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發 江蘇省海門市四甲中學
微課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采用視頻的形式開展教學的一種模式[1]。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有很多,包括圖文并茂、主題鮮明、針對性強等,成為當代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培養高中生信息技術素養,使其能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
近年來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不少教師只是將微課作為課前預習的一環,未充分發揮出微課的價值。很多教師極少在教學中運用微課,使得微課豐富的一面不易被學生發現。
微課興起時間較短,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因此部分教師憑個人習慣使用微課,導致微課使用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微課與教學實際需求不相符,擾亂了課堂整體思路,增加了不少不必要的知識,降低了教學效率。這是由于一些教師未結合教學實際,直接從網上下載微課資源作為教學素材,因此課程設計缺乏合理性。
根據教學實踐筆者發現相當一部分高中生對微課的認知遠遠不足,簡單地停留在幻燈片層面,他們未真正了解微課教學的意義與方法。而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的過程中也忽視了為學生與微課間搭建信息傳遞橋梁,導致學生與微課間的信息溝通不暢。因此不管是運用微課預習還是復習,高中生都會陷入思想方面的困境。
為確保微課得到有效應用,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對微課的認知,對微課教案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確保微課獲得較好的效果。其中,要重點解決下列幾個問題:第一,教學方向必須明確,確定微課主題。在選取微課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盡量言簡意賅,不能太過寬泛或模糊,否則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第二,合理控制微課時間。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注意控制好視頻時長,一般在10 到15 分鐘左右,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與練習。第三,微課設計要充分調動高中生的學習欲望,并提高其學習效率,這需要圍繞他們的認知規律去進行微課設計。第四,在運用微課時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清楚高中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必須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微課視頻。比如,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分為兩份,一份是針對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以打好他們信息技術基礎為主;另一份針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增加了不少應用實例,以便學生思考練習,提高信息技術水平。
預習是課堂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對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可將微課用于預習環節,將微課視頻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指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以聲音的獲取與加工這一模塊教學為例,筆者提前制作了微視頻課件,時間控制在15 分鐘以內,相關知識點也盡量簡化,富有針對性。同時,在附贈鏈接中提供了部分軟件與網站,便于學生自學。學生在課后自行觀看微視頻,并根據教學任務進行自主探究實踐。這樣學生就能提前對即將所學的新內容進行了解與探究,既能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與實踐能力,也能為課堂教學做足準備。
高中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能。當遇到多模塊綜合課時教學內容涉及到多元知識點,單純地讓學生進行背誦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可能影響到后續學習效果。對于這些教學難點,教師可利用微課加以解決,不僅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也能讓他們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點框架,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以設計主題網站這一模塊教學為例,教學內容涉及到網站、鏈接、多功能網頁等知識點,內容繁雜。不少學生在學習與練習中容易將這些知識點混淆,降低學習效率。為此,在單元復習課程中教師可通過微課的方式展示本單元理論知識框架的思維導圖,讓學生觀看或自行羅列部分比較重要的理論知識,讓他們自行對比分析,從而明白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更深入地理解這部分知識,夯實基本功。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微課,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體驗,便于他們課后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