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曦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廣播節目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水平上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但同時人們對于廣播電視節目質量的要求也在提升。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節目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本文首先對于融媒體時代的廣播節目特征和優勢進行分析,同時對于融媒體時代中廣播節目發展面臨的困境進行探討,最后對于融媒體時代中廣播節目發展的突破路徑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融媒體時代的廣播節目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突破路徑
引言:
這里所說的融媒體,就是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并將兩者的優勢進行充分的發揮,以達到推動廣播行業發展的效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往的廣播節目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而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廣播節目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新的機遇和活力。新媒體也被叫做數字化媒體,這種媒體的出現需要以數字和網絡技術為基礎,利用無線通信、互聯網和衛星來為智能手機和電腦等進行服務,這種媒體的主要優勢在于具備很強的個性化和群體化特征,也正是新媒體的這項特征,對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發展進行研究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1.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特點和優勢
在融媒體時代,首先廣播節目實現了和新媒體之間的有效結合。在制作廣播節目時,除了能夠在之前的頻率和頻段進行播放外,也能夠運用新媒體來進行播放。人們可以通過收音機、網絡和智能手機來收聽節目,從而使得廣播節目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受眾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收聽節目,并且能和節目進行及時的相互溝通互動。通過利用互聯網,能夠將廣播節目的覆蓋范圍進行增加。
其次,對于廣播節目的主持人來說,受眾的需求是他們重點需要考慮的問題。面臨人們收聽需求的逐漸多樣化,需要廣播節目主持人學習更多的媒體知識,同時也要增強對媒體進行控制的能力,這樣才能夠使得制作出的節目更加地符合人們的需求。除了需要保證廣播節目的個性之外,也要確保其能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另外需要廣播節目的主持人具有足夠的個人魅力和主持技巧,這也會顯著地加強人們對節目的好感度。
第三,受眾與節目之間的互動需要以直播為基礎,而互動也和服務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更多的人們選擇利用微信平臺參與到互動當中,除了具有更高的效率之外,也更加省時省力,從而更好的將廣播服務功能發揮出來,同時也提升了受眾的黏性。同時,因為近些年來私家車數量越來越多,使得廣播節目成為了人們駕駛車輛時最便捷的媒體,能夠將廣播的優勢更好的發揮出來。
第四,廣播節目會在某個固定的頻率上進行節目的播出,具有很強的風格,同時在節目內容上也十分地專一。這樣一來,節目制作者更容易進行節目的采納和內容上的把握,從而提升了節目的時效性,能夠對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進而提升節目的感染力。例如交通廣播電臺,除了對本地資訊信息進行播出之外,也會及時的更新和播報路況信息和出行資訊,通過和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合作,交通廣播電臺能夠獲得最新的路況信息。此外,再加上人們的互動和參與使得該節目形成了朋友圈。如果出現了特殊天氣情況,那么交通廣播電臺也能夠將自身的應急廣播優勢更好發揮出來。
最后,作為廣播節目主持人,除了具備獨到的見解和個人魅力之外,也需要具備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這樣才能夠獲得聽眾更多的好感。例如交通廣播電臺中的汽車節目主持人,能夠在車輛的保養、維護、購買和投訴方面為受眾提供幫助;主持房地產節目的主持人能夠為人們買房賣房租房等提供專業性的意見建議等,這都需要主持人有著除了播音主持之外某一領域內更專業的知識。
2.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面臨的困境
2.1內容缺乏創新
當前很多廣播電臺之所以發展得并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仍然采用的是以往的傳播理念,沒有進行創新,節目流程十分單一,并將利益作為最優先的部分,所以導致節目內容服從于形式,且在其中出現了大量的廣告,那么受眾就會逐漸的減少。
2.2業務量降低
當前我國的一些廣播節目仍然處于粗放式的發展階段,包括不少地方廣播電臺,這是因為這些廣播電臺并未充分了解新媒體的優勢,所以無法確定明確發展目標;還有一些廣播電臺基礎設施較為落后,舊有的播放設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從而導致業務量大量減少,經濟效益也隨之降低。
2.3觀念陳舊
隨著新型媒體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都在進行新舊媒體之間的結合,從而獲得發展轉型的良機。但目前來看在電臺中仍然有一些從業人員保留傳統思維,局限于以往的聽覺思維當中,不承認新媒體的重要作用,缺乏對媒體建設內涵的理解,拒絕與新媒體之間進行結合。
2.4人才流失
在新型媒體當中,更多具有傳播能力和貼合性的想法都是來自于年輕人,但相比于新媒體公司而言,傳統廣播電臺無論是在待遇上,還是在未來發展上都無法與之相比,所以無法有效的吸引優秀年輕媒體人,在人才方面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除此之外,因為體制機制的原因,導致廣播電臺中的上升通道十分狹窄,再加上一部分新媒體公司從廣播電臺中把人才挖走,導致廣播電臺中的人才出現嚴重的流失現象。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進行融合的背景下,需要工作人員具備采編播技術和新媒體操作技術,而這需要較長的成長周期,這樣的人才是非常難得的。而在專業上,融媒體的發展除了需要專業新聞人才之外,也需要具備數據分析、網頁制作以及編程技術的人才,而因為薪資和人才機制等問題導致廣播電臺無法吸引到這樣的人才。
2.5缺乏完善的培養機制
在當前的傳統媒體當中,針對融媒體業務來進行的培訓內容很少,缺乏對廣播節目人員進行新媒體方面的培訓學習。無論是在資金上還是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都遠遠不夠,那么在廣播節目與新媒體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技術上的問題,難以生成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6體制僵化
很多廣播電臺都認為在進行融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就是固化的體制機制,因為傳統機構機制的限制,導致其內部的層級分明,存在著非常森嚴的壁壘,并未留給新人足夠的試錯機會,也就無法孵化出更多新的項目。缺乏寬松和環境和足夠的政策資金支持,新媒體人在這樣的體制中將很難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
3.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發展突破路徑探索
3.1轉變觀念
首先要對以往的觀念進行轉變,將媒體融合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當前很多廣播電臺并未在融媒體時代中積極主動地進行改革,仍然在探索的過程中,整體較為被動。雖然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陣痛,但總好過于停滯不前。在當前的體制之下,媒體的融合發展必須作為首要的目標,需要廣播電臺的管理層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夠確保媒體融合的順利發展;從思維的角度上來看,應重視觀念的轉變,共同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當中,人人都可以進行信息的發送和傳播,所以必須建立用戶服務的互動思維,同時也要注意在融媒體時代中采用合理的話語方式,運用人們喜歡且愿意接受的表達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傳播。
