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靜,劉藝蓮
(河北農業大學 園林與旅游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伴隨城市化飛速發展,也產生了一系列“城市病”,如城市環境惡化、人與自然環境脫節、人與人之間交流“智能化”、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鄰里關系缺失等,嚴重影響著市民的生活質量。為了緩解上述問題踐行“城市雙修”理念已成為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而社區作為社會群體最基本單元,社區景觀的塑造與更新應該被重新審視與定位。社區花園的出現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本文中所研究的社區花園是指任何一塊由一群人利用私人土地或公共土地集體培育的能夠提供新鮮蔬菜花果、培育社區精神、促進生態環境、改善鄰里關系、獲得勞動體驗的土地。社區花園利用市民家門口的碎片空間,給居民提供“共享的綠地”來種植瓜果蔬菜或是其它植物,既合理地利用了城市中的廢棄用地,也給居民親近自然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徑,同時社區花園“共享”理念的表達,讓市民在親近自然的實踐中逐漸學會與其他生物共享生存環境。
對國外很多國家來說,社區花園并不是一個新鮮概念,西方國家研究社區花園的歷史悠久,美國建造社區花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或更早,現在社區花園在美國、英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廣為流行,且有相對成熟的社區花園體系[1~3],乃至印度Naya Raipur市的規劃中都引入了社區花園建設[4]。而我國社區花園正處于起步階段,現主要集中分布于一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武漢等,尤其是以同濟大學劉悅來教授為代表的上海社區花園系列營造已經落地完成了60多個,反響良好,并且也在不斷創新改進,給其他城市社區花園建設提供了諸多可參考案例[5]。社區花園在我國的熱度不斷提高,許多城市開始進入嘗試階段。
河北省內目前沒有正式的社區花園出現,但在老舊小區內早已出現了社區花園的萌芽,以各市的老舊小區為例,小區內硬質鋪裝面積較多,樓前的廢棄綠地上被種上了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石榴樹、葡萄藤、花椒樹、絲瓜藤、香椿樹等應有盡有,樓下還放置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容器,里邊種著幾顆辣椒、一排小蔥或是一捆韭菜,這些植物的種植者和管理者基本為老年人,種植主要是出于興趣、提供家庭食材和充實閑暇時間。盡管這種居民自發的種植使小區內廢棄用地重煥生機,可是無法避免私自占用公共用地帶來的鄰里矛盾和居民與物業的沖突,另外無組織雜亂地種植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觀。而新式小區內綠地系統較為完善,較少出現自己圈地種植的現象。
3.1.1 政策支持
社區花園的建設需要得到政府的認可,可靠的政策保障是順利開展后續工作的基石,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的《2019年河北省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要點》[6]中提倡要大力增加城市綠量,高標準實施新城區綠化,因地制宜建設社區公園、街景公園、街旁綠地、體育公園等,給社區花園起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河北省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文件中[7],提倡以政府主導、居民參與的原則,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持以居民為主體,調動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全過程,實現共謀、共建、共管、共享;建立創新管理機制,創新老舊小區業主自治管理模式。
3.1.2 可操作空間廣泛
亟待更新的城市公園內廢棄場地無人問津,綠化不達標的老舊小區內硬質場地過多,正在籌建的城市公園內部形式單一,除此之外,在河北省城市雙修的政策下,部分未規劃的用地增加了城市中廢棄用地的面積,也給社區花園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空間。
3.1.3 社區花園自身優勢明顯
城市用地緊張,由政府規劃建設經營公園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仍無法改變人們對自然的被動認知和親近,而社區花園的設計因當地文化背景和參與者的不同會呈現出高度多樣性,市民們能共同設計社區花園形式,親自種植花果蔬菜,在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也能使人們主動地回歸自然、放松身心。
3.1.4 三農情結根深蒂固
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三農情結根深蒂固,市民即便住在城市內,但對農耕文化及技術并不陌生,再加上省內市民工作及生活節奏遠遠舒緩于一線大城市,因此市民有熱情、有精力、有技術來體驗對身心有益的社區花園實踐活動。
3.1.5 共享理念的盛行
在共享經濟覆蓋人們生活的時代,共享理念已經普遍被人們接受,而社區花園也遵循著共享的原則,在其建設中,市民需要與他人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生存環境。在“共享”大環境下,社區花園的運行原則更容易被人們接納。
3.2.1 資金來源
社區花園所需的人力物力不能僅依靠志愿者的付出和捐贈,其后續的養護還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在省內沒有成功先例的前提下,面對新興的社區花園建設,企業、福利機構或者政府是否愿意持續出資支持仍是一個大的問號。
3.2.2 相關機構組織水平
社區花園的建設需要有序的組織和安排,自發的種植會使市民之間產生土地爭奪等不必要的矛盾,同時景觀效果也無法得到保障。無論是公共土地還是私有土地,都需要有一個領導機構來進行合理安排,大到房地產、慈善機構,小到社區居委會,對社區花園認知層次的不同和其組織領導能力的差異,都將對社區花園的實踐效果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3.2.3 宣傳效果
因河北省目前沒有社區花園的出現,所以社會各界人士對其十分陌生,進行社區花園的宣傳工作也是開展社區花園建設的前提工作,其宣傳效果會受當地市民的文化水平差異、年齡層面差異、理解能力差異等不可抗力的影響,最終得到不同的反饋結果。
3.2.4 多方長久配合
社區花園的建設是一個持久戰,需要市民和組織機構長期的積極配合,如何增強社區花園活力、維持市民對其的熱度、延長社區花園壽命,都是我未來會共同面對的問題。根據調研發現居民的參與程度與居民年齡和歸屬感有很大的關系,愿意參加社區活動的人群多為老年人和長期居住的居民,而社區花園面向更廣大的居民群體,如何調動各個年齡段的居民參與社區花園建設也是在實踐中需要面對的一大問題。
社區花園發展迅速,給河北省開展社區花園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時代契機。面臨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盡早開展社區花園建設對河北省來說無疑是一種創新嘗試,但不能盲目跟風急于求成,不能直接套用其它城市成功的社區花園經營模式,還需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和風險預估工作,結合本地實情找到合適的社區花園形式。效果良好的社區花園實踐既可以為打造園林城市作出貢獻,也可為市民健康生活提供新的活動場地,只有緩解城市生活給居民帶來的身心傷害,才能更好地建設和諧、綠色、健康、優美的園林城市,切實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