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今年1至5月,全國累計為企業辦理出口退免稅6324億元。聚焦“六穩”“六保”,全國稅務系統用稅收政策落實穩外貿發展,用出口退稅速度保市場主體,有力保障了出口企業盤活資金、逆風拓市。此外,稅務部門在推行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出口退稅全程“非接觸式”辦理,自2月10日推行以來已有近29萬戶企業通過“非接觸式”方式申報辦理退稅4324億元,切實降低辦稅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疫情期間,出口退稅的云端“容缺辦理”是稅務部門推行“非接觸式”辦稅舉措之一。(摘自經濟參考報)
海關總署7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我國進出口總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1.5萬億元,增長4.3%,進口1.2萬億元,增長6.2%。海關總署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24萬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逆勢增長,在外貿穩增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作為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6.42萬億元,增長4.9%,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14萬億元,增長3.2%,占出口總值的53.7%;進口2.28萬億元,增長8.1%,占進口總值的34.9%。(摘自新華財經)
近日,商務部印發《關于加強協作聯動推動加大金融支持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力度的工作通知》。通知指出,為推動支持措施盡快落地見效,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增進與當地重點外貿外資企業、商貿流通企業、供應鏈核心企業、中小微企業等的溝通對接。了解企業在金融服務方面的主要需求和迫切問題,及時向金融機構反映,推動優化金融服務,協調解決企業困難。收集企業對已出臺政策的反映,梳理企業在金融服務方面的政策訴求,為后續政策儲備提供一手資料。通知強調,要努力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努力為金融支持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摘自經濟參考報)
記者1 0 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為依法懲治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加大對知識產權的刑事司法保護力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研究起草了《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侵犯商業秘密案立案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據記者了解,補充規定中修改了侵犯商業秘密應予立案追訴的情形,以及認定造成損失數額或者違法所得數額的方式等多項內容。公眾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者信件的方式提出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8月23日。(摘自新華財經)
7月以來貨幣市場資金漸漸面露“緊”色,資金價格短暫回落之后節節攀高。9日,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利率創出逾5個月新高,甚至高過7天期利率。業內人士認為,往后看,債券發行擾動還在,流動性工具到期和稅期高峰將至,資金面擾動難歇,適時增加資金供應、開展對沖操作的可能性正在上升。7月9日,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利率繼續全線上行,尤以期限較短的隔夜、7天、14天等品種為甚,其中隔夜回購利率(DR001)升至2.2%,創下5個月新高,并與指標品種7天期回購利率(DR007)形成倒掛;后者上漲逾7個基點至2.18%,連漲3日。市場參與者亦反映,最近幾日資金市場時有緊張跡象,短期資金融入難度加大,在經歷月初短暫放松之后資金面再現邊際收緊的態勢。(摘自中國證券報)
7 月9 日,國 家 統 計 局發布了2020年6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6月份,復工復產、復市復業繼續推進,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保供穩價的系列政策措施,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暖,國內制造業穩步恢復,市場需求繼續改善。6月份CPI環比略有下降,PPI環比由降轉漲。具體來看,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2.5%,漲幅比5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PPI環比由5月份下降0.4%轉為上漲0.4%,同比下降3.0%,降幅比5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摘自證券日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近日向社會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業內專家認為,實施意見針對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很多務實舉措。實施意見落實后,民營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積極性將顯著增強。實施意見提出,在不影響鐵路路網完整統一的前提下,研究將部分路段或部分工程分開招標,單獨組建項目公司。實施意見還提出,推廣站城融合開發新模式,以多層次軌道交通銜接樞紐為重點,將樞紐地上地下及周邊區域開發作為一個整體,構建“一個主體”的建設開發新體制。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獨資、股權合作等方式參與依托既有樞紐的城市更新和新建樞紐區域綜合開發。(摘自新華財經)
記 者7 月8 日 從 海 南 省科學技術協會獲悉,海南首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正式獲批設立,為海南自貿港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探索更為開放靈活的國際招才引智模式和創新創業體制機制提供了舞臺。海口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將以海口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為核心區,以海口國家高新區、江東新區和海南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共建區,形成“1+3”一核三區的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整體布局。基地將面向海外人才,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空間載體,依托海南自貿港人才、產業和貿易便利政策,先行先試,吸引國際人才到海南自貿港開展離岸創新創業,以創新驅動促進海南國際離岸創新創業示范區建設。(摘自新華財經)
