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蘭
(玉溪市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
玉溪市宜林地面積有限,項目自實施以來,造林空間逐漸減少,無法準確布局大規模實施項目,植樹造林空間較少,已經逐漸向難造林地轉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造林資金投入,加之市政財政增長緩慢,配套資金無法及時落到實處,導致常規項目在實施時面臨較大的困難。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相關人員必須對玉溪營造林更加關注,采取合理的方式保護營造林,并做好生態修復工作。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國土總面積149.67萬hm2,下屬有9個縣(市、區),近年來玉溪市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常住人口逐漸增加[1]。從云南省林地年度數據統計材料中可以明確看出,玉溪市土地總面積為149.67萬hm2,全市森林面積90.91萬hm2,森林覆蓋率61.00%。目前云南省已經建立了穩定的生態保護格局,而玉溪市不僅占據重要的生態區位,同時也屬于云南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
玉溪市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分為干濕不同季,垂直分布植被,營造林類型豐富,以暖性針葉林、常綠闊葉林等植被類型為主[2]。境內的森林資源可以有效保護玉溪市區生態環境、涵養水源,保持并凈化水土。森林資源不僅可以提升空氣質量,同時還可以全面美化環境,對玉溪市整體經濟水平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目前為了全面優化玉溪市營造林保護,已經組織相關人員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3]。
玉溪市宜林地總量相對有限,項目自實施以來,逐漸減少了造林面積,可以大規模實施的項目在布局時困難性較強,植樹造林空間較少,已經逐漸向“三湖”、交通沿線等轉移,需要投入的造林資金迅速增長,市政財政資金無法為其提供穩定的支持,普遍存在常規項目開展缺少資金的問題。
現有林業項目單位面積補助標準有待提升,不同面積存在一定的差異,100元/畝~500元/畝不等,且后續沒有專門的資金用于管理和保護[4]。隨著苗木、人工費用的不斷提高,造林投資與造林成本增長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造林苗木規格較小,后續沒有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有效的保護,致使造林無法短時間內看到效果,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實際生活的需求。
部分縣、區由于沒有充足的資金,林業項目資金到賬時間長,直接影響了林業部門工作的順利實施,對工程建設積極性提升產生制約[5]。為了使玉溪市營造林自然保護工作可以順利實施,需要對林業項目投資標準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例如今年實施的美麗公路建設投資標準可以調整為每畝到2萬~4萬元,加強大樹種植,確保造林效果的穩步提升。建議林業生態建設逐漸轉移到生態脆弱區和人居環境重要區域。
從2019年開始,玉溪市林草系統按照綠化要求,合理布局全流域,整區域城鄉共進,使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可以保持平衡,以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為基礎,做好營造林任務[6]。將未成林管護項目作為實施重點,補植補造現有上萬畝未成林;不斷加強低效林改造力度,撫育中幼林,修復退化林,構建穩定的林草生態系統。同時,與多個部門加強合作,共同實施扶貧項目,對合作社運行機制進行規范,使合作社務工增收成效考核標準可以逐漸降低,并拓展合作社參與范圍,轉變參與主體,使更多的主體可以參與到生態修復行列中。在玉溪市打造多個森林康養小鎮和上百個基地,在提高生態治理效果的同時,帶領玉溪市人民走向致富之路。
自2019年開始,玉溪市各級林業部門深刻意識到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堅持以國家的各項要求為標準,嚴格落實林業系統機構改革,已經圓滿完成全市大幅增綠目標,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建設效果明顯,不斷加強資源保護力度,持續綠化平安林區建設,深入開展林業精準扶貧,不斷深化體制機制,2020年計劃人工造林18.119萬畝,目前已經完成3.728萬畝,森林經營計劃13.5萬畝,完成7.7萬畝。以建設生態廊道作為重點,完成上百萬畝建設任務,使全市絕大多數的廊道實現綠化。
2020年,玉溪市將繼續加強森林建設,使綠化面積逐漸增加,取得更多的綠化效益[7]。有以往的生產建設逐漸向生態建設轉型,從經營林木向經營森林轉型,以集約化的方式發展,全面實施森林生態建設規劃,使生態廊道建設任務可以基本完成,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為玉溪市整體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一, 不斷加強特色林業產業發展,以綠色化的方式提高人民經濟水平。以集群化的方式建設特色經濟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帶動玉溪市整體經濟的發展。第二,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持續建設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以期通過建設使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對玉溪市國家森林城創建提供正確的指導,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森林鄉村和森林城市任務,并及時加強鄉村綠化美化示范縣創建活動。第三,相關人員需要更加重視保護森林資源,使林業治理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大范圍推行林長制,以網格化的方式管理林地林木,做好工程后續工作,優化整合自然保護地,嚴厲打擊涉林違法犯罪。第四,堅決做好林業安全生產工作,積極推進平安林區建設。明確容易發生火災的位置,建設全市森林火災監測預警智慧中線,保證全市視頻監控系統可以保持緊密的聯系和溝通。加強“蟲口”管理,避免蟲害問題大范圍擴散。擋住“病口”,由專門的人員做好監測,并及時作出預警,加強管理和控制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交易行為。第五,采取合理的方式促進支撐保障能力的穩步提升,使林業發展基礎可以更加堅固。依據具體實際準確編制林業發展規劃,為林業建設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撐,并持續加強法治保障,使林業信息化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加大宣傳力度。第六,逐漸深化林業改革,使其可以擁有更加強大的發展動力。對林業融資機制進行合理的創新美,保證林業發展可以擁有穩定的資金供給,強化林場改革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
4.4.1 整合優化后的自然保護區
在對自然保護區進行整合后,玉溪市目前共有3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3946.87hm2,其中核心保護區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占面積最大;有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新晉級的保護面積大于原省級保護面積,核心保護區面積5727.46 hhm2,比原核心區、緩沖區面積903.0hm2增加了4824 .46hm2。
4.4.2 自然保護區整體調整
在本次整合優化的過程中并沒有新建設的自然保護區,預計將12個自然公園轉化為自然保護區,在按照相關標準對這些自然公園評估后發現,已無重要保護價值,與自然保護區條件存在差異,確定轉化為自然公園。
4.4.3 編制森林質量提升資料
玉溪市在建立自然保護區整合優化預案的的過程中,結合具體情況編制了森林質量提升資料,在該資料中包括人工造林、森林撫育等方面的技術規程和相關文件,為森林質量提高提供了詳細的參考。
玉溪市是全省最先出臺營造林工作管理辦法的城市,針對營造計劃、設計等出臺了明確的要求,并對造林給予技術方面的指導,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結合具體的造林信息建立營造林信息卡,使每個技術人員都可以嚴格落實工作責任。
玉溪市與縣(市、區)建立對口技術指導,針對營造林展開科學的技術培訓,并做好檢查驗收,建設示范基地,培訓專業素質較強的技術人員,同時針對造林大戶建立培訓班,為其提高專業能力創造機會,廣泛宣傳講解良種壯苗使用率、清山整地質量等內容,使營造林生態修復工作可以落實到實處。
玉溪市營造林建設力度逐漸增強,并在一定程度上生態旅游的發展,使玉溪市自然環境更加優美,有效滿足了游客對于自然的追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玉溪市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本文對玉溪市營造林現狀進行總結,并針對營造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做好營造林任務的生態修復對策,以期加快營造林建設力度,確保營造林建設目標可以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