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彬
這些年以來,我國電視臺從地方電視臺到中央電視臺,一直受到收視率指數的壓力。外部的政策和內部的資源都占不上優勢的城市電視臺,在節目的多樣性和豐富程度上都缺少與之抗衡的能力,但是在節目的編排方面卻相對更加的自由,成為一個競爭的有效手段。
電視節目的編排,大體上就是關于電視節目對照時間進行排序播放,使得電視節目和對應的觀眾群體相互匹配,在匹配之前將方法、原則和注意事項等盡量的考慮周全,才能更好的達成每個節目的內部與外部的協同,最終達到收率提高、頻道影響力和美譽度增強的效果。
就頻道本身來說,節目的自身和其編排都必須要突出、符符合市場和整體形象的節目編排要具有針對性,可以準確的定位目標觀眾。
1.1.1 弄清受眾群體的需求
電視媒體傳播都是以觀眾接受為根本目的,所以節目編排所有的方式都要以觀眾為主。2012 年,在央視“電視觀眾全國抽樣調查”當中,把電視編排有價值的參考特征分為了以下幾個方面:收視內容具有多元化需求;受眾文化水平在日漸提高;觀眾收看頻道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引發換臺的原因中內容競爭比例逐漸集中;觀眾觀看電視的主要是為了“娛樂和休閑”和“知曉新聞資訊”等等
上面所說的變化和參數上都有較高的普遍性,對于城市電視臺的建設以及節目編排都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如,根據對觀眾觀看節目的動機調查可以知道,在所有觀眾中,“休閑娛樂”方面占到66.55%,而“了解資訊新聞”的占到72.72%。由此不看看出,觀眾可能希望民生及社會新聞能夠以輕松休閑的方式播出,這樣可能能吸引觀眾的關注。也因此,部分地方電視臺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不少地方電視臺都開通了本地方言欄目,如揚州地方電視臺《今日生活》就將民生新聞融入了地方方言的特色,吸引本地觀眾的眼球,在編排方面18:00播放也早于其他新聞類頻道播放的時間,可以吸引大批量的固定受眾,目前該節目在揚州市場的尼爾森收視率已經超越了20%。
1.1.2 了解對手情況
根據電視市場的趨勢來說,新媒體給傳統電視行業強大的壓力將會一直存在,并且在競爭當中電視頻道與電視頻道也呈現出一個“邊際效用”,即弱的越弱,強的越強。據調查結果來看,除去電視劇來說,前十個觀眾最喜歡的省級電視臺節目都是綜藝娛樂性質的,而作為央視則是以新聞資訊類取勝。這些欄目無不以名嘴的影響力、巨額制作成本來后的成功,城市電視臺根本沒有與其同時段競爭的資本,觀眾也會呈現“一邊倒”的趨勢。所以,地方電視臺的編排上,應該盡量規避這些“大制作、大收視”的節目,錯開高峰,用節目編排進行靈活應對。
1.1.3 發掘自身特長
對頻道節目的熟悉是節目編排的一個重要前提。節目的生產和編排是分不開的,城市電視臺節目要盡可能的想到后期編排的需求,也要充分地發揮自身優勢。利用SWOT 模型進行分析,地方電視臺可以清楚的知道目前環境下,自身頻道節目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并在藝術化與科學化的編排當中,使用自己的優勢來對抗外部的威脅,使用外部的機會來解決內部的弱點。如地方電視臺的本土性節目具有貼近本地、吸引本地觀眾的優勢,所以在節目編排和定位上就作為頻道的王牌產品與其他頻道進行競爭。