3.2改變體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廣播電臺屬于事業單位,所以其中的行政色彩十分濃重,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問題上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沒有實現融媒體發展方向和思路的統一。在頻率當中,應該采用公司孵化的方式來給予工作人員在媒體融合中更多的試錯機會,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推動工作人員創新和求變,并且要給予成功創新和突破的工作人員以獎勵,在體制內部樹立創新精神。
3.3扶持人才
在融媒體時代當中,人才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如果想要在媒體行業中獲得更多的競爭力,就必須加大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在融媒體時代中,廣播電臺應設立專門的人才通道,尤其是對于那些具有復合型能力的媒體人才,應突破原有的僵化薪酬制度,同時也要給予他們相應的晉升通道,這樣才能夠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才,實現媒體資源的有機整合,給予優秀人才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要重視對廣播電臺工作人員進行新媒體相關內容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培養出既能進行采編播工作,同時也懂得新媒體報道和制作方式的人才,從而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融媒體時代對于廣播電臺來說,既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作為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把握好機遇,同時也要積極的面對困境,利用融媒體時代中的新型模式來對新媒體進行主動的融合,從而提升受眾的數量,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影響,推動廣播電臺的良好發展。
3.4做好媒體融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于各個行業領域來說,更多的是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而不是通過媒體來完成這個過程,傳統媒體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出現了嚴重的受眾分流情況,從而造成了廣告業務減少、人員薪酬降低,最終導致人員的流失,甚至一些廣播電臺需要通過貸款才能夠正常發放工資的情況。在新媒體時代中,人人都能夠成為自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節目應該如何生存和發展,本文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首先,要在節目生產制作過程中消除掉部門之間的隔膜,這樣才能夠對新聞中的價值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從而實現內容的有效分發,這樣一來,就能夠避免一些比較重要的新聞內容播放就結束的情況,而是從更多的層面和角度來滿足人們的信息需要;其次,要積極的面對新媒體的出現,而不是去逃避。廣播電臺可以成立屬于自己的新媒體,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方式來提升自身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和受眾之間進行互動;最后,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節目策劃上,從而創造出更多的話題,避免跟風現象的出現。只有與外界進行更多的交流,才能夠避免閉門造車的情況出現。近些年來我國的汽車市場大力發展,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私家車,這為城市交通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同時也為廣播節目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例如城市中的交通廣播電臺,可以和交通管理部門之間建立聯系,從而在廣播節目中為人們帶來實時的路況信息,并且與受眾之間進行互動。通過交通的規劃和管理等多個方面來為人們提供交通服務,從而達到媒體融合的目標。隨著近些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這對人們的廣播收聽方式也進行了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廣播節目應該謀求更多的改變,同時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來為人們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播報。實際上近些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改變,廣播電臺在持續的進行著融合發展,按照人們信息接受渠道的改變對自身的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同時根據節目的實際情況改變了廣告的宣傳方式,使得節目和廣告這兩個部門能夠更好的聯系起來,以達到節目制作過程中的融合。同時,也實現了廣播電臺與電視之間的結合,實現了跨界資源的結合。此外,廣播電臺通過運用新型媒體,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方式實現了節目的延伸,讓廣播節目實現更好的互動效果,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廣播電臺更加熱心的參與到社會公益當中,倡導社會文明,從而提升電臺的社會融合度。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時代當中,廣播節目在與新媒體進行融合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渠道,進而打造出更具個性化和專業化的節目。同時也要突破單向收聽的局限性,將節目制作成為適合音頻平臺播放的內容,實現多次的傳播以及精確的投放。廣播節目的發展因為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而發生了改變,所以作為廣播電臺應及時抓住融媒體時代中的機遇,積極的進行創新和改變,使得節目本身更加符合人們的實際需求,打造出更多高質量的節目。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廣播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但只要找準方向,就會變成機遇。傳統廣播電臺應與時俱進,堅持創新,并與新媒體形成合力,促進我國廣播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樂巧.融媒體時代少兒廣播節目發展的機遇與出路[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8):77-78.
[2]王薇.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與創新[J].電視技術,2019,43(19):36-37.
[3]咸光淵.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節目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研究[J].電視技術,2019,43(19):38-39.
[4]宋萬晟.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發展的挑戰與創新[J].中國傳媒科技,2020,(2):87-89.
[5]喻馨.數字化環境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的發展方向[J].中國有線電視,2020,(3):257-258.
[6]韓育紅,倪佳.高速發展的時代需要高知識含量的廣播節目[J].記者搖籃,2020,(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