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晶晶,陳 斌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廣大醫務工作者沖鋒在前、勇于擔當、無私奉獻,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我國醫藥衛生科技戰線第一時間聚集全國精英,著重在病毒溯源、傳播途徑、動物模型建立、感染與致病機理、快速免疫學檢測方法、基因組變異與進化、重癥病人優化治療方案、快速疫苗研發等方面緊急開展了全方位科研攻關,力圖盡快取得突破成果,徹底戰勝疫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醫學編輯這個群體雖然不能像一線醫生那樣奮戰在臨床一線,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同時擁有醫學背景,正在以多種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抗擊戰“疫”中。醫學期刊依托自身平臺及期刊主辦單位平臺,積極響應期刊學會的號召,力爭第一時間征稿、約稿、組稿、審稿、發稿,報道國內國際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有助于國內外專業同行及時了解疾病的特征,共同評估和研判疫情,改進防控策略,為共同打贏這場戰役貢獻自己的力量。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一部分敏銳的醫學期刊在疫情第一時間便積極響應,檢索中國知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研究成果網絡首發平臺(OA),最早的一篇是在2020 年1 月21 日由《生物信息學》雜志錄用定稿網絡首發文章《2019 冠狀病毒基因組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截至筆者撰稿,該文章下載已達21742 次,第一時間的及時報道對醫學科研工作者更了解疾病特點以及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意義重大。隨之,各大醫學期刊也迅速做出反應,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快速應對疫情的主動性,投身于疫情防控的信息咨詢、知識服務工作中,為專業人員以及廣大群眾提供及時、全面而且系統的疫情研究進展,這既是醫藥衛生科技期刊的重大歷史責任,也是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使命[1-3]。比如,《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公共衛生研究欄目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題征稿活動,提出凡是有利于戰勝疫情、值得與同行交流的研究成果,不拘格式,均在本次征稿范圍之列。《醫學研究生學報》編輯部積極策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與診療專題”,特邀一線專家對疫情診療、防控等內容進行闡述,同時官網不斷更新宋勇教授和施毅教授有關病毒與疾病救治的研究成果,為臨床醫務及科研人員提供信息服務。《國際口腔醫學雜志》和《華西口腔醫學雜志》也在第一時間通過期刊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征集“新型冠狀病毒防控與口腔診療相關”的相關研究等,并開設綠色通道。《上海醫學》《中醫雜志》《檢驗醫學與臨床》《中國當代兒童雜志》等不論是綜合性期刊還是專業性期刊,均積極響應,不僅及時對投稿文章編輯出版,多個雜志還通過期刊微信公眾號的形式及時同步推廣發布,以便廣大讀者在第一時間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到疾病的最新科研進展。《江蘇醫藥》也積極響應,編輯同志群策群力,不僅通過期刊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論文”專題征稿,非常時期采取非常手段,改變常規做法,建立迅速快審通道,開通“綠色通道”優先處理,經同行評議及審稿通過后,第一時間刊登發表,還將依托主辦單位附屬醫院,積極向一線臨床專家進行邀稿,以期通過我們的努力,為堅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助力科技服務增磚添瓦。目前,中國知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研究成果網絡首發平臺已刊登近千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論文,且每日新出論文數不斷增加,內容涉及病因、預防、診斷、治療、預后、護理等多個方面,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共享科研成果的推廣,對新型冠狀病毒將有更深入的了解,攻克疫情將不會太久遠。
醫學期刊的編委多是臨床或研究一線專家,期刊的作者則是奮戰在臨床一線的醫生,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很多醫學期刊也在第一時間向編委和作者表示最真誠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充分發揮了期刊的正能量,履行了期刊擔當的社會責任,起到了正向積極的引導宣傳作用[4-5]。期刊除了積極開展專題組稿外,很多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及官方網站均轉載有關新型冠狀動脈肺炎的最新進展報道、關于前線抗戰醫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還有關于積極抗擊新型冠狀動脈病毒肺炎的防控培訓及防治建議等,微信小程序直播相關專家的防控指南及復工的不同行業防控等,積極充當了抗擊疫情的宣傳者。《江蘇醫藥》也在疫情爆發期間,由專人負責積極更新微信公眾號,進一步完善公眾號功能和板塊,其他編輯輔助推薦、精心篩選目前熱門且較權威的熱點內容,在編輯這個不能投身一線的崗位也努力做好宣傳使者,使作者不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投稿、查稿和學習,還能了解期刊動態、疫情進展和科研前線等。
期刊編輯部的很多編輯同志均有臨床背景,有的期刊醫學編輯還在醫療一線工作,堅持不斷在臨床中提高綜合能力,在實踐中通過提高自身素質,這對提高辦刊質量也非常有用。《江蘇醫藥》的編輯有臨床、基礎或者預防醫學等不同醫學背景,因編輯部辦公地點即在醫院,首要是做好自我防護工作,不僅是為自己負責,也是為他人負責。在疫情期間,積極學習醫院OA 推出的各種防護方案的通知,觀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科防控方案培訓直播,參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安全知識專項考試,讓編輯自身增加對新型冠狀動脈病毒的了解,提高自身防控意識,不造謠、不信謠,科學戰“疫”,首好編輯部的小家,才能更好的守護大家。此外,《江蘇醫藥》編輯部積極參與了醫院疫情防控的總部署值班要求,由總支工會同一排班,參與到全院的防控工作中。在接到醫院登記儲備支援湖北的志愿者通知時,編輯部中的黨員同志積極發揮先鋒帶頭作用,團員同志也是積極報名,最終多名編輯報名作為援鄂儲備力量,同時還報名參加醫院抗“疫”志愿者活動。雖然我們編輯不能像臨床醫生一樣在臨床一線救治患者,像公衛人一樣在疫情爆發地進行流調,像科研人員一樣在實驗室進行病毒研究、疫苗研發,但是我們以編輯部為力量單位,每一個人員都在編輯、宣傳員、志愿者、行政人員等多個角色中切換,多角色全身心參與防“疫”攻堅戰。
早在2003 年非典型肺炎爆發之時,醫學期刊便意識到利用自身期刊的優勢,利用自身編輯的專業背景,從多角度對疾病進行深層次的報道,這既是醫學期刊應該擔當的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醫學期刊參與服務國家大局的重要方面[6-8]。而今,網絡平臺的建設和完善、大數據的共享和全球化、新媒體便捷的傳播等都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再添羽翼,面對再次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醫學期刊在響應的時效性、專業性、權威性、系統性等各個方面均更上一層樓。醫學編輯較其他專業領域編輯而言,有其特殊的專業性背景,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以做的不僅僅是及時組稿和編輯加工,還可以依托多方平臺,做好編輯、宣傳者、傳播者、志愿者、服務者等多角色工作,在助力防治疫情服務的同時,也為振興科技服務和留存學術財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