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靜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草原工作站,陜西 榆林 719000)
文冠果種子含油量達50%~70%,春季開花,是難得的觀花小喬木,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抗性很強,是荒山綠化的首選樹種。其木材堅實致密,紋理美觀,可用于制作家具及器具等[1~3]。文冠果還具有較高的工業價值和營養價值,油脂成分在種子和種仁中含量極高[4,5]。研究結果表明:種仁中含油量達66.39%,優良品種的種仁中含油量達72%,有著較好的經濟價值。
文冠果是中國特有的優良木本油料樹種,為無患子科,學名文冠果,又稱為文光果、木瓜等等,文冠果根、莖、葉、花、果實全身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用藥、作為能源、可觀賞、食用,以及工業方面用途等等[6,7]。陽坡和半陽坡等流通水域好的地方,皆可種植。它們通常在水域位置在2 m以下、石山區、山區邊緣地帶、丘陵等地方生長,也很適合在微堿性土壤和pH值為7的土地生長[8,9]。一般情況下最低的氣溫是比42.4 ℃高的,排除鹽堿地或澇洼地外,酸堿度在8.4~9.1之間都可以生長。其根部旺盛,根芽生長能力也很強,是綠化的好樹種[10]。
文冠果喜陽,耐半陰,對于土壤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有效耐瘠薄、耐鹽堿,抗寒能力強,-40 ℃環境下也能安全越冬;抗旱能力極強,在年降雨量僅150 mm的干旱地區也有散生樹木,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其栽植技術簡單易行。結合該區“七沙二山一分田”的特殊地理條件,在北部風沙草灘區、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進行引種栽植。
文冠果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文冠果也被稱為“種植1年,收獲百年的鐵桿莊稼”。只要生長3年便可以開花結果,約15年左右進入果實收獲繁盛期,可以存活至上百年。文冠果中含油量豐富,可代替高級食用油,并且還有著降壓作用。周帥表示,在工業運用方面,還可以用于生產肥皂、發蠟、潤滑劑等。文冠果的莖、葉、花有著多種有效成分,藥用價值極高。文冠果的種子果殼又可以作為工業原料,文冠果在工業、飲食、臨床、綠化方面發揮巨大作用[14]。對文冠果樹苗進行引種栽培,通過合理布局和科學規劃,有效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獲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度統一。
文冠果種植選擇在土層深厚、向陽的背風面、地勢較高的地方。而地勢較淺的深洼地段和重堿地區不宜進行種植。該區的整地分為全面、帶狀、塊狀以及魚鱗坑整地。全面的整地更適用于地勢平整、雜草多、質地厚、土層厚的土壤。土地的深度超過25 cm,丘陵地和沙地適合帶狀整地,帶寬2 m,具體的帶距根據行距制定,坡度大的山地上,可修繕梯田和水平溝壑。塊狀整地更適合山地和黃土丘陵。魚鱗坑要按照株行進行定點施工,種植穴深度超過60 cm。
選擇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在不同立地條件下,使用不同的整地、栽植方法,在榆陽區孟家灣鄉、魚河鎮、青云、大河塔設立引種栽植試驗點。其中孟家灣鄉15畝、魚河鎮10畝、青云鎮10畝、大河塔鄉10畝,總共45畝。
