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正
2019 年7 月,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該片打破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所創下的中國大陸本土所保持的動畫記錄。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前,中國本土動畫電影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也鮮有作品能達到本土《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口碑與高度。《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說是動畫電影發展的又一次質變。但如何保證接下來的動畫電影質量,使得中國電影更穩定的發展,仍是我們要研究的。文章結合本土電影市場需求,將電影中的種種電影元素進行剖析,以革新與發展的眼光審視,以求為將來中國動畫電影當中的市場思路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積累一定的經驗。
矛盾與沖突是電影的創作基礎,而電影當中的主人公往往擔負最終解決矛盾與沖突的重任,所以電影主人公的設定尤為重要。在傳統的動畫電影角色設定當中,英雄形象設定往往是極為正面的,他們與一切邪惡集團保持絕對的對立,自身幾乎沒有性格上的缺陷。但近些年來,形象并不完美,甚至帶有顛覆效果的個性化英雄設定展現出了旺盛的活力。例如,動畫《一拳超人》中的主人公琦玉,角色造型采用了禿頭的形象,也僅僅靠帶有披風的符號化制服形象突出英雄的角色特征,性格懶散。但這樣一個顛覆式的英雄形象在國內,以及日本漫畫以及動畫市場上都具有較高的人氣,截至2016 年11 月27 日,重制版日文單行銷量累計突破1 111萬部①。黑格提及,“美是理念的感性的顯現形式”[1]。傳統的英雄形象往往誕生于緊張、危險的社會環境當中,用于激發困境當中人們對生存的希望。而如今,人們對傳統的英雄形象具有一定的審美疲勞,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加,人們的生活的目標轉移到如何在重重壓力當中保持自身性格特點的情況下,實現自身的目標。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將哪吒一開始就設定為一個孤僻、調皮、甚至具有偏激和暴躁性格的角色。這種顛覆性的設計,配合大眾文化的興起,迅速拉近與熒幕形象的距離,一開始就對英雄的成長及目標的實現產生了好奇與期待。哪吒在設定當中,對冷漠偏見的生存環境抱有悲觀的態度,但因父母在其成長過程當中的教育,最終仍然敢于直面命運,增強了觀眾最終對于角色的認同感。這點,在《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也有體現,個性化英雄的角色設定是當下時代一個極為實用的劇本設計手法,原因在于熒幕化了觀眾現實生活的情結,同時,也往往為最終的矛盾與沖突增加了懸念與張力。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要角色造型設計呈現出兩種相似但不盡相同的設計風格,具體可以表現為封印狀態下哪吒、哪吒父母、太乙真人為第一群體,申公豹、敖丙、解除封印后哪吒為第二群體,在相同點上,兩者都以中國傳統毛發、著裝造型元素為主要基礎進行角色設計,不同點在于,第一群體更多的借鑒了迪士尼動畫電影的造型設計,尤其體現在解除封印前的哪吒造型上,表現為圓潤的體態,較大的眼睛。而第二群體則表現為在體態上修長、輕盈等武俠形象特有的造型處理。從技術角度出發,前者因為眼睛、眉毛等器官的放大,鼻子的縮小,使得在動畫的表情表演上更具有優勢。后者則在打斗動作設計上更具技術優勢。從原創的角度出發,這其中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性,從實際效果而言,由迪士尼傳統形象演變而來的經典造型借鑒給予了解封前哪吒豐富的動畫,尤其是表情的表演空間,極其容易營造出可愛、調皮、沮喪等感情細膩的表演效果。而第二群體在打斗的動作設計上可以給觀眾更加瀟灑、驚奇、絢麗的動作效果。對于角色造型設計還在探索的中國動畫而言,這種借鑒與融合,還是必要的。
動畫藝術創作是真實的人類情感在虛擬世界的“無中生有”,所以其主題定位、技術選擇、劇情結構、敘事手法、風格設定都是一系列主觀的、有意識的選擇[2]。對于發展中的中國動畫電影而言,西方已經擁有了成熟有效與印象的造型風格,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所表現出的借鑒與融合,或許有些簡單直接,但在實際的觀眾認可度上,是具備一定優勢的。
近些年,常常有人認為中國動畫僅僅缺乏內容,技術的缺陷是次要的,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技術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而動畫技術的進步決定了將藝術內涵傳達給觀眾的有效性。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及《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大的技術亮點在于,動畫表演的質的飛越。
動畫表演的生命主體,歸根結底是動畫師賦予的[3]。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動畫原畫技術上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對于具有高超技法的中國大陸二維原畫師而言,二維動畫角色在沒有具體表演動作時,角色在畫面當中可以忽略修飾性動作處于靜止的狀態。三維動畫當中,即使沒有明確的表演,沒有修飾性動作完全保持靜止也會顯得呆板。更艱難的是,在三維動畫當中處理好幅度較小動作的同時,還要保留動畫的生動性,修飾性動作多,表演效果缺乏秩序性,目的不明確,修飾性動作少,角色則在畫面當中顯得不生動。另一方面,動畫原畫的質量決定了動畫表演的豐富性,動畫表演的豐富性則為個性化的英雄角色提供了性格塑造上的支撐。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在夜叉手中救下女童,卻被百姓誤以為是對女童進行綁架,誤解所帶來的委屈讓哪吒變得偏激與憤怒,但面對弱小百姓又無法實施反擊,只好轉頭離開的一幕,原畫的進步為哪吒提供了生動豐滿的表演,為角色后期的情緒爆發奠定了基礎。
從最初提出大力發展中國本土動畫產業至今已有十幾年之久,有不少創業者或動畫專業背景的從業人員進入中國動畫原創市場,但多年以來,眾多公司均面臨倒閉。由于原創動畫市場經歷了較長的冰川期,目前的動畫市場,尤其是動畫電影市場的投資積極性依然很低。大部分動畫作品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是通過電視或網絡TV 版動畫,對作品進行較長時間的人氣積累,具有了較好的票房預期后才投入電影市場。對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而言,前期并沒有TV 動畫的積累,如何在打破票房記錄后,延續品牌效應,開辟更為開闊的企業生存空間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我們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可以看到,國內相關團隊又在開發動畫作品《姜子牙》,雖然《哪吒之魔童降世》為制作團隊樹立了品牌并可以探討如何打造出更讓觀眾期待的系列作品,但動畫電影畢竟制作周期較長,僅僅靠制作周期較長的下一部動畫電影,市場在時間上容易形成一定空白。在這里,《哪吒之魔童降世》團隊可以借鑒西方的一些做法,以《功夫熊貓》為例,夢工廠在2008 年推出功夫熊貓,在全球獲得巨大的成功后,為了保持《功夫熊貓》品牌效應,在下一步動畫電影推出前始終保持盈利狀態,推出了《功夫熊貓》TV 版,并進一步豐富了玩具周邊市場,由此始終維持了《功夫熊貓》的熱度及賺錢效應。在這一點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團隊可以予以學習,在維持盈利的同時,延續人氣效應。
《哪吒之魔童降世》作為打破中國本土動畫電影票房記錄的作品,天然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及使命,當然,它并不意味著中國動畫電影已經可以與日本、歐美的動畫電影水平相提并論,事實上,中國動畫產業整體仍面臨信心不足、技術水平較滯后、產業鏈不完整等一系列問題。但《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帶來的思考是珍貴的,基于它所反映出的革新與發展進行的研究,可以為將來動畫電影的設計、制作、投入市場提供寶貴的經驗,為動畫電影作品在市場中提供有效、健康、穩定的生存經驗。
注釋
①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一拳超人/1966105?fr=aladdin#reference-[5]-16866710-w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