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瑛琛
(山東省萊西市南墅鎮李家完全小學 山東 萊西 266613)
當前教學模式中,最受師生歡迎的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在這一學習模式下,不同思維、不同能力、不同基礎的學生能夠在同一環境下進行思考交流,組內的學生可以通過不同思維的交流使課堂任務得到完成,這樣既能促進學習結果的快速完成,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隊意識,更好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但是因為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才能夠得到完善的發展。
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性質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間都形成一種互幫互助的氛圍,努力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并為之奮斗。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間的氣氛過于凝重嚴肅,通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師生間、生生間沒有搭創建一個良好的共同氛圍,所以就導致了部分學生不能夠對所學內容充滿注意力和興趣,使教學成果達不到目的。而小組學習,可以是課堂上的氣氛變得生動活躍,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交流探討,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另一方面也使枯燥單一的課堂學習生活歡快起來,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投身于課堂學習中來,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授新英語句子的時候,就可以將全班的學生分為六七個組,每組3—4人,讓每個人在組內擔任不同的角色,輪流擔任,比如組長、副組長、記錄生等,讓小組內先進行一個簡單的角色扮演,即一人一句到兩句話,在組內商討完畢后每個小組上臺輪流展示,看哪組的對話更加順暢富有感情。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增強,又能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煉,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素質教育工作能夠得到提升和推進。
2.1 能夠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因為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還存在著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心中對教師抱有一種敬畏,甚至是害怕教師,所以就不能夠將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能完全吸收,無法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這將對學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而建立健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站在課堂主體的位置上,使師生間的關系更加的融洽,還能夠使學生恢復自信心,主動執行自己應盡的學習責任,更加積極主動的投身于學習。
2.2 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個團隊間的合作意識。好的合作意識就如同一艘船的舵手,能夠帶領船只踏入成功的彼岸,所以學生是否能夠具備優良的合作意識,對今后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因為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一些太過深奧的知識與技能不能真正的掌握了解,在大的團隊中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合作的意義,而通過小組間的互動合作,則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團隊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什么。讓正確的參與互動內容能夠被學生吸收,使學生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
3.1 課堂單詞接龍。單詞,是小學英語口語中最為重要的基本,單詞的發音和拼寫關系著短語、語句的正確,所以教師應該著重訓練學生對單詞的掌握能力。然而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只是要求學生能正確的拼寫、朗讀單詞,過一個星期所記的內容可能就會模糊,久而久之影響到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實施一個高效、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牢牢地記住所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green”、“blue”、“red”、“purple”、“yellow”等詞語中,可以拿一些相對應顏色的紙板或者玩具讓小組間先進行以此交流討論,深刻認識到每一個紙板或玩具是什么顏色的,然后進行組內的隨機抽查并實行加分制,即組長掌管所有的紙板,隨機拿出一塊讓組員搶答英文,如“藍色”的紙板,有組員第一時間舉手并告知“blue”,那么這個組員就加了一分,以此類推進行十輪后,看哪個組員得分最高,對得分最高的同學進行口頭表揚和實際獎勵。這樣一個有缺的學習游戲就能夠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得到調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提高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反應能力,對本節課程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
3.2 課堂對話表演。英語課堂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記住所學的英語短語及句子,還需要掌握開口對話的技能,對此教師可以開展一個課堂英語對話表演,小組內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扮演書本上的人物并用英語進行交流,討論之后輪流進行展示,看哪組表演的好,對該組進行口頭表揚或實際獎勵,對表演略差的組也不要進行體罰和言語辱罵,要鼓勵其再接再厲。這樣既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斷加深記憶,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縱觀全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口語教育中存在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它能夠使學生間的氛圍更加融洽和諧,讓每個學生都能懂得團隊合作所帶來的實質效益,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和興趣放到學習上來,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興趣,大幅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為實現我國素質教育工作增添了一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