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雍善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黃冕林場,廣西 鹿寨 545600)
洛清江森林公園位于鹿寨縣北部,鹿寨縣與永福縣交界處,距離永福、鹿寨兩縣城分別為33 km和45 km,距離桂林市、柳州市分別為75 km和80 km。當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生存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矛盾。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速,城市里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留給植物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使得人們對綠色有著前所未有的渴望。森林公園的建設,對于城市空氣環境的改善和生態環境的提高都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必須要對森林公園的認知不斷加強,在不斷創新優化的過程中解決遺留問題,同時使得森林公園建設可以更加健康積極的發展,統籌安排各項分區建設,合理配置各種基礎設施[1]。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關于同意洛清江自治區級森林公園變 更經營范圍的批復》桂林產發〔2018〕13號文,洛清江森林公園經營面積1013.71 hm2,全部為黃冕林場國有林地:森林公園位于桂柳高速公路波寨出口西側,距離波寨出口僅3.5 km,森林公園是北海、欽州、防城港、南寧、柳州到桂林的必經之地。 毗鄰桂柳高速公路,對外交通非常便利。其地質地貌分為東、西兩片區,西部屬越城嶺山系天平山支脈的南緣,東部屬駕橋嶺山脈的西南緣。低山丘陵地貌類型,海拔高大多在200~500 m之間, 坡度多在 20°~30°之間,是桂中丘陵向桂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峰回溪轉、地形復雜。洛清江水量充足,水質良好,水面寬闊,為森林公園沿河兩側提供了良好的水文風光。森林公園境內西部有屬洛清江支流的涼水河,河道彎曲有致,水質清冽,河道兩旁峽谷險峻、神奇莫測,是森林公園森林資源的點睛之筆。
地質年代古老,東、西兩部分別屬于上古生界泥盆地層和下古生界寒武系地層。境內成土母巖以砂頁巖最多,伴有少量的硅質巖。土壤以紅壤為主,黃紅壤次之,還有小部分沖積土。土層以薄土層為主,約占55%,中土層次之,厚土層只占小部分。土壤pH值在4.5~5.5之間,氮元素含量較高,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肥沃,適應各種針闊葉林木生長。
屬亞熱帶常綠闊葉針葉林區,區域內植物種類繁多,針葉林主要代表植物有馬尾松、杉木,闊葉林主要代表植物有米椎、楓香、大葉櫟、樟樹、荷木、石灰木等。灌木樹種有三叉苦、野漆、白背桐、檵木、毛葉算盤子、冬青等;草本以五節芒為主,其次有鐵芒箕、纖毛鴨嘴草、淡竹葉、莠竹等;人工植被主要是桉樹、馬尾松、杉木,兼有荷木、火力楠、毛竹。灌木層在喬木層未隱蔽之前或者林木稀疏時,多以陽性種類為主。在郁閉度大的林下,灌木的覆蓋度較小,多為耐蔭的灌木。草本層植物在未隱蔽的林下多為禾本科植物,在隱蔽林下則主要為蕨類植物。
自然條件優越,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據初步調查和有關資料記載,有植物 170 多科、500多屬、1600多種,其中,闊葉喬木樹種就有 49 科、206 種。森林公園的樹木、草木、藤本,大都姿態優美、色彩艷麗、清香馥郁,而且植被類型多,植物分布明顯,結構錯綜復雜,具觀賞、科普和教學價值。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有鳥類180多種,獸類50多種,爬行類 20多種,兩棲類10多種,魚類20多種。
4.1.1 交通優勢突出
森林公園內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山、林、水組合優勢較強。風光秀美的洛清江、山高水彎的涼水河峽谷與優良的森林景觀相映成趣,有較強的吸引力。洛清江兩岸高大的喬木林和低矮的灌木林形成錯落有致的茫茫林海,林相整齊,蒼翠茂盛,浩瀚無垠;涼水河兩岸天然闊葉林層次豐富,古樹參天,纏枝垂蔓,針葉林與常綠闊葉林相互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季相明顯,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層次感;涼水河深邃 靜謐的峽谷地貌景觀與沿岸大面積的天然次生林景觀及彎曲清澈的溪流河澗景觀組合,營造出濃郁的寧謐清幽的氛圍,原生性較強。
4.1.2 生態環境優良
森林公園范圍內山嶺綿亙起伏,地形地勢復雜,區域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越,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地帶性植被屬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等,現狀植被以馬尾松、杉木、竹、雜木及灌木林為主,分布有較大面積的次生天然林,占森林公園總面積近 60%;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良好。
4.1.3 客源市場豐富