根據文冠果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在孟家灣鄉選擇土壤較瘠薄、地勢略有起伏、排灌水條件較好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坡地坡度不超過15°的實行帶狀整地,帶寬2 m左右,深度30 cm,帶間距由行距而定;荒山坡地或局部起伏較大的半固定沙地采用塊狀或穴狀整地,深度在30 cm,適當稀植,土壤瘠薄、肥源缺乏的山地和沙地,株行距采用2 m×3 m,111株/畝。采用穴狀栽植,栽植穴徑、深各60 cm,先回填5 kg粉碎秸稈,再回填表土與腐熟的農家肥混拌均勻的土肥20~25 kg,上部再填表土至坑滿。栽植時扶正苗木,確保苗木根系舒展。埋土踏實后苗的根跡部要略高于地平面1~2 cm,立即澆透水,待水滲后,修成直徑略大于栽植穴的樹盤,上覆塑料薄膜,并距地面60 cm定干。
在播種之前,先對土地進行整理、灌水和施肥(每一畝土地施肥約7500 kg),筑長5 m、寬1.5 m的低床。使用65 ℃將種子浸泡2 d,混合著沙子幫助種子催生,等種子表面出現裂口之后進行播種,然后挖坑進行栽植。保證種子在穴坑內保持舒展,一邊填土一邊提苗,實現根、土密切接觸,在填土時不宜過深,填土后踩實,在定植后立刻澆水,在水滲入土壤中后覆蓋一層薄土進行保濕。
對于土地貧乏、肥料缺少的山陵和沙地,株行距控制在2 m×3 m;較為肥沃的土地或者丘陵的株行距控制在3 m×4 m,土層肥沃、水利條件較好的土地,株行距控制在4 m×5 m,也可進行零星栽植,適當稀疏一些。
生長季節每年中耕除草3~5次、施肥2~3次,土壤管理的松土、除草工作,均在每次灌水后進行。2016年用硝酸銨鈣和過磷酸鈣,用量為30 kg/畝,全年4次;2017年為3次,每次用量為15 kg/畝,除用上述兩種化肥外,并加用草木灰;2018年僅用硝酸銨鈣,采用按株穴施,全年進行兩次,每次每株用20~30 g。
在文冠果樹開花之前施加氮肥,出現果實后施加鉀肥。在開花坐果時期可以進行適當澆水。在早春開花之前澆水結合施肥。落花過去之后落果減少,冬季封凍進行1次澆水,幫助早春期間保濕。
第1年幼樹停止生長之后,幼樹使用起苗入窖和留床埋土兩種方式。在第2年則使用幼樹基部培土、苗梢包草以及基部培土,剪去1/2的苗梢兩種方式。越冬的保護工作均在11月中上旬實施。
文冠果屬于小喬木,奇數羽狀復葉,小葉一般有10~20枚,葉子為披針形,葉子邊緣有鋸齒,總狀花序,花朵長約15~25 cm,由30~40朵花組成。文冠果果實有3~4室,每室有4~6粒種子。種子呈現出球形。直徑長約1~1.5 cm,果實成熟時種皮呈現出黑色,每粒種子干重200 g,最高可重750 g,種仁呈現乳白色。
3年種植試驗顯示,文冠果在4月中下旬期間,日溫穩定在6 ℃以上開始生長,在5月份10 ℃以上氣溫環境下可以開展花葉,5月中旬子房膨脹,幼果初顯形態。在5月下旬,文冠果樹開始落花,花期一般持續為20 d。6月中旬,文冠果苗的頂芽開始形成,在6月下旬,有部分植株頂芽開始進行二次生長。到9月下旬,果實開裂,種子開始成熟,從幼果到成熟要歷經120~130 d。
抗霜觀察,榆林地區在5月中旬夜間會有降霜,相對濕度能夠達到80%左右,晚霜會對農業、林業造成嚴重危害,但是觀察文冠果沒有受害,對文冠果的結果也沒有任何影響。說明文冠果在開花階段就有著極好的耐低溫和霜凍的特點,這對于文冠果果實生產有著重要意義。3年觀察發現,文冠果在榆林市未受到霜凍損害,屬于逆抗性較強的樹種,完全能夠在榆林市生存。
2016年種植的4900棵文冠果樹,在2017年結果樹占30%,果實種子收獲重量為245 kg,單株產量約為0.42 kg。在2017年有90%的果樹可以結果,種子收獲重量約為750 kg,單株產量約為0.5 kg。2018年和2017年情況基本相同。
僅僅3年時間里,榆林地區的文冠果引種,在簡單移栽的條件之下便能正常生長,產生油料收益。這說明,文冠果的引種在榆林地區是可行的,文冠果是有著重要油料發展前途的樹種。但是當前,文冠果的生長和繁殖還沒有完全脫離野生習性,在繁育過程中會產生嚴重分化,單株之間產量差異較大,并且可能導致群體產量不夠穩定,在未進行完全良種化之前,不能夠作為經濟林木在本地大量種植,只能進行一些零星的地塊種植,作為四旁油料樹來進行推廣。同時,文冠果樹葉性狀比較特殊,樹葉表面具有光澤,并且文冠果樹體大小比較合適,樹冠比較飽滿,花期較長,有著極高的觀景價值,可以用在園林綠化之中作為觀景木。文冠果樹在旱地、丘陵等地的成活率和檸條、油松、榆樹相近,生存能力強悍。總之,文冠果在榆林地區的引栽種植值得進行進一步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