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成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第十中學 山東 青島 266300)
為了不斷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采取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本人通過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探究,初步掌握了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實踐應用途徑,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究,能夠為學生日后更好的學習化學奠定良好基礎。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也逐步形成了對未知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初中階段開展化學學科的普及教學,可有效提升學生對生活、自然及生命本身的責任和敬畏之感。教師要遵循“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思路,精心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的并蘊含多種知識生長點的物質或現象作為“生活原型”,從這一原型出發,不斷發現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有關的生活現象和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情境相融合,將生活化的理念應用于學科教學中,不但可以緩釋學科的理論難度,還能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較大提升。化學學科與物理、數學等學科存在客觀的交叉,因此多種學科形成聯動作用,來解釋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將有益于輔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和認知理念,進而提升對于科學的應用能力。此外,教師需緊密關注學科理論與生活發展的一致性,靈活運用與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傳授技巧,幫助學生提高知識和技能的使用效果。隨著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先進的教育思維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素質傾向,以培養和形成學科素養、凝練科學的意識是當前教育的主導目標,因此生活化的學科教學與新的教育理念也能夠全面契合。
2.1 課前導入生活化,提高課堂效率。充分重視和有效利用課前的導入環節,是新教育理念大力倡導的教學方式。在正式授課之前,有效發揮導入環節對課程實施的影響作用,通過生活化的元素提升課程知識的滲透效果。與以往忽略導入環節相比增加此環節并有效利用,可明顯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接受程度,在生活化元素的吸引下,學生更樂于主動投入探究的精力和熱情,以更為積極的心態進行未知知識的獲取。教師從生活角度出發,利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現象和問題引出既定的內容,這種方式會較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表現出較好的狀態。例如在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識傳授時,教師可引用身邊的實際例子來解釋化學原理的應用途徑,如活性炭的除味功能、熟石灰的施工用途,以及碳的保存功能等。基于這些常見的實例,學生會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探求欲望,從而快速獲取核心信息,提升課堂的知識獲取效率。
2.2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意識。教學方式的靈活性也往往對知識傳授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增加了生活元素的教學方式可在較大程度上克服傳統模式下知識灌輸的局限,以更為廣闊的思維和空間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好奇地投入到未知領域的求索中。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環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讓其自主篩選樂于開展的討論話題,并在主題的研究和思考中完成知識的探求和積累。例如,在認識碘酒溶液的性質時,教師可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先行搜集與之相關的資料,獲得該類溶液的特征、性質、作用等信息,然后再應用于問題解決。當學生初步掌握了基本信息后,教師還可將課堂內容進行生活化的延伸,引導學生分辨食鹽中有無碘元素的區別。這樣學生便能夠進一步將碘的化學特征與生活用途建立相應的對應關系,從而實現科學的有效應用。在分析和驗證化學元素的特征方面,還可以通過創造實踐機會的方式,使學生獲取一手信息,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還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信息的學習意識。
2.3 課后實踐生活化,實現學以致用。理論的應用也是教學成果的必然延伸方向。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是讓所有的受教育者能夠在意識中形成理論與應用的聯系,使固定的概念、理論、思維能夠在實際案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作用發揮。這種對應與遷移的能力,便是教育對象應用知識的能力。有效應用所學、形成綜合性的實踐能力,可以反向促進教育對象更深刻地掌握已具備的知識,從而為下一步的知識領域拓展打好基礎。如進行“燃燒與滅火”這部分的知識學習時,基于學生基本的常識性認知,可以從學生已有的滅火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通過他們自己的理性分析認識到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就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對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又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布置給學生做一個家庭小實驗,向一定量水中加入食鹽,看能否無限溶解;再把飽和的食鹽溶液中加入廚房里的白糖或紅糖,看能否再溶解,就能明白某溫度下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該物質了,而不是不能溶解其他任何物質,由此可以加深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的理解。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他們會更樂于探究其中的化學原理,從而指導生活行為。
總之,通過進一步分析,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應用,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加強對于生活化方法的研究,通過有效探索,不斷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