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輝,王 爭,李艷輝,崔雅芳,蘇 雪,李 靜
(北京動物園,北京 100044)
北京動物園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擁有100多年建園史,占地8.6 hm2,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前身是清農工商部農事試驗場,也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動物園,園內經過多年建設和完善,形成較為完善的水系網絡,植物生長條件良好,園林景觀多樣,動物種類繁多,作為集動物展示、科研科普、保護教育于一體的功能性活動場所,提高和改善圈養野生動物福利是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之一。目前,加強動物的豐容工作是提高動物福利最好的途徑,其中動物運動場是園林植物豐容工作的重要區域,而對區域內園林植物科學的養護管理又是保障豐容工作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
環境豐容,簡稱豐容,是指通過改變圈養環境來刺激圈養條件下健康的野生動物表現出一系列自然行為的方法。在我國,北京動物園1995年首次提出“豐容”這一概念,并積極嘗試此項工作。植物豐容作為豐容工作中一項重要組成,其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被專業人士和公眾所認同。
園林養護行業中常說“三分種,七分養”,充分體現了園林植物養護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在動物園的植物豐容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動物運動場植物豐容中會運用到大量的園林植物,或用于模仿動物原棲息地景觀,或用于豐富現狀植物種類或群落層次,還有輔助豐富動物本性行為或學習行為表現的作用,如覓食花、葉及嫩芽、掩體隱蔽、供攀爬等,為保證植物豐容效果持續發揮,科學地開展植物養護工作更是在豐容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動物園,無論是草食動物、肉食動物,還是靈長類動物、鳥類動物等,在運動場內都會表現出不同的自然行為,如踐踏、抓撓、蹭癢、攀折、啃咬等,這些行為都會對運動場內豐容植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造成植物死亡,同時還會影響環境豐容的效果,從而降低動物在運動場的生活福利。
3.2.1 空間利用率不足,動物活動范圍小
運動場窄小、環境單一、植物缺少是許多建設年代較久動物園存在的主要問題,除重新對運動場加以改造擴建以外,如何提高現有運動場的空間利用率是動物園管理者、設計人員、飼養員等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如何利用園林植物來提高空間利用率,需要相關人員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3.2.2 運動場土地裸露,園林植物種類少,層次不豐富
由于現狀豐容改造困難,土地裸露面積較大,且可供應用的園林植物種類少,使得現有動物運動場的植物種類不多,也造成了高、中、低植物群落中植物種類不豐富,影響豐容效果。
3.3.1 植物生長勢過強或過弱
運動場內植物生長勢強弱明顯,有的處于放縱瘋長狀態,而有的則處于衰弱的邊緣。這種情況使得長勢強的植物侵占大量生存空間;長勢弱的植物逐漸被自然淘汰。這樣的生長關系最終會造成運動場內植物多樣性的缺失、植物種類的減少。
3.3.2 植物病蟲害防治難度大
動物運動場內植物病蟲害防治難度大的常見原因有三:其一,由于運動場空間受限,植物密度過大、郁閉度過高,使得部分植物因為不通風、濕度大、光照時間短等不良因素影響易發生各類病蟲害;其二,要考慮動物自身安全因素,各類病蟲害防治措施無法在運動場內進行直接操作,這也是進一步加重運動場內病蟲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三,公園游覽區和動物運動場在病蟲害防治時極易出現不同步的情況,使得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差。
3.3.3 植物整形修剪方法欠缺
