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用系統思維審視區域農業品牌發展。用系統思維審視農業品牌發展,就是要對國內外農業品牌的基本狀況、結構變化和動態走勢進行剖析,從而明確中國農業品牌發展所處方位、發展優劣勢和發展趨勢,進而有針對性地謀劃自己的發展戰略和策略。
從世界農業品牌發展情況看,我國近幾年不斷加大農業品牌培育力度,也取得諸多重大突破,但仍屬第三方陣,這與我國人口和消費大國的地位仍不相稱。
從我國農業尤其是品牌發展優勢和劣勢看,可以說“長腿”很長、“短腿”很短。在這方面,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作了很好詮釋。一是農產品品種豐富,但多而不優;二是農業品牌眾多,但雜而不亮;三是農業體量很大,但產業大而不強。這三個特點表明,今后我國農業尤其是品牌發展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做優品種、做亮品牌、做強產業上來。
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農業將由量的擴大轉為質的提高,農業產業將逐步做強,品牌創建力度將會持續加大,亮麗品牌必將大量涌現,區域農業品牌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用融合思想引領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融合發展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是各國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推進我國農業品牌發展必須順勢而為。我們應該按照“開放先行、改革跟上、管理保障”的思路,三管齊下推進農業品牌發展,著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融合發展機制。
畜牧業王國丹麥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合作社這種管理模式,他們打造的農場主聯盟+各類協會+農機設備高度專業化模式,既能優化組合相關要素,又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還有利于打造農業的世界品牌。我國一些地區正在借鑒丹麥經驗,努力打造自己的融合發展機制,我們應該適時總結這方面經驗,積極主動地在全國進行推廣。
用協同方式推進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農業品牌發展涉及諸多要素主體,迫切需要相關方面協同推進,加快建立健全協同機制。
推進農業品牌發展,必須注重科技協同。世界農業強國無一不是靠科技創新驅動的,無一不是靠科技成果融入農業實體實現的。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成果井噴式增長,農業科技園區也大幅擴張,但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園區利用率卻極為低下。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路徑,建立健全科技協同品牌發展機制,充分發揮科技驅動品牌發展的重要作用。
推進農業品牌發展,必須注重規則協同。如果能夠實現國內外規則特別是標準的基本接軌,農業品牌發展的道路就會更加暢通。目前,我國農業尤其是品牌發展的標準乃至制度還不健全,與國際規則更沒有真正接軌。我們應該特別注重規則的協同,既要搞好國內規則的協同一致,又要搞好與國際規則的基本接軌,這樣才能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才能做強農業產業,也才能做亮區域農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