國際律所貝克·麥堅時與研究機構榮鼎咨詢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前5月外資對中國企業的并購總額達90億美元,1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企業對外并購規模。在全球跨境投資承壓的背景下,今年前5月我國包括并購投資在內的全部外商投資規模達3551.8億元,總體降幅收窄至3.8%,4、5兩月我國外商投資增速更是由負轉正,4月當月我國利用外資同比增速高達11.8% ,5月同比增長7.5%。“目前各地在建設各級重大外資項目庫,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后外商投資咨詢量大增;西部大開發優惠期限再延長,對外資流入西部地區也是利好消息。”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教授崔凡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摘自上海證券報)
據美聯社報道,由于為應對疫情沖擊的支出項目激增,且數百萬人失業減少了大量的稅收收入,美國聯邦政府預算赤字在6月份達到創紀錄的8640億美元,也使得2020財年前九個月(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美國聯邦預算赤字達到2.7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7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個月的8640億美元赤字超過了美國歷史上大多數年度赤字,也超過了4月份創下的7380億美元的月度赤字紀錄。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今年全年赤字將達到3.7萬億美元,視經濟發展情況而定,可能還會更高。這將超過2009年創下的1.4萬億美元的年度紀錄,當時政府大舉支出,以幫助美國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衰退。(摘自經濟參考報)
7月15日,日本央行當天在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繼續保持目前的貨幣政策寬松力度,維持利率水平不變,同時下調了本財年經濟增長預期。日本央行認為,3月份以來陸續推出的各種寬松政策正在產生效果,目前不需要追加新的措施。央行同時宣布,繼續將短期利率維持在負0.1%的水平,并通過購買長期國債,使長期利率維持在零左右。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今后將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如果有必要,將毫不猶豫繼續推出進一步的寬松措施。央行預計,本財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日本經濟將實際萎縮4.5%到5.7%,中間值為負4.7%。這與4月底的判斷相比再次下調。(摘自新華財經)
新加坡貿工部7 月1 4日發表公告稱,2020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幅的提前估算值(Advance estimates)為-12.6%。公告稱,經濟萎縮的原因包括新加坡政府自4月7日至6月1日實施了“斷路器”阻斷措施,以延緩新冠疫情傳播。這些措施包括暫停所有非必要服務以及關閉大部分工作場所。此外,造成第二季度新加坡經濟萎縮的原因還有疫情大流行導致全球經濟低迷,進而使新加坡的外部需求疲弱。公告稱,國內生產總值季度增幅的初始估算值主要是根據該季度前兩個月的數據計算得出的,是季度經濟增長的早期指標。新加坡貿工部將在獲得更全面數據后對其進行修正。今年8月,該部門將發布第二季度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增幅的初始估算值(preliminary GDP estimates)。(摘自新華財經)
印度中央統計局7月10日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印度5月份的工業生產指數(IIP)同比萎縮34.7%。印度5 月份制造業同比萎縮39.3%,采礦業同比萎縮21%,發電量同比萎縮15.4%。印度商工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5月份8個核心基礎行業的產量同比收縮23.4%。這8個核心基礎行業的產出約占印度工業總產出的40.27%。盡管仍處于收縮階段,但數據顯示,印度工業產出已經比4月有所好轉。4月份,印度工業產出指數(IIP)為同比萎縮57.6%。5月份,印度對部分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封鎖措施大大放松,這使得5月份的工業產出改善明顯。6月份,印度的封鎖措施更是進一步放松,工業產品預計好轉明顯。(摘自新華財經)
德勤新加坡及東南亞中國服務部7月9日舉辦網絡研討會。德勤東南亞企業并購融資顧問服務合伙人許順美在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帶來了許多關鍵性的并購趨勢,這些趨勢將影響并購的未來。他說,疫情給很多并購項目帶來了強勁沖擊,一些項目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被叫停。但企業要從這次危機中取得突破和前進,并購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許順美認為,疫情過后,企業需要轉型,關鍵可能將不再是變得“越大越強”,而是要變得“越快越靈敏”。他指出,對于企業并購來說,疫情帶來了一些關鍵性趨勢,包括加速數字化、增強員工虛擬化、更加注重安全和監控、更大的企業社會責任、彈出式生態系統的出現,以及更加注重降低成本等。(摘自新華財經)
7月8日,英國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宣布了300億英鎊的一攬子支出計劃,以期拯救英國經濟。這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緩解疫情沖擊并提振民眾信心,同時保護受影響嚴重的英國就業市場。蘇納克承諾將竭盡全力保留英國人的就業崗位,給英國遭受疫情重創的經濟注入活力。根據新計劃,若員工在2020年11月初至2021年1月底復工并保留崗位,且每月工資超過最低標準,那么每增加一位滿足上述條件的員工,雇主都會獲得1000英鎊的獎金。據測算,該計劃將覆蓋大約900多萬個工作崗位,獎金成本預計將達到94億英鎊。同時,新計劃將青年就業作為政策著力點,將設立初始為20億英鎊的政府基金,為16至24歲的年輕人提供為期6個月的工資及日常開支補助。(摘自經濟參考報)
巴基斯坦《商業記錄報》報道,拉合爾經濟學院建模實驗室創新研發中心近日開展了新冠肺炎大流行下對巴基斯坦經濟影響的研究,根據該研究的建模分析,在2020年3月至5月間,封鎖3個月的情況下,巴2 0 2 0 全 年G D P 將 收 縮3.2%,減少160萬個工作崗位,極端貧困人口增加140萬人。模型顯示,在3月至8月間,6個月內封鎖延長并逐步放松的情況下,預計年度GDP收縮4.4%,減少220萬個工作崗位,極端貧困人口增加200萬人。在3月至11月間,封鎖9個月的情況下,預計年度GDP收縮6.6%,減少340萬個工作崗位,極端貧困人口增加370萬人。研究人員表示,根據最新的統計,巴2.21億人口中有4%的人每天收入低于國際公認的1.90美元的極端貧困線。(摘自經濟日報)
7月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歐委會布魯塞爾總部舉行會晤,就目前“歐盟下一代”復興計劃的進展交換意見,并為下半年歐盟各項工作進程作準備。7月初以來,歐盟各國相繼解除隔離措施,加速重啟。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歐洲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巨大。7月7日,歐盟發布的夏季經濟預測報告表示,歐元區今年經濟萎縮程度將比此前預期更嚴重,明年復蘇也將更緩慢。歐盟最新發布的夏季經濟預測報告顯示,歐盟和歐元區經濟2020年將分別萎縮8.3%和8.7%,2021年將分別增長5.8%和6.1%。而歐盟5月曾預測,歐盟和歐元區經濟今年將分別萎縮7.4%和7.7%,明年將分別增長6%和6.3%。(摘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