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重慶 402160
跨境電子商務以網絡作為商務活動的載體和平臺,賣家與買家以虛擬市場作為交易路徑,賣家在商務活動中的經營模式得到轉化,店面成本、運營成本都得到控制與壓縮,賣家與買家都能夠從中獲益[1]。同時消費者在虛擬市場中具有更多的可選擇空間,市場的扁平化特征更為明顯,賣家與買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得到縮減,進而避免賣家借助消費信息等因素而出現貿易壟斷的現象出現。跨境電子商務也能夠突破時間與地域的商務活動局限,貿易活動的時效性明顯提升,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
跨境電子商務已經發展為我國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活動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管,是保證其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由于跨境電子商務更加注重時效性,政府等行政職能部門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在業務受理和辦理模式方面積極進行改革,包括海關檢查、關稅收取等環節,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助力。從某種層面而言,行政職能部門的市場監管手段改革是被動的,而促進其改革和創新的本源是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2]。
跨境電子商務由于處于虛擬交易平臺中,消費者可以實現足不出戶購買世界好物。由于我國的現代工業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很多商品的產品品質與國際同類型產品存在質量劣勢或者價格劣勢,在此情況下,很多消費者便會處于產品質量、產品價格等因素而選擇國外產品。同時,也借助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優勢,很多“網紅品牌”“網紅產品”成為網購消費者的首選,各種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產品宣傳信息對消費者產生消費趨同性的影響。
行政管理體制是促進跨境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實現協同發展的重要根基,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廣闊發展前景,政府相關行政主管機構應當充分發揮行政管理職能,為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其一,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管理標準,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售后等行為進行明確規范,應用制度形式對相應行為進行約束,其中包含如何采集顧客信息、顧客信息使用權限、如何保障消費者信息及資金安全等內容,提升相應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和發展意識,促進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形成健康發展產業鏈;其二,提高跨境電子商務從業企業的審核標準,國家針對從事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相應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準入審核制度,對企業法人、實際經營管理責任人建立誠信檔案,對其生產、運營、產品流通環節的基礎設施條件進行審查,保證相關企業能夠為消費者的交易行為能夠得到基本保障;其三,嚴格監管企業納稅,目前電子商務企業的稅收征繳問題為我國稅收體系的薄弱環節,為保證跨境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國家稅收機關需要嚴格監管企業納稅,應用納稅收入進一步構建跨境電子商務的信息化監管平臺,形成“取之電商、用之電商”的良性發展形態[3]。
為提升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對于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需要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能夠提升自身綜合實力。一方面,提升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跨境創收,另一方面,產品代理企業需要提升國外產品對我國消費者的服務意識,由于跨境電子商務存在產品流通鏈條長等現實問題,產品與消費者的對接往往形成“一錘定音”的形態,產品代理企業便需要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做好產品生產方與消費者之間的承接服務,應用服務提升消費者對跨境電子商務的信任度,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4]。
從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網絡平臺將會成為國際貿易活動的重要支撐,國際貿易行為活動也將逐漸轉化為網絡化、信息化工作模式與形態,跨境電子商務也將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為滿足產業經濟模式發展需要,國家需要重視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各院校應重視國際電子商務人才、語言人才、法務人才、國際關系人才以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為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同時各地區也應當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滿足國際貿易領域的產品貿易、倉儲、集中運輸等工作環節的現實需要,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基礎條件[5]。
跨境電子商務是我國國際貿易領域的重要組成,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市場機制、國際貿易的市場監管、對我國民眾的消費偏好等方面產生影響。目前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可以通過充分發揮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重視提升自身綜合實力、重視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基礎設施條件完善等路徑,逐漸優化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環境,不斷激發跨境電子商務對于國際貿易經濟的正面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