動物運動場一般追求植物自然生長狀態或模擬原生境植物層次關系,盡量減少人為干預因素,這就使得園藝化的修剪方法并不太適用這里,只能作為一般性參考,同時運動場植物修剪還要考慮環境、動物、設施及植物本身特性等諸多綜合因素,在實際操作上又無太多經驗可以借鑒,因而動物運動場植物的修剪方法還屬于運動場養護中的空白部分,需要進一步探索。
無論哪一種存在于動物運動場內的野生植物亦或是人工栽植的園林植物,在圈養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為動物提供了不同生活環境的需要,還不同程度地促進著動物自然行為的表現,但為了保證園林植物的正常旺盛生長和發揮其不同的功能作用,仍離不開科學的人工養護,讓園林植物在運動場中的豐容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動物運動場的園林植物養護與公園內以景觀觀賞為目的、以人的審美為標準的園林植物養護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關注點在圈養野生動物本身,主要是服務營造動物現有生活環境,改善和提高動物福利,同時滿足動物個體生長需要。
一般動物運動場的使用根據不同動物適應性和習性及其使用時間長短也是不同的,按日使用情況劃分為全天候運動場和僅白天使用運動場,按年使用情況可分為全年性使用運動場和季節性使用運動場。在運動場園林植物養護時也要根據不同時間使用運動場的特點開展工作。對于全天候或全年使用運動場的植物養護,一般先采取將動物提前串場或回收室內,然后開展適當養護工作;對于白天或季節性使用運動場,可在放動物前或收動物后開展養護工作。
重點澆好3個時期的水,即返青水、旱季補水和凍水,其中返青水一般多在2月底或3月初開始至4月上旬植物完全發枝展葉結束,見干見濕,根據植物發芽時間、生長狀況控制澆水時間和澆水頻次;旱季補水,這里指夏、秋季節因高溫引起干旱時,應及時對植物進行補水,以免造成植物脫水或萎蔫,同時也要注意7、8月份汛期出現積水的排水工作,避免造成植物澇害;凍水,主要是為植物安全越冬,在土壤封凍前對植物進行的灌溉,一般時間控制在霜降后立冬前為好。
因為動物運動場更注重自然生態,即使是人工營建景觀,也是以原生自然棲息地的環境狀況為參考進行設計,所以不建議采用園藝化修剪標準。由此筆者建議從3個方面考慮動物運動場園林植物修剪問題,以達到符合動物運動場植物要求:一是園林植物樹形的控制,包括樹冠大小、枝條疏密程度、樹體與豐容設施的距離、以自然樹形修剪為主,而且不同動物運動場園林植物修剪要求略有不同;二是對動物損壞植物的修復,包括啃咬、折斷、倒伏等,及時剪除破壞部分的枝條培養新枝,無目標價值的及時清除;三是有選擇的對目的植物以外生長的雜樹進行合理修剪,調整其生長關系和功能需要。
5.2.1 喬木修剪
喬木一般在動物運動場中占據主體景觀地位,主要起到提供遮陰、調節小氣候、改善小環境的作用。修剪時除剪下枯枝干杈以外,還要對樹的冠幅予以控制。其中,軟網罩棚的運動場,喬木高度要控制到不超過罩棚,以減少枝條對罩棚的破壞。而對于硬質罩棚的運動場,一是喬木樹冠在罩棚內的要控制高度不超過罩棚;二是喬木樹冠在罩棚外的,要控制樹冠大小以及疏密,以避免折枝斷杈壓壞罩棚;三是無罩棚運動場,喬木的高度以及冠幅大小的控制更為重要,尤其是對在樹體間有很強穿越行為的靈長類動物更要控制樹木與樹木間、樹木與隔障的距離,以避免動物逃逸行為發生。
5.2.2 灌木修剪
灌木是運動場植物豐容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場環境的復雜程度,促進動物行為表現,所以灌木修剪既要考慮空間利用需要,也要考慮對動物行為的影響。一是從自然角度控制灌木與喬木、灌木與地被草坪之間的比例關系;二是以疏除折枝斷杈、枯枝死杈為主,同時調節樹冠密度,通風透光,促進灌木生長;三是按豐容設計要求或功能需求考慮修剪方法,或獨株成景、或群組成景,或作掩體、或作景觀,或供采食、或供攀折等。
5.2.3 地被、草坪修剪
地被、草坪的高度控制是要點,不同地被和草種種類,應根據不同觀賞效果或環境要求定期進行修剪,尤其是隔障、電草、圍欄周邊應控制高度,既要避免阻隔游人視線,又不會造成電路短路保證防護設施的安全使用。
5.2.4 其它園林植物修剪
其它樹種指除現狀目的植物以外,可以考慮保留和培養為新目的植物的樹種。一類是自然生長喬木,以增加運動場遮陰面積或增加植物種類,修剪時考慮干高、冠幅以及安全性等問題;另一類是自然生長灌木,起到運動場目的植物相同的作用,修剪時注意與其它植物的關系、自身體量和豐容需求。
