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彬彬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每一個人的目標,目前距離實現“中國夢”有一定的距離,需要以高校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繼續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屬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容之一,如此說并不是想要表明中華傳統文化的所有內容都適應新時代發展,都是正確且無誤的,作為高校大學生和時代的先鋒群體,應該接受到教師正確的引導,能夠擁有自己的判斷,能夠理性地認識到傳統文化中能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部分。面對西方文化的滲透,許多高校大學生出現了盲目跟從的現象,這種行為是十分不理智的,高校思政老師要引起充分的重視,認識到問題發展的嚴重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來就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經過這幾十年的奮斗,中國人仍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進,如今面對大學生盲從西方文化的現象,教師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中華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堂的融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策略之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所提出的核心精神,是中國新時代的青年所應具備的核心觀念,高校有義務也有責任對青年進行培養,讓他們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和意義,并實現理解和學習。但是不難發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好的融合部分,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來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延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更加強調“德”對于人發展的重要意義,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在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為其進行佐證,幫助學生們進行理解,并引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時代精神,擁有正確的時代觀念,認識到“德”對于社會整體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高校進行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也是幫助以高校大學生為主的青年適應全球化形勢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化發展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中國在全球中必須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并且能夠發揮自身價值,為全球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這是保證中國地位,使中國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必要舉措。現如今面對西方文化的滲透,以高校為主的教育組織應該合理地處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內在關系,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弘揚,并不是讓中國的青年站在世界的對立面,而是為了找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共存和共同發展的方式,這是思政課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內涵。
為實現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融合,首先要保證學生具有充分的學習興趣,能夠認真的投入到思政課堂的學習當中,因此思政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民族特色的內容,將一些理論性并且較為枯燥的知識充分融合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既能夠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的認識,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保證思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高校思政教學的內容主要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容為基礎,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是來源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精神和內涵相融合是符合中國發展道路和前進意義的,在新時代的思政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思想是不違背社會精神和時代內涵的。例如,大學思政教師在進行思政課“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這章節的內容講解時,可以融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中華民族文化思想內涵,讓學生們認識到自身的遠大理想要與偉大的“中國夢”相結合,在前進的道路上時刻保持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想要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實現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了解到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與實現結合的關鍵點。如果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政課堂上不能夠對中華文化侃侃而談并提出深刻的理解,那么無法使學生信服,也無法起到帶頭作用,最終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為使思政教師能夠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的具體內涵和重要意義。同時,高校領導也要鼓勵思政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起到以身作則的效果,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學生,為學生們起到帶頭作用,教師在私下也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共同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影響,實現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在進行中華傳統文化學習和傳播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什么是糟粕文化,學生的思想意識覺悟并不如老師,因此在對文化進行判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教師要在課堂上對學生所擁有的錯誤看法進行及時修正,盡量杜絕對糟粕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例如,高校可以聘請專業的教授定期對教師進行講座,并且組織高校內的思政教師定期進行教學會議研討,共同確定二者可融合之處與思政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
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繼承并不只是高校思政教師的任務,想要實現該目標也不能僅靠思政教師群體,高校校園的氛圍對學生個人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高校思政課堂的發展離不開校園環境建設的支撐,以高校領導和思政教師為基礎的教育群體,首先要對校園文化進行清理,杜絕不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內容,隨后要在校園各個課堂中加大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弘揚,提高高校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可度,這也為實現中華傳統文化與高校私人課堂結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高校還可以對校園中以黨員、團員為主的先進分子進行更多關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繼承的教育和傳播,開設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系列活動,使他們切身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之處,通過一種課外活動的形式,提升他們對思政教育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理解和認識,讓校園中的先進分子首先認識到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并且讓他們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地在學生當中起到帶頭作用。例如,高校思政教師可以組織中華傳統文化繪畫展活動,為學生們的繪畫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得圖畫內容既能包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也能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時代精神,通過展覽實現相互分享,在這過程中學生們的思想會實現進步。
綜上所述,實現高校思政課堂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國家適應全球化的需要。高校思政教師通過更加重視民族特色內容,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與水平,同時不斷加強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實現更好的傳播,高校大學生能夠有更加清晰的思想認知,從而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