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弨
(遼寧省生態環境保護科技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1)
2009年8月22日,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復了《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正式批準設立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包括大伙房水庫、桓仁水庫及其匯水區,蘇子河穆家水庫壩下(輸水隧洞出口)至大伙房水庫和渾江桓仁水庫壩下至鳳鳴水庫壩上兩條輸水河道,保護面積逾8500 km2,涉及撫順、本溪兩座城市的4個縣區[1]。
2018年,清原縣地區生產總值62.2億元,比上年增長7%。全年植樹造林12.8萬畝,其中小開荒還林5.1萬畝;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6.1萬畝,清除松材線蟲病疫木13.6萬株;全縣創建生態鄉鎮2個、生態村15個;59個村開展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嚴格落實河長制工作責任,清理河道垃圾1.6萬m3,生物防護28.7萬株。全縣接待游客13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4億元。4萬m2的韓帝園民俗文化產業園建成運營;投資2億元的英聯商業廣場開工建設;電商小鎮培訓1.8萬人次,孵化雙創人才210人次,電子商務交易額3.8億元。
2018年,新賓縣地區生產總值43.5億元,比上年增長6%。完成了全縣旅游總體規劃和鄉村旅游規劃等編制工作,明確了“遙遠的赫圖阿拉”形象定位和“中國旗袍之都”產業定位。完善赫圖阿拉城、猴石、崗山、和睦等景區基礎設施。“中國旗袍國際文化交流節”“滿族冬捕年貨節”等節慶活動精彩紛呈,“清皇祖地·啟運新賓”影響不斷擴大。永陵滿族文化旅游休閑集聚區升級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以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物流企業總數達179家,基本實現全縣物流網絡全覆蓋。擁有興京惠農商城、東北家居網等電商企業100余家,年交易額8000萬元。新增餐飲、住宿、批發、零售業戶4717家。
2018年,撫順縣地區生產總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7%。沈撫縣委舊址紀念館對外開放,金斗峪紅色旅游成為新亮點。佟莊子關東民俗村完成整體環境改造,全新打造的三塊石滿族特色旅游小鎮。梨花谷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被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三塊石國際登山活動被命名為省級體育產業示范項目。以“冬游大美撫順縣、暢享關東冰雪情”為主題的冰雪旅游系列活動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實現7.1億元,獲“遼寧省鄉村旅游貢獻獎”,被評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2018年,桓仁縣地區生產總值11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8%。完成退化林修復2000畝,楓林谷栽植各類綠化苗木100余萬株。實施了14家單位鍋爐“煤改電”項目,秸稈野外焚燒管控達到國家、省監控標準。開展了34家重點企業地塊調查,收集了重點企業土壤污染防治基礎信息。
全縣接待旅游者892.3萬人次,同比增長2.26%,實現行業總收入83.5億元,同比增長15%。建設了江南水鎮、米倉溝燕子尾等5個民宿項目,突出打造回龍湖整體景區,續建楓都莊園、楓林谷房車露營基地等項目,虎谷峽投入運營;正式開放了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和桓仁民俗博物館;開工建設了徽派文化與桓仁地域文化有機結合的高壽山文旅產業園項目,策劃了“重走義勇抗聯路”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以傳統優勢農業為基礎,以規模農業、高效農業和精品農業為目標,在確保糧食產量與耕地面積的前提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提升設施農業面積,全力提高單產。調整完善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推行節水灌溉和無害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通過新技術推動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優先采用生態控制、物理防制等措施,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提高有機、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并大力打造以綠色食品為主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引導設施蔬菜向優質、高效和規模化方向發展[2]。
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互聯網+”農業就是依托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和通信平臺,使農業擺脫傳統行業中,消息閉塞[3]。應充分利用自身綠色發展、有機農業的發展契機,以“互聯網+”農業為驅動,開展創新經營模式,通過線上銷售平臺,依托淘寶店鋪、微店鋪、短視頻直播等移動互聯網方式拓展銷售渠道,節約渠道成本,強調綠色銷售,爭取到生態產品線上銷售率穩定增長。
推進種植業節能減排。提高秸稈綜合利用,重點解決散戶種植,集體回收等問題,建立健全秸稈還田利用、收儲運銷、產業增值等體系,形成環保經濟循環發展新格局,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設立專車進行秸稈回收,對上交秸稈的農戶按秸稈質量進行適當補貼,全面遏制秸稈焚燒現象。
在把握住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大前提下,促進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保證產業增速穩步提升。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做大撫順縣木制品加工、清原縣特種輸變電、新賓縣現代焊接新材料等工業產業集群[4]。加強原有重工業的設備升級和技術改造,嚴格環境準入,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促進工業集約化布局,進一步完善園區平臺,加強企業經濟協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繼續強化招商引資。
推進重工業的生態化改造。對原有企業進行從原料選擇到產品出廠的全過程控制管理,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裝備改造提升傳統重工業,推進落后工藝技術與高能耗設備的淘汰和改造,促進企業生產流程和管理方式的生態化轉型。著力提升冶金、煤炭、鑄造、建材等傳統高消耗、重污染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加快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小水泥廠、小鋼廠等企業。
既要注重提升第三產業占比之數量,又要依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來有條不紊地提升第三產業的質量。充分利用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區位、自然風光及特色產品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商貿及生態旅游業,并推動生態旅游業成為區域經濟的核心增長點之一。
3.3.1 生態旅游業
實行保護性開發:樹立全過程環境保護思想;建立環境監測體系;對旅游項目和企業實行準入制度;重視品牌旅游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實行分區、分級別保護。
實施旅游名城戰略:實施旅游一體化發展戰略,以景區建設為重點,加快重點旅游集聚區規劃建設步伐。從森林度假、運動休閑、農業觀光、飲食保健、文化鑒賞、養生養老等多個方面塑造獨具區域特色的旅游文化[5]。以重點景區提檔升級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掘、整合、完善全區域旅游資源,精心培育清前文化、溫泉文化等特色旅游品牌。傾心打造啟運之旅、生態之旅等十大旅游精品線路,構建“多彩旅游”新格局。
建設環保服務設施:在景區開發過程中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的利用、節能設施的開發、綠色飯店的標準制定與實施、飯店和景區的污水處理與污水會用技術的采用、生態步道的修建、生態廁所的建設、天然河流的保護、景區空氣污染的控制、旅游區植被恢復和野生動物保護的工程技術實施等[6]。
開發生態旅游產品: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滿族發源地,具有淳樸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除開發這些具有觀賞價值的資源外,還應大力開發有民族特色的生態旅游產品,提高旅游購物比重[7]。
3.3.2 商貿業
建設縣城商貿中心區。構筑城市購物商業區,發展連鎖、配送等新型業態,充分發揮“綠金在線”電子交易平臺的作用。大力建設各類專業市場,促進產業與市場共同發展,集約化經營。加快商業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精心打造集購物、娛樂、金融、商務辦公為一體的核心商貿商務區。
完善農村商貿網絡。積極發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業,壯大農村經濟人隊伍。進一步規范提升現有農村集貿市場,加快商業網點向農村地區延伸。進一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保障農村消費安全,提升農村消費水平[8~13]。
3.3.3 現代物流業
按照現代物流理念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把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成具有擴張和輻射能力的現代物流區。加速改造傳統運輸業,引導現有中小運輸企業調整運輸結構和經營方向,延伸服務功能。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運作,盡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鼓勵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完善企業內部的物流體系和物流功能,組建一批具有規模和實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和專業性物流公司;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引進一批規模大、核心業務能力強的國內外物流企業到大伙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投資建設物流企業;加強信息網絡、電子結算等商貿流通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