朱彬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奎屯 833200
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學習、實習的關鍵場所就是校內實訓基地,對于建筑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國外建筑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已經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國情以及現實條件的約束,導致國美建筑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發展緩慢。當時高職院校的建筑專業校內實訓基地還是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特別在產教融合的背景基礎下高職建筑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建筑類是眾多高職院校都開設的專業,該專業既符合國家建筑類的戰略目標,又擴大了學生的就業量,對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總體而言,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建筑類專業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學校的教學設置不合理,缺乏管理機制[1]。高職院校相比本科院校來說學校在教學設置方面存在不合理。很多高職院校只顧對學生知識理論的培養,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訓練。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融合性不足,很多學生都是掌握了基礎知識,但不會實踐;還有部分學生實踐能力強,但是理論知識不足,專業性不夠。其次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傳統,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院校的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但是對學習的興趣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后是高職院校智建筑類專業教學中的設備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實踐。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市場競爭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建筑類專業方面的設備不足,導致學生無法鍛煉其專業技能。以上幾個方面就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積極改革,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職院校扎實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優秀人才培育方式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也就是說,在我國教育部門提出的和職業教育事業有關的 “五個對接” 當中,加強職業標準和專業課程之間的良好對接十分重要。構建完善健全的課程體系十分重要。所以在高職教育事業發展的時候,應該實現產教融合,結合企業的具體標準情況,制定完善科學的課程體系。第一,在構建課程體系的時候,應該對產業發展趨勢與標準進行充分調研,結合企業的具體工作崗位需求情況,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第二,在課程體系實際制定的時候,應該結合調研情況,根據市場用工方面的具體需求情況設置。針對前沿性專業而言,在構建課程體系的時候,要使用動態設置方式方法。比如,針對智能制造專業而言,應該保障課程知識內容的先行性特征。第三,在建設課程體系的時候,應該增添實踐類型的課程數量,將培育應用型以及技術型等高水平人才當做重要的目標。第四,需要對專業課程體系展開科學合理的調整,保證針對性措施的全面落實,逐步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2]。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建筑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校企堅持 “共建、共管、共享、共贏” 的原則,全面促進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首先,校企雙方達成合作協議,雙方積極合作,構建建筑類專業實訓基地。學校在與企業合作時可以構建校內、校外兩個實訓基地。學校實訓基地在校園內部,企業為學校提供一些建筑類專業的設備和模型供低年級和教師日常教學使用。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是在企業內部,由企業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崗位,讓學生進行 “實戰操作”。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學生的技術水平;同時學校也可以為企業輸送人才,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其次,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義務,提高實訓基地建設的效果。在實訓基地的管理中,校企雙方應該明確責任,加強管理。學校和企業分別調配人員組成實訓基地管理委員會,學校主要負責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工作;企業負責校外實訓基地的管理工作。雙方通過管理委員會明確管理的章程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全面推動建筑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3]。最后,深入優化實訓基地的兩同機制,促進產教融合背景下建筑類專業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企業與學校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完善學生的考核評價機制,打破傳統的以考試為主的考核機制。校企合作通過實訓基地的建設共同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逐漸引導學生完成從 “校園人” 到 “企業人” 的轉變。
要想實現產教結合模式,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過程很漫長,并且實訓基地的更新必須緊隨著建筑行業的更新而更新,不能落后于當今的時代步伐,提高建筑實訓效果,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總體綜合質量及效率。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動態合作,完善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