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網點眾多、業務廣泛,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利率市場化的廣泛應用及金融科技的持續發展,商業銀行的生產空間受到壓縮,發展面臨阻礙,風險防范難度提高,同業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越來越惡劣,傳統盈利模式的貢獻在不斷下降,必須深化戰略轉型升級,緩解市場生存的壓力。在中央定調經濟內循環的背景下,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將進一步提高,相關的消費金融政策紅利也在不斷推出,消費金融市場吸引著眾多的市場參與者。如何運用金融科技促進消費金融創新,降低成本,增加受眾、提升利潤,成為了整個行業最關心的事情。
研究表明,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量龐大,消費支出對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有巨大的貢獻。盡管居民消費支出增速較前期來說有所下滑,但整體上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在目前中美貿易紛爭不斷的背景下,消費環境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有利于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與普及,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漸改變,網上購物受到青睞。中國整體的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大,廣大群眾成為支持我國消費金融的中堅力量。中青年人日益習慣同步透支、同步理財的新模式,在尋求高質量生活的道路上不斷強化財富管理意識,形成了新的消費習慣,促進了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成長。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刺激群眾消費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而金融科技為滿足人們的消費金融需求奠定了技術基礎。因此,政府對消費金融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并且利用自身職能盡力促進其成長,發布了許多鼓勵消費金融創新發展的政策,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也依靠這些政策紅利迅速發展起來。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居民的理財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這意味著需要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適應消費需求的發展,要用技術創新促進金融服務創新,利用金融科技實現客戶的心理預期,延長消費金融產品的生命周期,讓金融服務變得更加高效智能。其實,消費一直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而物質消費最終都會轉向服務消費,也就是花錢買服務,金融科技能夠減少消費金融探索道路上的荊棘。目前消費金融還面臨許多困難,如金融服務程序復雜、成本高,金融詐騙犯罪案例多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費金融的發展。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先進技術開始融入金融業務,努力打破消費金融的發展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
既然要提供金融產品服務,就必須敏銳地發現客戶的需求,用實際行動積極應對,提升智能服務水平,促進行業成長。金融科技提高了整個金融行業的效率,利用這些先進技術可以精準地把握客戶的信用等級、成本效益、業務可行度,從而智能地對接產品和服務,充分為客戶考慮,優化客戶體驗。可根據客戶自身的情況,運用智能營銷手段,搭建包含個人信貸、財富管理等投融資需求的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將最優質的產品結合在一起,滿足客戶的消費信貸需求。要充分展現金融科技的優勢,根據客戶的喜好和需求偏向等眾多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實現精細化管理。既要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又要持續開拓新客市場,拉開競爭優勢。
由于科技研發創新應用能力有限,商業銀行要進行前瞻性的戰略布局,探索金融產品設計和服務創新,讓客戶眼前一亮。要盡可能優化金融基礎設施,確保基礎服務到位,再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努力提升技術研發應用能力。網上銀行、手機支付等依靠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形成的新的金融發展模式逐漸被人們接受,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銀行可以通過跨界合作創新的方式,提升支付的便捷性,改善人們的生活體驗。支付是客戶享受金融服務的重要部分,面對支付賬戶網絡化的現象,銀行要開發和應用新的支付手段,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銀行要構建多元化的信用評估體系,綜合判斷客戶的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水平,為客戶信貸提供保障,增強群眾的信用消費意識。銀行要積極引入外部機構的數據信息,不斷調試和優化,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及反欺詐模型,降低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根據客戶信息和信貸行為等風險數據,提高智能化風險防范水平,從整體上評價客戶的授信額度,最大限度地避免欺詐行為的出現。
在同行競爭激烈、市場發展不確定因素多樣化的背景下,唯有雙贏才能在競爭中生存并且穩步發展下去。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沒有技術特色,無法滿足客戶金融需求的金融機構會逐漸被市場淘汰,那些能持續創新運營方式,并且積極融入金融科技環境的金融機構將會引領整個金融市場,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共享資源、合作雙贏、協同創新是提升銀行競爭力的主要方式,業內都應該遵循該原則發展銀行。商業銀行消費金融運營方式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確保銀行存活的必要途徑。要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先進技術,增強金融機構的適應力和生命力,與有強大流量的平臺合作,通過信息獲取和深入探究的方式,將支付、信貸、理財等服務安排在外部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共同建立資源共享、利潤共享的消費金融生態圈。
消費金融以場景為依靠,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致力于延長客戶產品的生命周期,而金融科技公司則為消費金融生態圈的建設提供基礎設施。線上渠道是爭奪客戶資源的主要場所,銀行要明確這一點,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愛好,持續優化移動客戶端,順應群眾線上消費的趨勢,加強與電商、社交等平臺的合作,讓消費場景與金融服務實現深度融合。銀行要把握好傳統實體網點交易功能弱化帶來的機遇,豐富線下網點服務功能,為客戶提供多樣化、智能化的產品,掌握更多的客戶資源。可以構建開放式的經營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構建消費金融場景生態鏈,給客戶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讓客戶產生依賴感。
商業銀行是電商支付的主要媒介,發展消費金融是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為了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商業銀行要加強消費金融創新,敏銳地發現客戶的金融產品需求,滿足客戶的期待。要不斷地開拓新市場,開發和應用新的支付手段,構建多元化的信用評估體系,保護客戶的信貸行為。還要創新運營方式,實現雙贏,構建資源共享、利潤共享的消費金融生態圈;優化線上線下網點服務功能,給客戶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調整金融思路,加強平臺建設,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