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雁
(南寧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廣西 南寧 530002)
南寧,簡稱“邕”,別稱綠城、邕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北部灣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西南地區連接出海通道的綜合交通樞紐。將海綿城市理念應用于南寧市園林景觀建設之中,構建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模式,除了可以讓園林景觀設計實現重大突破之外,還能夠為南寧市增添風采,在城市合理開發運用水資源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并有利于解決城鎮化以及促進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
海綿城市具備和海綿相似的特點,人們在對城市予以建設時,需要結合海綿的特點來開展相關工作,確保能夠將其在城市之中展現出來,方面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同時對環境進行美化[1]。立足于城市真實情況開展建設工作,能夠在市環境出現變化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調節。同時,城市在面臨環境污染等相關自然災害的過程中,運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解決辦法,和現階段城市環境要求相符。要想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不破壞生態環境,需結合城市工程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當前,海綿城市的建設在城市遭遇強對流天氣引起的強降雨時,可表現出較好的彈性,確保城市排水系統穩定的運行。
在南寧市對海綿城市理念予以落實的過程中,無論是細節亦或是整體方面,均需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對此,應全面掌握城市景觀在整體方面的布局情況,挖掘當地風土民情[2]。同時,還需對政府要求與城市景觀在設計方面的趨勢進行掌握,緊緊圍繞海綿城市的概念,確保城市建設工作的有序進行,增強設計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設計城市景觀前,應深入分析構成景觀的各個要素以及相應的位置。就地形而言,其能夠反映出城市景觀在地貌方面的形狀,屬于開組設計改造工作的前提條件,并且也只有對地形予以良好的掌握,才能夠建設計出符合生態系統要求的景觀。比如,怎樣通過改造以及利用天然地形對雨水進行收集、處理,屬于景觀設計的重點。
其次,在城市蓄水與水循環之中,綠色植被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對其予以改造時,應重視基礎設施與植被面積之間存在的作用,進而讓景觀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現。另外,在城市景觀之中道路確保著交通的暢通,對此在設計的過程中需做到便捷安全和邊界清晰等。小品在城市之中發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其不只是能夠對城市功能進行完善,還能夠增添城市活力以及生命力,促進整體景觀藝術與修養的提升。
在城市空間方面,要想增強景觀設計的開放性,需確保開放空間形態以及功能,避免人們在出入景觀方面的時間和場所被限制,進而為城市整體景觀服務[3]。同時,要想讓城市景觀滿足開放性要求,應將工作和休閑融合在一起,便于人們日常化生活以及審美藝術參考。其次,對城市景觀予以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人作為基礎,在景觀設計中加入人們的體驗以及感受等,并對設計要素予以及時的更新,對傳統主觀介紹方法進行優化,進而更好的展現作品,讓觀眾體驗性能夠得到較好的提升。另外,每個城市的人文情懷以及歷史背景屬于獨一無二的,對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傳統文化以及當代文化,例如南寧市可以在園林景觀之中融入壯族的民族文化,以此來增強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展現出歷史性特點,并讓娛樂和人文價值之間能夠得到良好的協調。
海綿城市理念指的是融合水循環與城市景觀設計,讓其對城市整體規劃產生影響。在此過程中,難點在于水循環處理,設計要求高,結合城市中的地面、建筑和生態環境,讓其形成蓄水系統,外觀又有一定的觀賞性,演變成城市園林景觀的一部分。對水體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確保生態平衡,實現水體景觀的動靜結合,可有效的對城市景觀進行改善,并帶給人美的視覺享受[4]。但南寧市在工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水污染情況越發嚴峻,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不斷排放,對水資源造成了巨大傷害,不利于人們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的提升。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正確認識,通過犧牲來促進發展屬于得不償失的,人們都在呼吁保護環境,將環境保護理念運用到城市建設中,可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平衡在城市建設中是可以實現的,海綿城市理論就是其中的一種,因此要加以重視。
園林綠地對地形予以建設的過程中,會立足于城市園林綠地。對此,南寧市在建設園林綠地時,需要落實好城市自然地形防護工作,并嚴格執行樹植保護措施,讓地形與樹植不會受到傷害。比如,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應結合城市具體地貌情況,優化調整城市地形之中的水池,并在水池周邊建設攔水壩,進而防止出現積水的情況。并且,應確保園林綠地周圍的平臺能夠高于綠地,使雨水能夠順利的滲透。當前下沉式屬于我國在園林綠化方面的主要方式,其能夠對城市土壤予以優化,遇到降雨天氣時,雨水便能夠順利的滲透到綠地中,進而讓土壤含水量得到提升,降低綠地澆灌量,讓雨水滲透到土壤中,有效削減滲入的雨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南寧市在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時,可增強對年徑流量和雨水回用率的控制。在此過程中,加強匯水分區的有效規劃,并將建筑的西側轉變為下沉式的綠地,這樣在遇到降雨天氣后,建筑附近的雨水能夠通過城市綠地滲透到地下,并且也可以根據城市土壤狀況,滿足綠化規劃的各項需求,當然也可以利用種植楓楊和水杉等相關的植物來對土壤的性質進行系統的改善。
對于綠色屋頂來講,主要是將各類植物在建筑屋頂進行種植,進而減輕降水對屋頂形成的污染以及負荷,進而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5]。但對該方案予以落實時,涉及各類問題,例如屋頂要求十分的嚴格等,需要滿足防水與抗壓的標準。同時,還需選擇適合的植物在屋頂進行種植,其屬于構建綠色屋頂的主要條件。對工程予以建設時,應對屋頂防水材料予以科學的選擇,并在傳統防水工程之中再覆蓋一層綠色屋頂防水材料。其次,對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將排水放在首要位置,進而讓綠色屋頂不會在強降雨天氣時遭受過大的負載。
道路屬于海綿城市設計的難點,因為除了需要確保交通的便利之外,還需維持生態平衡,對道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考慮是否要進行繞道或空間設計,讓原有環境能夠得到保護[6]。其次,還需為人們出行與休閑提供方便,避免破壞周圍環境。部分公園或景區對道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未對路面鋪設的透水性進行充分的考慮,如此一來出現降雨之后,路面會積水,不利于人們的出行安全。對此,需給予休閑場所路面透水性更多的重視,采取透水性強的材料,諸如木材以及瓦片等。并且,設計時應結合溝渠,將植物種植在溝渠之中可以對水進行凈化,且雨水從路面流入溝渠內,可增強排水效果。
海綿城市屬于近年來新出現的城市建設發展模式,其能夠對城市環境予以有效的保護,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并優化城市的土壤、水以及空氣等,推動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南寧市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需結合城市景觀設計和當地雨量與氣候狀況,確保海綿城市的相關功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揮,使之逐漸演變成城市園林規劃的主要構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