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艷
人力資源工作保障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社會保障工作為人們提供基礎的物質保障,具有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作用。在經濟新常態下,人社部門的工作非常重要,不僅指導失業人員再就業,在政策和借貸方面扶持創業者,積極宣傳社會保障制度,動員人們積極參與,還為退休人員提供固定的收入,實現了退休金的合理分配。
我國各行各業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在經濟新常態下,要注重經濟結構的穩步增長。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人企業,都在經濟結構增長的情況下,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必須根據新常態的要求,整合人力資源,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為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提供助力。
人力資源是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力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企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必須優化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障體系,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長期觀察發現,如果企業降低員工的薪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信任度會隨之下降,工作積極性也會降低。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的完善建設,對員工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可以增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員工工作更加積極努力。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使傳統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頗深?,F階段,在經濟新常態下,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煤炭行業、電力行業,企業發展前景堪憂,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失業問題。再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人社部門必須給予重視。失業會拉大貧富差距,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必須將失業人員再就業,作為人社部門工作的重要內容,給失業人員提供上崗的機會,指導事業人員就業,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為失業人員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措施,解決就業問題,創造和諧的就業環境,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
在經濟新常態下,人社部門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城鄉人員就業難度大,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難度較高,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工作人員,區域性就業也存在不足,這些問題都有待人社部門解決。人社部門必須應用專業的技能、豐富的工作經驗,逐個擊破,順利解決以上問題。
1.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要認真了解就業人員的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結合企業的用工需求,與就業人員進行匹配,提升就業人員和崗位的匹配度,指導勞動者就業。要加強對用人企業的管理,利用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合理優化企業人員結構,提升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度。要利用信息技術,搭建區域內的就業平臺,將用人信息發布到網絡上。勞動者可以使用就業平臺,準確了解招聘信息,與自身技能進行匹配,對企業進行初步的了解。如果有工作意向,則向用人企業發送簡歷,增進雙方的了解,互相匹配,然后見面溝通。
2.積極開展就業宣傳和培訓活動。勞動者自身素質的高低決定求職的成功和失敗,人社部門要積極開展就業宣傳和培訓活動,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素養,滿足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人社部門應促進企業、高校、相關政府部門三者之間的合作,積極開展就業宣傳活動,引導勞動者參與就業培訓,建立培訓制度,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使其符合企業崗位的用工要求。
3.解決城鄉就業問題。城鄉就業問題是經濟新常態下,人社部門有待解決的問題。城鄉就業影響著地區的經濟發展,人社部門必須重視。人社部門要針對地區的實際情況,構建城鄉居民的就業保障體系,圍繞農民工開展就業工作,扶持農民工就業或創業,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及借貸方面的保障。第一,要幫助農民工就業,設立定點培訓機構,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培訓;第二,要建設城鄉創業園區,為農民工提供貸款擔保及創業扶持政策;第三,要鼓勵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加快城鎮化進程,為城市建設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在經濟新常態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需要作出改變。人社部門要明確工作的重點,成為經濟新常態的堅實后盾,深入了解和研究經濟新常態的內容,制定經濟新常態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計劃,并按照“十三五”的要求,實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協同開展及整體進步。
第一,引進企業所需人才,為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注入活力。第二,為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選取職業素養較高的人才,提升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整體的專業水平。第三,在各個部門進行公務員法的普及工作,落實規章制度及人資管理措施。第四,大力推進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第五,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本職工作及現階段的任務。第六,加強人社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提升人社部門的工作效率。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企業人員參保問題是人社部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受地區經濟的影響,各地參保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由于企業經營、當地經濟存在問題,企業員工參保也存在很多問題。人社部門要做好人員參保的指導性工作,加強社保宣傳,讓人們認識到參保的重要性,提高人們對社保的認識,并認可社保的重要性。社保包括“五險一金”,其中養老保險最為重要,可以保障人們的老年生活。在動員企業員工參保的同時,農民參保問題也需要引起人社部門的重視。要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加大參保動員的力度,本著自愿參保的原則,為農民提供政策支持,促進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和落實。
在經濟新常態下,各行各業產業升級,人才需求量持續增長,人社部門迎來了新的工作內容。人才的聚集,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增長,為企業的升級轉型提供了助力,同時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收益。但是經濟增長率高于工資增長率,而工資增長率又高于勞動生產率,所以要調整工資收入分配。由于經濟新常態注重經濟結構增長,導致經濟增長速度變慢,工資增長率較低。企業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帶來的改變,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但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調整過程中存在偏差。而企業的產業調整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企業縮減開支的主要方式是降低員工的工資,雖然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人社部門需要進行干預,發揮政府部門的監管作用,既要保證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又要確保企業的正常運營。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保證工資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實現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升級。
人們退休后,需要一份固定收入保障自身的老年生活。應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基礎上,加入適當的醫療救助項目,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保障。關于農村老人的退休金問題,應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人提供基礎的社會保障服務,保障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在醫療救助方面,為農村老人提供便利。人社部門還要建立完善的退休金分配制度,確保退休金分配的合理性,在自身的努力下,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促進經濟新常態下工作的順利開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工作內容產生了新的變化。受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企業面臨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的問題,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環境的改變,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難度,人社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運用專業的技術和知識,借助豐富的工作經驗,成為勞動者和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增進兩者之間的了解,提升勞動者和崗位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