森林公園所處的桂柳黃金旅游圈內,以“劉三姐”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以桂林山水為代表的山水觀光旅游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只缺少以高端康體休閑為特色的森林旅游品牌。而以休閑、運動、康養、體驗為主要功能的洛清江森林公園,或可成為本區域內旅游市場的補缺者。同時,為緊跟時代的潮流,順應旅游市場的發展,桂林、柳州地區的民俗文化旅游和山水觀光旅游也面臨著轉型和質量提升,這更要求區域旅游市場內出現能與之進行組合配比的旅游景區。而洛清江森林公園優質的森林動植物資源以及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能夠與區域內現有的人文資源以及單一的觀光旅游形式完美的結合,形成文化、觀光、森林體驗三合一的大綜合旅游圈,各景區景點相互促進,有利于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2.1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旅游是一項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產業,旅游目的地應能向游客提供用以滿足其旅游活動所需要的全部服務,包括旅游線路中的各種吸引物、沿線所提供的交通、住宿、餐飲、購物、游憩等各種設施和服務。目前進入森林公園內部的道路為林區公路,坡大彎多,路況較差,涼水河區域多路段是淌水而過,雨天難以進入,且竹坑片區和涼水河片區因江河阻隔,存在交通瓶頸。森林公園內基礎設施滯后,移動信號微弱,通信質量較差,森林公園內部整體的交通網絡、旅游接待、基礎設施明顯不足,嚴重削弱了旅游競爭力,難以從外部獲得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2]。
4.2.2 局部森林景觀單一
森林公園的景觀主軸線是洛清江和涼水河,而沿洛清江兩岸可視面內約 70%的山林種植桉樹,大面積的桉樹林,不僅缺乏層次和季相變化,難以滿足人們對森林景觀的觀賞要求,森林公園東面森林景觀單一,需要進行林相改造。
4.2.3 地形復雜多變,建設成本高
森林公園屬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園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表復雜,且游覽線路呈狹長型,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與一般景區相比,復雜多變的山地條件成為洛清江森林公園開發建設的一大劣勢。建設過程中的材料運輸、人工、土方工程量等都較一般景區建設要高,導致建設成本也會相應偏高。
4.2.4 優勢資源不具有壟斷性
雖然森林公園內的水文景觀和生物景觀資源十分豐富,但資源中沒有壟斷性景觀資源,社會認知度和品牌影響力有限。因此,資源特色不夠突出是森林公園開發中的一個劣勢,缺乏壟斷性景觀資源的森林公園在對游客的吸引力上會存在一定的弱勢,森林公園還需要精心打造,才能擁有穩定的客源市場。
4.2.5 缺乏專業技術人員
在目前來說,當前森林公園旅游開發中的旅游管理人才是一個主體,先進的經營及管理理念是提升森林公園知名度的一個主要方面。當前存在的問題即為旅游人才不足,缺乏專業的經營管理理念。
5.1.1 產業化發展,實現旅游產品轉型
通過深度利用森林公園的風景資源,并進行資源優勢的轉化,利用風景片區打造旅游產品,并打造森林休閑、科普以及度假養生等相關配套設施,形成旅游服務產業鏈。在深度挖掘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同時,進行旅游產品體系的打造。
5.1.2 創新管理體制,促進協調合作發展
開展制度創新,并進行經營以及管理創新,在強化政府主導促進民眾參與的同時,實現政府、市場以及企業的合一[3]。在推進制度創新的同時,進行資源、文化以及交通的協調合作,在形成有效管理方式的同時促進機制創新。在建立法人制度機制創新下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并開展相關組織活動。
5.1.3 以地域特色為基礎,開展跨越式發展
就目前來說,洛清江森林公園處于初步規劃階段,主要以推進旅游示范區發展作為其中的一個目標點。森林公園應因地制宜,利用康養產業建設的發展機遇,因地制宜并加快優勢構建,在進行客源分流的基礎上實現跨越發展。
5.2.1 產品及價格營銷
針對不同的季節和資源進行不同游客需求的區分,并開發不同主題的產品從而實現差異化營銷。通過開展創意旅游,并將生態作為主題部分,更好的吸引顧客。
針對不同旅游產品實施不同的價格策略,進行游客分流,并采用靈活的價格策略吸引客源,進行不同分銷[4]。
5.2.2 分銷及促銷
進行整體促銷和廣告促銷。利用區域旅游觀念,并利用電視、廣播等媒介進行聯合促銷,在多層次、雙向聯動的基礎上打造并宣傳品牌形象[5]。通過結合當地民俗進行促銷,全面展示森林面貌,提升整體影響力。
5.2.3 視覺識別營銷及新媒體營銷
利用微博、微信、視頻、論壇等進行營銷,并利用視覺識別系統進行標志設計。通過以消費者區分等,并聯合圈層營銷提升整體營銷力,并獲得潛在客戶。通過展示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吸引客戶。
廣西洛清江自治區級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具有豐富性、多樣性特征,必須強化保護措施,堅持好生態環境優先的原則,保證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發展。因地制宜地考慮各個景區所使用的調控模式是關鍵問題[6]。依據總體規劃,進行科學指導建設,針對性解決所遇到的困難,保留地方特色,促進當地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