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華
(福建省寧德市林業局,福建 寧德 352100)
寧德市古田縣承擔第三輪現代竹業重點縣生產發展資金項目,蕉城區洋中鎮、虎貝鄉等18個鄉鎮承擔現代竹業重點鄉鎮生產發展資金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完善竹山基礎設施,推廣豐產竹林培育,促進農民增收,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翼沿海,俗稱“閩東”,擁有豐富林業資源。寧德市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兼有山地氣候、盆谷地氣候等多種氣候特點,春夏雨熱同期,秋冬光溫互利,陽光充足,熱量盈余,雨水充沛,具有良好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各種植物生長,尤其適合竹類植物生長[1]。
2.2.1 竹類資源情況
2019年,全市竹類7種,現有竹林面積129.5萬畝,其中毛竹林90.2萬畝,綠竹11.4萬畝,麻竹、黃甜竹等合計4.5萬畝,其他竹類23.4萬畝。
2.2.2 竹產業情況
2019年全市有豐產林面積248600畝,竹山機耕道總長度2928.4 km,竹林灌溉13620畝,筍竹加工企業82個,竹業總產值28.1億元,其中加工產值8.4億元。
2.3.1 實施現代竹業重點縣生產發展資金項目
2015~2017年古田縣實施省第三輪現代竹業重點縣生產發展資金項目,三年建設26000畝豐產竹林基地,新建竹山機耕道212 km,總投資1768萬元,其中財政補助900萬元。
2.3.2 實施現代竹業重點鄉鎮生產發展資金項目
2015~2017年實施現代竹業重點鄉鎮生產發展資金項目,3年共建設毛竹豐產示范林33702畝,建設噴灌設施1081 m3、建設竹林機耕道路430 km。
項目共完成豐產竹林面積59702畝,蓄水池1201 m3,灌溉面積1612畝,機耕路建設642 km,豐產竹林每萬畝灌溉面積270.0畝,比全市平均105.2畝增加156.7%,機耕路每萬畝107.5 km,比全市平均22.6 km增加375.6%。項目前竹材運輸費用100元/t,項目后80元/t,節約25%費用;節約灌溉人工費用100元/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2019年豐產竹林農民收入1100元,較2014年的300元,每畝增收800元,增收266.7%。
投資資金拉動就業,2019年竹農35.2萬人比2014年竹農27.2萬人增加29.4%,2019年竹材加工企業人員(含竹家具)及相關設計、包裝、銷售、運輸人員等從業人數1.8萬人比2014年從業人數1.2萬人增加50.0%,竹食品加工企業人員及其相關從業人數3.2萬人比2014年從業人數2.1萬人增加52.4%。
通過現代竹業生產發展項目的實施,2019年竹加工企業產值8.4億元,比2014年產值5.7億元增加47.4%。
2015~2017年項目覆蓋面積5.97萬畝,占全市竹林面積的4.6%。項目涉及23個鄉鎮(街道辦),占全市124個鄉鎮(街道辦)的18.5%。從整體上看,項目普及面不夠廣。
項目建設蓄水池1201 m3,灌溉面積1612畝,每萬畝灌溉面積270畝,不能顯著提高出筍量;機耕路建設642 km,每萬畝豐產竹林機耕路107.5 km,不足以聯通主要交通要道,寬3~3.5 m不滿足機動車轉彎半徑,不滿足實際需求。部分竹山沒有竹材采集道,竹材靠人工搬運,費時費力,勞動力成本高,效率低下。
主要表現為:①沒有項目扶持,堅持采用豐產林技術措施的竹農很少,而毛竹豐產林培育需要3~5年連續實施才能體現出豐產效果,項目只扶持1年,且只有簡單的豐產技術措施,如測土施肥、竹林墾復;②項目縣每年安排培訓經費5萬元給鄉鎮,竹業宣傳、豐產竹林技術培訓力度不夠。鄉鎮各方面資金捉襟見肘,一旦沒有項目資金扶持,竹農培訓力度下降,甚至間斷。
全市現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家,省級名牌產品3個,其他為小型竹加工企業。本項目實施沒有扶持竹業加工、品牌建設等內容,幫扶企業不夠,企業總體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檔次不高,市場競爭能力低。
從補助內容上看:項目補助措施為竹林墾復、測土施肥、機耕路、噴灌設施、竹農培訓不足以涵蓋豐產竹林技術措施,如護筍養竹、竹林結構調整、葉面施肥、竹腔施肥[3]、竹篼施肥[4]。從補助資金量看:機耕路每公里成本3~5萬元,項目補助金1萬元加上自籌資金不足2萬元。
增加項目投入逐年提高覆蓋率,古田、屏南竹農積極性高、竹林面積大,300畝以上成片竹林多,可以多做示范基地、項目重點提升,輻射帶動全市現代竹業發展。沿海各縣(市、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可發展綠竹項目,古田可考慮黃甜竹項目建設。繼續扶持竹農、合作社、企業豐產林技術培訓。通過培訓,培養技術能手,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各地發展豐產林。
在偏遠徒山可借鑒安溪縣采用竹山軌道搬運機,彌補竹山便道不足的缺陷,實現 “困山竹”向“發財竹”轉變。蓄水池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加蓋混泥土板,樹立安全提示牌、圍欄等,防止人身安全事故發生。竹山采集道、作業道,充分考慮水土流失、安全保障。
通過現有竹林進行擴鞭誘導、利用非規劃林地造林以及低產低效混交殘次竹林改造、復壯、更新,有效增加竹林面積。提高竹林可持續經營水平,推廣豐產竹林培育技術集約經營措施,因地制宜地扎實推進豐產高效竹林基地建設。
建議每年安排一定比例資金以獎代補扶持各地龍頭企業,激發企業積極性。努力培植省級筍竹精深加工示范縣,在筍竹精深加工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產品展示展銷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爭取省級資金補助。
竹林連續撫育3~5年,成效才能得到鞏固,應連續投入資金,在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扶持豐產竹林培育。可以利用鄉村振興政策,整合資金,設立竹業現代科技園,為竹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活力。融合其它項目,如林下經濟[5~7]。高效利用竹林資源,套種經濟作物[8~10]。林下培育竹蓀、金線蓮、黃精等,利用竹蔸種植鐵皮石斛,連線林下經濟,提高竹林綜合畝產值。
現代竹業生產發展項目的實施對寧德市豐產面積增加、竹山基礎設施完善、農民節支增收、經營水平提高、擴大就業、竹產業發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項目建設中存在許多不足與問題,因此為了實現竹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在提高豐產竹林培育水平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做好扶持加工企業、促進品牌建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