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藝謀,羅 丹
青少年學校體育的發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國內外學校體育、青少年體育等相關文獻進行綜述,通過網頁查閱相關政策法規及法規性文件,得知本課題有一定的可行性與創新性。
1.2.2 公共政策分析法
把關于學校體育中青少年體育出現的各種階段性現象進行剖析,根據國家下發的一系列關于學校體育及青少年體育的文件,進行細致的解讀,通過相關文件的查閱與分析,運用現代公共政策原理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本研究將以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為政策背景,以學校體育中青少年體育為研究視域運用文獻資料法、公共政策分析法從政策背景、實施途徑的角度研究我國學校體育中青少年體育的發展,提出構建和完善我國學校體育中促進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教育體系的建議。將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運動代表隊訓練和各種形式的比賽相融合與發展,更好的推動學校體育及青少年體育的發展。
學校體育主要是以教學為本,主要任務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教學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們的體能和智力朝著最合理的方向發展,實現體能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們在享受體育運動帶給自己樂趣的同時,錘煉意志品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根據查閱相關文獻及資料分析得出,體育課程的實施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學校對體育的重視性缺乏,學校管理者對體育課的忽視和輕視,體育課程隨意被文化課老師占用。
(2)學校場地、器材的缺乏使得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的創新中受阻,從而不愿意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導致自身的專業性不足,限制了教學的創新性,缺乏探索的意識、缺乏積極性、墨守成規。
(3)意外受傷現象的出現使得一些傳統體育項目淡出中小學體育課堂,加之面對這些意外現象發生時的糾紛,學校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一部分學校選擇承擔支付學生的醫療費用,一部分學校讓體育教師自行承擔后果,加上社會的輿論效應,無形中給體育教師帶來壓力,使體育教學大綱中的許多項目簡單化、表面化。
上述結果表明學校對體育課程的實施影響重大,
(1)學校應當賦予體育教師可觀的課程資源與開發權限,促使體育教師在課程中自主提高創新性及專業能力這使得體育課程的實施至關重要。
(2)學校部門應當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推動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政策落到實處,相關部門應當進行暗訪調查,確保體育課和課外鍛煉能夠真正成為我國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的雙向驅動。
(3)體育課堂中如發生意外的現象,學校應當給予體育教師足夠的保障,從而促使體育教師足夠放心大膽的進行教學。
青少年體育蓬勃的發展,不單單是來自學校體育的融合,還有社會體育的加入才能夠使得學生們的課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有研究和實證表明,在西方的國家中英國及美國以體育社會化、法制化為保障,將青少年體育工作均依托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學校體育社團、體育聯盟等非政府的機構,使其體育與教育、課內和課外、知識與能力、學習與活動等社會化的元素融合成為促進青少年體育社會化管理。
2019年頒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青少年服務體系將會更加的健全,身體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學校能夠從不同的學段進行實施,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偏小,對體育技能學習要求較低,對多樣性體育活動的要求較高,故而主要是培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初級中學當學生對該項運動產生了一定興趣后就加強對該項運動的定點培養。
學校應當給予對運動會及各種其他形式的比賽的支持,從而使得學生們更易激發對該運動項目的興趣,從基礎教育到大學教育的青少年運動隊的訓練能夠更好的錘煉學生們的意志能力、健全人格。發展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是建立國民健康素質的基礎,以足球運動為例,學生們在通過該項目訓練及比賽后能夠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我控制的能力,建立一定的自信心,增強判斷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在克服各種困難后,能夠體驗到來自達到目標的喜悅感從而轉化來的強烈的成功感,真正的認識自己,提高自我的信念,進一步的領悟到來自團隊協作精神所帶給自身的重要意義。使青少年有一個積極的價值觀、榮譽感及責任心。
2019年《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提出更加引領著青少年體育的發展,構建嶄新的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目標體系,充分的體現教育的特性,促使2035年青少年體育服務體系更加的健全,身體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
體育運動帶給學生的不僅是強健的體魄,還有給予他們夢想的力量。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情境,綜合上述幾點學校體育發展的措施的實施就是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需要的特定環境。我國的青少年體育發展是以學校體育為基礎,客觀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將會產生出有利于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最佳產物,而青少年體育的發展,體質健康的促進就是以學校為依托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