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
發揮品牌引領,推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思想的重大舉措。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品牌建設已取得三個方面重要成果。
一是品牌評價取得國際突破。2013年我國聯合美國、德國創新了“品牌價值發展理論”。中國的貢獻是率先提出了質量和服務兩個指標,德國補充了技術創新,美國補充了無形資產,加上原來的有形資產,形成了“五要素”品牌價值發展理論,得到了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支持。在此基礎上,2014年中美聯合提案,經過全世界兩輪的投票,我國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秘書國地位,秘書國永久不變。中國與奧地利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品牌評價 基礎 原則》主標準歷時5年,于2019年3月12日正式頒布。我國在獲得國際地位的基礎上,又掌控了品牌評價的國際話語權。
二是中國特色品牌評價機制基本建立。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2013年以來,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已連續開展了6次公益性的品牌價值評價發布工作,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目前已經頒布了25個國家標準,還有10個國家標準已經正式立項。中國特色品牌評價機制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
三是中國品牌價值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果。英國品牌金融近日發布,世界最具品牌價值的十大國家,我國跨越性地升到第二位。2018年~2019年間,中國品牌價值增長40.4%,達到19.5萬億美元,增長速度全球第一。
我們雖然取得了第一階段的三個成果,但中國品牌建設任重道遠。根據國家確定的品牌強農發展戰略,下面對區域農業品牌建設提幾點建議:
一是強化對地理標志產品的監管。政府要設立門檻,嚴防假冒偽劣產品的進入,一旦發現要嚴厲打擊,堅決取締。保護地標產品的聲譽,實現地標品牌富農。
二是政府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土壤水質監測,確保生態環境安全;要制定化肥農藥統一管理規范,確保農殘藥殘指標安全;要制定加工農產品安全指南,嚴格執行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規定“允許添加的物質”;要加強農田到飯桌智能防偽與溯源體系的建設,確保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聯盟”會同農業部門共同研究“區域農業品牌發展指數”并列入國家品牌發展指數系列,在農業農村部品牌強農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推動并引領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打造優質農產品電商平臺,通過“一帶一路”加快我國農業品牌走上國際。實現線上線下共同推動品牌富農,為徹底解決農民脫貧致富做貢獻。
農業區域品牌建設是我國在全球的創新,讓武夷山水,麗水山耕,寒地黑土,天賦河套,產自臨沂等一大批優秀區域農產品品牌代表著中國富饒的環境資源,千年的歷史文化,代表著中國品牌的優良形象走上世界,讓全球消費者享用中國美食,實現品牌強農,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