按照植物生長不同時期對營養的不同需求進行施肥,主要以春、秋季施肥為主,可以穴施、溝施或施用液體肥等,控制好施肥量或肥液比例,促進運動場內植物的正常生長。對于運動場有展示期限的,盡量避開展示時間段;對于常年在室外展出的運動場,除需對動物進行回收或串籠保證人員操作安全外,施用固體肥料時要深埋,及時澆水,避免動物的翻找、探究等行為,既保障植物不遭破壞,也保障好動物的自身安全。
指運動場植物生長期間人工去除目的植物以外雜草的措施。這里所指的雜草主要有三類:一是影響動物活動范圍的(因生長過快、覆蓋面積過大占據動物原有休息、行走等活動場所);二是對動物身體易產生傷害的(有毒、有刺等);三是影響阻隔或防護設施的。其中第一類雜草可進行定期清理,保證動物原有場地的正常使用;第二類雜草應當完全清除,或在有判斷能力動物的運動場內適當保留,作為天然阻隔或景觀觀賞之用;第三類雜草要嚴格控制高度和數量,減少影響安全阻隔或防護設施,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由于在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病蟲害,所以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是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對于動物運動場中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更是重點和難點。為了不影響動物身體健康,運動場內及周邊絕對不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避免因采食、周邊環境污染對動物造成傷害。這類區域一般常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噴灑生物藥劑3種防治方法,其中物理防治包括黃板誘殺、放置誘捕器、殺蟲燈、性誘劑捕殺等;生物防治包括周氏嚙小蜂、腫腿蜂、花絨寄甲、異色瓢蟲等;生物藥劑主要有蘇云金桿菌、苦參堿等藥劑。即使是這三類較為安全的防治手段一般也只在運動場外圍區域使用,通過提前阻隔病蟲害侵染通道進行預防,以有效降低運動場內植物病蟲害的發生。
動物運動場內一般有兩類植物需要進行冬季防寒,一類是新栽植的植物材料,因為植物根系被傷及、生長勢下降、抗寒能力下降、環境未適應等原因;另一類植物本身抗寒能力弱,需要進行輔助保護越冬。根據不同植物類型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喬木類主要是用防寒布或草繩纏裹樹干等;灌木類主要有在莖基部以下部分覆土保溫、包裹整個樹冠等;地被草坪類主要有防寒布或樹葉、干草進行覆蓋、覆蓋腐殖土或草炭土保溫等。對于新植植物一般要2~3年連續防寒,使其逐步適應新環境,對于本身抗寒能力較差的植物要每年進行防寒,防寒工作是否做到位,直接影響到來年這兩類植物是否發芽或成活的關鍵。拆除時一定要清理干凈各類防寒物及輔助材料,以免因進食、纏繞、扎傷、磕絆等造成對動物的傷害。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全天候或全年使用的動物運動場,養護人員應當向設計人員提出養護建議,應當考慮盡量減少或避免種植抗寒能力差的園林植物,由于因動物的存在而不能使用防寒物防寒,往往造成植物翌年的衰弱或死亡。
隨著公眾對保護野生動物重要性認識逐步加深,為圈養野生動物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提供了更多意見和建議,動物運動場作為圈養野生動物重要的生存和生活空間,良好的植物環境為動物營造出舒適且安逸的生活條件,園林植物布局是否合理、生長好壞與否都直接影響著圈養野生動物生活區域豐容效果和生存福利,而園林植物養護在這兩方面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園林植物作為豐容的重要材料之一,只有在動物運動場中得到科學、專業及精細的養護,才能為動物園中動物的生活環境改善、模擬原生境生態以及生物多樣性展示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園林植物養護在動物運動場中的應用,為動物行為學、動物生態學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為圈養野生動物福利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