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燕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永安鄉中心小學 吉林 長春 1302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信息化進程正在逐步加快,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也變的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教育行業,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勢頭強勁的新興教學方式,智能化教學也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因為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不斷改動,小學數學教師為了適應教學任務的改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程體驗感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適應教學任務的更新換代,而且對學生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又能夠為教師授課提供許多方便,是教師實現教學創新的最佳選擇。實現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能夠實現教學效率的顯著提高。
數學屬于理科科目,對于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學生頭腦靈活、邏輯清晰且能夠對題目做到舉一反三,要求學生對數字有較高的敏感度。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能夠做到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能力,加快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信息技術具有方法科學、設備先進、作用過程快捷、功能高效等特點,可以使課堂內容清晰且直觀。因為數學知識大多數都比較抽象,學習起來具有一定困難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方便學生的學習理解。在重難點方面,可以利用一些圖片或視頻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課堂體驗和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學習興趣。
由于長久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對于新興的信息技術教學并沒有一個清晰正確的理解。大多數教師對于信息教學的認識還停留在多媒體教學中,認為信息教學只是一種課堂輔助道具,這種想法十分的片面。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在課堂中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確是主要的信息教學工具,但是在課前與課后,各類線上學習平臺卻發揮著主要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善于應用各種線上教學軟件,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有效教學,及時解決學生問題。通過學習平臺上傳教學課件,方便學生隨時學習,簡化課前導入過程,實現數學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歸根結底信息技術與數學的融合其基本目的是為了教學服務的,所以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應時刻謹記不可脫離教材。無論采取什么教學方式,應用什么素材,必須要做到貼合授課主題,盡量避免教學誤差。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則運算、平面與立體幾何、一元一次方程運算、概率與統計以上幾個方面。教師在進行信息教學時應該根據每個部分的知識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選擇專門的教學素材,爭取讓學生能夠清晰掌握每一個部分的知識,充分發揮教學效果,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孰能生巧,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需要不停進行知識鞏固的學科來說,做題永遠是提高學生成績的最佳選擇。但是盲目刷題是不可取的,在做數學題時要注重質量與效率的雙重保證。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教授學生做題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做題能力。借助信息教學提供的便利,教師可以舉辦線上知識競賽,利用將具有代表性的題目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應用手機客戶端或電腦客戶端進行線上答題,在得出成績之后可以針對錯題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直到掌握做題方法。
教學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一項基本要素也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學科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和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印象。而信息教學又為情境的創設提供了便利。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情境創設,調取合適的音頻或視頻,構建出完整的背景框架,制定合理的故事情節,使得學習情境對學生充滿吸引力,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數學教學工作效率快速提升。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融合可以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快速高效的授課方法和多種多樣的教學素材,既符合教師的要求又符合學生的需求,覆蓋課前課中課后各個方面,實現了教學效率的顯著提高,進而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