電視臺節目的編排不但可以增強頻道和節目的優勢,還在地方電視臺層次上,能夠更加靈活的編排優勢。如在報道突發事件的時候,報道中公信力的建立,能夠對地方電視臺優勢的進行強有力的支撐。因此,這時的電視節目編排應該要根據“突出、權威、準確、快速”落實要求,用創新的思路打破以往思維定勢,把社會關注的事件轉為受眾對于頻道的關注度。如對于發生在2012 年距揚州非常近的寶應、高郵地震報道為例,揚州電視臺在第一時間就開始以滾動字幕的方式發布地震的相關信息,在隨后3 小時內,依次進行了現場地震具體情況直播,衛星與中央電視臺連線直播,播放災區群眾生活狀況和災區震害程度圖像等手段,跟蹤和密集的編排,讓揚州人可以盡快了解事件的進展情況,,在維護社會安定的同時還增強了頻道對于當地百姓的影響力及美譽度,當晚收視峰值一度達到了17%。
在平常的節目編排過程中,收視率是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這個顯性的指標是建立在頻道對于觀眾的留存和節目對于觀眾的吸引力上。有學者提出,在節目的編排上應該按照不同生活規律把觀眾安排到適合不同受眾不同時間段所觀看的節目,在關鍵時間段設立頻道對于這部分受眾最具有吸引力的節目;頻道里的節目編排要能夠達成受眾的銜接順暢,確保最后一個節目的觀眾能夠順利進入下一個節目;在電視臺的不同頻道中,節目的配置應該不同,盡可能實現觀眾在頻道的內部流動。
廣告是電視臺來說,是發展和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城市電視臺來說,其更加依賴于廣告的創收,但是廣告直接影響到觀眾的流失程度。從收視數據不難看出一檔節目的收視的最低點常常是在廣告播放時段。如果只顧追求廣告盈利而不把觀眾的感受納入考慮范疇,最終也會傷害到頻道本身。適合、適量、適時對廣告進行處理城市電視臺才能可持續發展。比方說,通過游動的字幕、角標預告片和宣傳片,觀眾可以了解到之后仍有一個有趣的節目,以此不斷吸引觀眾的眼球。根據研究顯示,在下一個節目前加入一部預告短片,可以至少降低3%的觀眾流失率。同時,為避免觀眾對廣告的排斥程度及減少廣告播放的時間,城市電視臺應該盡可能多地采用軟廣告,把一些廣告進行巧妙的處理,插入到節目當中,開拓演播的余地,最大程度上的增加廣告營收的渠道,降低硬性廣告比例;加強節目與廣告的關聯性,盡可能采用節目特約廣告的形式,增強廣告價值和廣告的關注程度;對于廣告畫面需要進行美化,提高視覺效果,減少觀眾對于廣告的厭惡程度。
電視劇一直都是電視臺收視的重要組成,從2015 年頒發了“一劇兩星”的政策至今,衛視的編劇效應模式愈發的明顯,省級衛視基本壟斷了“大劇”的播出,城市電視臺只能依靠第二輪、第三輪重播進行填檔。缺乏創收模式的電視劇節目,導致了只有收視,盈利卻低的現狀。加上城市電視臺經費逐年較少,整年購劇的成本甚至比不上衛視的一部電視劇。所以在這種形勢下,城市電視臺在電視劇的選取上和編排上需要更多的創新。通過增加播放量,延長電視劇夜場的收視高峰時間,在“一晚兩集”的政策下,創造了晚間劇集的節目真空帶,城市電視臺可以加大真空帶的播出量,延長至3 集,讓收視高峰期變得更長;根據時段選取二輪三輪劇,多選取喜劇類型電視劇;加強電視劇的包裝和宣傳,如節目預告、點評欄目等幫助提高收視率。
在資源整合方面,城市電視臺需要對各個頻道進行資源的整合,集中打造精品時段。通過精品時段的集中和有機的編排,讓城市電視臺的編排更具有頻道辨識度和整體性。
在整體性方面,根據頻道的自身定位進行整體的編排,少播放一些無關緊要的紀錄片、電視劇,根據城市電視臺的特質多設立一些新聞類節目;對整個頻道進行包裝,對節目宣傳片、導播片進行連續的編排,對節目進行高頻多時段的播出,使節目成為一個整體,拓展頻道經營的空間。
電視節目編排不僅充滿挑戰和創造性,還是一場藝術和智慧的比拼,科學化的編排不但能夠減少市場風險,還能讓手頭上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好的利用,獲得收視率和收視效果。因此城市電視臺需要取長補短、靈活變通、找準定位,通過節目編排使得在媒體大浪中平穩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