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蔓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
隨著互聯網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成為熱門話題。互聯網產生的海量數據通過挖掘、傳輸、存儲、處理和運用海量數據等一系列行為被稱為大數據。面對經濟社會的新變化、市場對于職業人才的新需求,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能力成為職業院校改革高職課堂教學模式的目標。大數據的技術重點不是收集數據,數據一直都在,而是對大量數據展開快速的處理,從而發揮出其中更大的價值。通過深入挖掘數據進而分析得出對于教學有價值的信息,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從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導向下,各個院校一直在積極推進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成績有目共睹,基本課堂教學都會輔助多媒體及相關資源進行,如PPT,微課,視頻素材,以及課堂小程序豐富課堂內容幫助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但是相當比例的教師仍然是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講解教學內容,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知識的地位,師生溝通和交流的環節仍然是缺乏的。除此之外,教師使用的教學案例過于老化,使用的教材內容老化和市場需求脫節。同時,教學模式決定了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存在無差別學習,導致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認為學習內容沒有挑戰性,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教學進度引起學生學習態度倦怠,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成熟發展,網絡豐富的在線開發課程越來越多,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些豐富的課程資源卻沒有被利用起來,換句話來說就是資源很多但沒有被教師引導著讓學生們走進去。
對于所學專業沒有基本認知,不知道所學知識的用途,因此在學習中尤其是被動接受知識過程不積極,學習的目標只是每門課不掛科,導致學生不會積極主動的探索和研究專業知識。不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而對于專業缺乏興趣,也是阻礙學生積極專業學習的主要因素。
同時,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 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了7.51 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 7.24 億,占網民總數的 96.3% 。學生是一個很大的使用移動網絡終端的群體,因此學生在課堂的專注力不強,玩手機瀏覽信息,打游戲,課堂內容銜接不上也是導致學習不積極的原因。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由來已久,早期主要是指“傳統課堂面對面學習+在線學習”相結合模式。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創新,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在是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的混合,還包括運營方式的混合、課程和資源的混合、多種設備的混合、不同學習策略和評價方式的混合以及同步和異步學習混合等多種元素的深度混合,最大程度地發揮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兩者相結合的優勢和效益。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推進,職業院校老師也在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理念加入到課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翻轉課堂是老師們最多嘗試的教學模式,但是這個教學模式不適應于長期教學,需要較多的技術支撐,對于課堂的把控和學生的自主性要求比較高。因此老師們更多的嘗試使用微課形式,走到學生中間進行問題的講解,讓學生使用手機進行課堂互動,如中國MOOC,我要自學網、超星學習通、釘釘、藍墨云端、清華雨課堂、網易云課堂、騰訊課堂等APP 的使用。
以學習通為例,通過這款APP 可以實現課程資源建設、班級討論、開展簽到、選人、測驗、主題討論、分組任務、線上直播,速課等教學活動,可以在創建章節里設置任務點,插入PPT 和視頻,并且有簡單的視頻剪輯功能,還可以生成學習報告供實時查看,具有拓展學習空間和時間的優勢。學生對于學習軟件的操作和課程搜索查看都是教育大數據的來源,通過對于數據的分析可以讓教師直觀的看到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可以即使的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難易程度。
同時智慧教室建設中推出“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通過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無感刷臉考勤;可以對課堂上學生的行為進行統計分析,并對異常行為實時反饋。分析某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假設有學生的不專注行為達到一定閾值,系統就會向顯示屏上推送提醒,任課老師可根據這個提醒對學生進行管理,也可以根據用課堂行為數據反過來指導老師的教學行為。
需求才是最主要的推動力,學生要處于一個主動學習的。教師通過大數據學生的調研情況的分析對,有針對性的設置教學方案,脫離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學校教務處要放寬教師一定的自主性以最終目標為導向,讓教學具有靈活性。采用同步、異步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a.教師在教學平臺上提前進行教學資源的上傳,將一學期的章節內容和課程重點設置好,將相關操作視頻和錄制點播課放到平臺上,并將輔助教學資源備注上,方便學生查找資料。還可以在平臺中發布作業設置時間,上傳題庫從而生成試卷進行測試,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端,電腦端規定時間內進行作業的完成。平臺資源也有利用學生的學習回溯,對于課堂學習不足的學生,可以利用線下的時間進行復習,有效地解決了課堂知識的時效性問題。
b.要求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對于所學課程增加了解,在聽課的時候可以有的放矢,針對于高職學生主要是技能提升因此課程設置要以任務為導向,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任務操作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讓學生回答章節中設置的問題,根據回答的問題增強學生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去完成任務,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c.加強校企合作課程協作資源共享,職業院校學生最缺乏的就是對于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可以設置在線實踐課堂,認真研究與市場接軌的實驗項目,與企業合作完成項目操作,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到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將項目的一部分作為實驗或者大作業來考核學生,拓展學生解題思路。
d.課程設置要改變只關注書本知識體系不關注企業需求的情況。基于大數據技術下的在線課程資源可以及時更新課程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及行業發展變化,將在線課程教學內容與課堂內容相結合,讓學生能夠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模式獲得最新最快的行業知識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知識落后的問題。
f.大數據環境下,可以通過學生在線學習的時間、課堂互動的情況,章節測試等成績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消除一些學生長期不上課或者是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只是在期末考試投機取巧的獲得合格的僥幸心理,也是對于學生日常學習的有效約束。
設置加分鼓勵制,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提升實驗實訓能力,可申請參加省級或者國家級技能大賽,按照獲獎名次進行期末加分。
大數據環境下的線上課程的顯著特征,通過數據分析和深度挖掘學生上課學習的數據,使得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政府和市場雙方都應該參與到教學軟件的開發和研究,有效通過技術進行開發和政策導向的資源整合提高教學資源使用率,保持教學資源的及時更新,確保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利用大數據分析教學數據開發出適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教學軟件。教師不用受到高技術的限制可以使用基本的操作技術完成教學要求,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上。
集合有效教師資源進行線上課程開發,豐富線上教學資源,院校之間校企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共享資源,協同開發互通課程,不僅可以加快課程開發進度,還可以相互切磋課堂教學方法和課程前沿知識。
大數據時代,數據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但是數據可以指出教學需要改革的關鍵點,因此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還可以讓教師針對學生知識點的薄弱環節靈活調整教學方案。這是信息化教育優勢下能夠實現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改變原有的傳統課堂的弊端,實現職業院校對于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