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曦,洪 震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1800)
實習組長是學校進行實習生管理的重要幫手,是同學與學校老師、帶教老師溝通的橋梁,實習組長的態度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習管理的效率。高職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的實習生有近10個月的實習時間,充分了解實習組長在此期間的角色認知和工作體驗對于高職醫學院校護理實習管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2020屆實習生共690人,分別分布在江蘇、安徽、上海等省市50多家醫院實習,有的實習點實習生人數將近30人,且安排在不同的科室,這對二級學院的實習管理帶來了較高的難度。該校作為江蘇省示范高職院校,始終把臨床實習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積極開展臨床實習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探索與實踐,有助于提高二級學院實習管理的效率,全方位了解實習生在醫院的表現。
實習生在初入醫院實習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實踐操作經驗和人際交往技巧,一時間難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立刻轉化為臨床實踐經驗,為患者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加上實習生對于醫院的規章制度、各方面環境了解不足,容易出現思想懈怠、違反實習紀律、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實習組長可以協助監督,規范實習生日常行為,將問題行為及時反饋。
調查對象為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護理學院2020屆護理專業各醫院實習組長,共調查68家醫院、78名實習組長,共回收有效問卷78份,并采用線上調查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全面了解各實習組長的角色認知和工作體驗。
各醫院的實習組長由學校選拔,根據所報實習醫院志愿、生源地、綜合測評、班級任職、班主任推薦、個人意愿等綜合選定,10人以下的設置1名實習組長,10人以上的實習醫院設置組長、副組長兩名,三年制和五年制學生由于下實習時間不同,獨立管理本學制的學生。學校在實習前組織實習組長培訓,明確工作職責,并負責組建實習小組QQ群,負責消息通知、聯絡醫院、組織報道等。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近9成的實習組長認為學校和醫院的崗前培訓是十分有用的,而所有的同學都認為自己已經了解了作為實習組長的職責。實習組長管理的小組實習生人數在1~20人不等,組內人數分布合理,因此絕大多數的組長認為自己比較了解組員,并且會定期與組員見面,詢問近期的工作和生活情況。67.95%的組長經常督促組員日常行為規范、實習操作、護考學習和求職就業,他們認為這是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3成左右的實習組長偶爾會督促組員。組內同學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或者疾病,所有的實習組長都認為自己應當第一時間告知學校的老師,并協助學校和醫院共同處理。
大部分實習組長表示,做實習組長對于自己的實習和能力提升都有積極作用,在平時會以更加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個別實習組長表示會每周在醫院參加組長會議,將近4成的組長表示每月會參加一次實習組長會議,還有超過半數的組長表示,幾乎或者從來沒有參加過組長會議。遇到實習組員在醫院有訴求或者有困難向學校求助時,所有的實習組長都選擇去幫助實習生溝通,體現了作為組長的擔當和溝通能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多數的組長會選擇與醫院相應科室的帶教老師、護理部負責實習的總帶教等進行聯系。實習組長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完成自己的實習任務外,還承擔了與組員、醫院、學校溝通的任務,絕大多數的組長認為同學都十分配合自己的工作,但是也有組長反映有的同學個性獨立,喜歡獨來獨往,經常聯系不到,有自己的想法。僅有24.36%的實習組長覺得偶爾會存在溝通渠道不順暢的情況。經過近1年的時間,實習組長認為自己在溝通協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急應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同時責任心、擔當意識、團隊意識都有了增強。
關于提高對實習生管理的建議,部分實習組長希望學校能夠定期督查實習生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通過線上醫考學堂、調查問卷、定期考核等方式和線下中期檢查、實習生技能比賽等方式,增加實習生與學校、醫院的互動,對實習生日常行為規范、職業防護、人際溝通、理論學習、操作技能、心理健康等全方面情況進行掌握。
5.1.1 與組員之間溝通交流不夠深入
實習組長在小組中更多的時候是上傳下達的溝通者和管理者,而實習組員中往往會有一些成員較為有個性,不喜歡被管,追求自由和獨特,這樣的同學往往給實習組長的管理帶來了難度。由于都是同齡人,因此實習組長在督促組員日常行為規范、實習操作、護考學習和求職就業等工作中缺乏權威性和話語權,和組員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生活和實習日常內容。加之處于不同的科室,組長和組員見面的頻率無法保證,缺乏交流的立體性和及時性[1]。
5.1.2 模范帶頭作用不強
一個優秀的實習組長在實習小組中不僅是通知的傳達者、任務的組織者、工作的協調者,還應當在組員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而在訪談中,很多實習組長認為自己在醫院組織的理論、技能競賽中表現不如其他組員,在考試成績和求職過程方面也沒有起到引領的作用,還有的組長認為自己在管理過程中與同學、醫院和學校的溝通不滿意,在同學中沒有威信,不能做到服眾。
5.1.3 缺乏管理方法和藝術
實習組長從任命到上任時間較短,雖然經過學校、醫院雙重培訓,也明確自己的職責,但偏重于理論培訓,更多的靠咨詢學長學姐、自己摸索。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實習組長首先要完成自身實習任務和護考復習任務,在組織溝通、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突發事件上對組長的能力要求較高,組長之間處理事情的能力也不盡相同、缺乏管理藝術。
5.2.1 完善實習生管理制度
二級學院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應當明確和完善實習生管理制度,如日常行為規范、請假、職業暴露防護等,同時明確實習組長職責。同時學院還應當定期組織教師去實習醫院進行實習檢查,了解實習生在實習醫院的表現,適應情況、生活情況、護士資格證考試理論學習情況、就業情況等,鼓勵學生在醫院多觀察、多學習、多思考、多動手,正確處理好與帶教老師、與病人、同事、同學之間的關系,并對實習生違紀行為予以及時處理。
5.2.2 拓寬與實習組長溝通渠道
醫院和學校應當為實習組長拓寬溝通的渠道,定期召開校方和院方實習組長會議,對于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可以通過召開會議的方式交流工作經驗,邀請同學暢談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分享解決方案,進行頭腦風暴。對于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可以通過組長會議反映,提出合理化建議,與學校和醫院一起解決同學們的問題[2]。
5.2.3 提高實習組長的綜合能力
學校和實習醫院應當為實習組長提供定期的培訓,從崗前培訓開始,明確職責,并且在實習過程中通過講座、培訓班、比賽等方式,提高實習組長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增加實習組長的核心競爭力,在升學、求職的過程中更有優勢。同時,學院還應當引導組長的感恩意識,通過科室實習結束或所有實習結束之后,向老師贈送自己的“心意”的方式,感恩帶教老師的培養和指導,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3]。
5.2.4 建立實習組長考核體系
學校應當根據實習組長的日常表現定期進行考核,綜合實習生、實習組長本人、帶教老師、護理部等多方建議,對實習組長的日常工作進行客觀評價,通過考核的實習組長繼續留任,未通過考核的實習組長予以適當的調整。在實習結束后,對于表現較好的實習組長予以肯定,并頒發證書作為鼓勵。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實習組長不斷提高自己的危機意識,同時也能激發組內成員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實習管理隊伍當中。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臨床獨立工作能力,保證培養實用型、技能型衛生技術人才的關鍵環節。作為學院實習管理人員,應當在實習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科學、規范、人性化的實習管理模式和方法。通過抓好實習組長這一關鍵角色,增加學校、醫院與學生的交流和培養,提高實習組長的綜合能力,以此帶動實習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實習行為的規范性,為成長為一名專業的護士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