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英
隨著國家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公立醫院作為國家醫療衛生服務的排頭兵,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規模,都得到了質的提升。在新醫改的背景下,為適應新醫改的要求,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公立醫院必須轉變過時的財務管理理念,全面推動公立醫院的醫療改革,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
新醫改的實施,讓我國的公立醫院開始摒棄以往的經營理念,直面市場化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逐漸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我國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部門長期以來形成的官僚意識嚴重,在市場化的競爭環境下,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沒有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導致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在新醫改的背景下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嚴重影響了醫院的長遠發展。
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公立醫院的短板。目前我國大部分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的管理能力,整體素質不高,嚴重降低了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很多公立醫院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不夠重視,人員的工作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從而導致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不能滿足新醫改的要求與標準。
在新醫改的政策要求下,公立醫院需要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意識,但我國的公立醫院是帶有一定公益性質的,所以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必須做好公益性收支和經營性收支的分配與調節。目前我國的部分公立醫院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過度追求醫院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容易導致醫院的財務管理目標定位不科學,偏離了新醫改的方向。
預算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部分公立醫院的預算編制不夠合理,經常出現粗制濫造的情況,加之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和獎懲措施,不能合理安排和使用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造成醫院資金的浪費,不利于醫院的長期發展
一方面,我國公立醫院的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不夠,過度追求醫院經濟效益,忽略了成本控制,從而影響了資金的合理分配與使用,造成資金浪費;另一方面,部分公立醫院缺乏有效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經常出現資金分配不合理、使用無節制的情況,也是造成醫院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在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對資金的使用規范、使用要求、使用標準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醫院進行醫改的過程中,醫院財務管理部門要充分考慮醫院的實際情況,結合醫院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財務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做好財務預算的編制與考核,降低財務風險,同時要加強財務的內部審計工作,保證醫院的合法合規經營,及時排查與處理財務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完善財務監察制度體系,包括采購流程、設備報廢流程、固定資產清算等。此外,醫院也要落實監察責任,杜絕腐敗現象。
人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公立醫院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學習,并通過考核的方式來檢驗培訓效果,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進而進行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努力培養出一批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財務人員。同時,積極鼓勵財務人員加強自身學習,特別是從事財務管理的中高層人員,更要不斷提升自己,學習吸納先進的管理方法與管理經驗,以適應新醫改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此外,公立醫院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考評機制,通過明確的考核辦法與評價指標,規范財務管理的業務流程,通過合理的獎懲機制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醫院各科室針對自身的財務管理機制,開展醫院內部之間的聯動,讓所有醫院工作人員熟悉財務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節,明確自己的職責分工與在各環節中應該完成的工作內容。
新醫改背景下的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必須做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兼顧,在追求醫院經濟收益的同時,不能忽略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首先,醫院管理層要從上層建筑上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然后根據各個科室的特性來合理設置財務管理機制,實現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保障醫院的長期健康發展。
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對于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提升有重要作用。財務管理部門在編制預算時,要充分考慮醫院的發展現狀,以醫院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為基準,嚴格遵循新醫改的政策要求,科學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同時,要加強對預算執行的考核管理,對于預算執行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并作為來年開展預算編制工作的重要依據。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公立醫院的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資金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這就要求醫院必須做好財務的成本控制工作,加強財務的過程管理,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維護醫院的經濟利益。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醫院的成本費用管控制度,有效控制醫院的醫療成本,對醫院的成本支出實行全成本核算,并且逐一細化到各個科室,保證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其次,加強對資金籌措和使用的過程管理,減少資金浪費,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后,要加強對醫院開展醫療服務活動的規范性管理,杜絕違反醫生職業操守的醫療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讓醫院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減少成本開支,增加醫院的實際利潤,且沒有將成本轉嫁到患者身上。這樣既能保證醫院的效益,也符合醫院的社會公益性。
為適應新醫改的政策要求,公立醫院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逐步健全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摒棄舊觀念,為醫院的長遠發展提供穩定的制度環境。
此外,公立醫院要重視財務管理部門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設。雖然目前國內大多數醫院已經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采用管理軟件來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但主要的管理工作還是需要管理人員來協調完成,而且自動化程度低,容易出現紕漏,如賬物不清、產權不清和移交不清等問題。
當前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聯網技術得到飛速發展,醫院也需要與時俱進,通過科技的手段,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例如,自主研發或引入專業的管理軟件,通過信息技術錄入醫院所有的財務信息,同時進行專業的模塊分類,提高管理效率,及時、準確、全面地把握資金使用情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此外,醫院各部門之間可通過管理軟件進行數據的更新與溝通,財務人員可以及時掌握醫院財務執行情況,更科學地制定財務預算計劃,保證醫院的經濟效益。
醫院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內部控制流程的復雜性,要結合醫院本身的實際情況與所處的經濟環境,完善內部控制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損耗,提高固定資產管理能力。從長遠來看,醫院內部控制的有效與否決定了醫院的發展前景,也是財務管理是否能夠有效落實下去的基礎。其次,醫院管理層要科學制定固定資產的采購計劃,必須結合醫院未來的發展走向與規劃,保證固定資產特別是醫療設備的質量和技術的先進性,有效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在國家整體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新醫改勢在必行。公立醫院要充分發揮我國公共醫療衛生事業“排頭兵”的作用,不斷提升醫院的財務管理能力,在新醫改背景下,增強公立醫院的市場競爭力,在保證醫院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注重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