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云南省瀘水市林業和草原局, 云南 瀘水 673100)
核桃又有“胡桃”、“羌桃”之稱,其與扁桃、腰果、榛子并稱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與其他干果同樣,核桃亦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如每100 g果仁中含有15~20 g的蛋白質。除此之外,核桃還包含了人體所需的諸多微量元素、礦物質、胡蘿卜素及核黃素等多種維生素。因對人體的種種益處,故也成為了深受百姓喜愛的堅果類食品。
瀘水市境內共計種植核桃面積68.1萬畝,主要種植的品種有瀘水一號和漾濞核桃,有少部分細香核桃及零星本土品種。核桃種植面積廣,但產量低,豐歉不穩,同時還有一定數量的適齡樹不能正常掛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部分區域種植的核桃并未就品種予以合理挑選以及對本土品種未能進行改良,導致了核桃產量與質量低下。
瀘水市地處高山峽谷縱谷區的怒江大峽谷南端,境內為北高南低的狹長地帶,屬深切割的高山峽谷地貌。境內山高坡陡,海拔高差大,氣候多樣。雖廣泛種植,但部分果農并不清楚哪些品種適合在哪一個區域種植。而在不適宜的環境所種植的核桃,由于自然環境不適宜,加之管理措施的不到位,自然也很難展現出核桃應有的優良特性。就瀘水市的核桃栽培情況而言,因不少核桃園是建立在土壤瘠薄的坡地上,而此類土地不僅土層過薄,肥力亦不能滿足核桃的生長需求,故也形成了諸多樹勢弱且產量低的“小老樹”。
因缺乏必要的撫育管理措施,粗放式管理在核桃種植過程中極為普遍,加之栽植的密度過高而使得核桃在生長過程中未能處于一個具有良好通風透光條件的環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核桃樹的正常生長。不僅如此,因部分區域在種植核桃過程中并未注重引進其他地區的先進種植技術,大多數農戶的種植過程均是憑借自身過往的種植經驗。加之在諸多散戶之中,核桃為副業,沒有注重管理,這便使得核桃樹經常遭受病蟲害的威脅,因此,不僅導致了樹體結構的紊亂,且因嚴重缺肥少水而極大影響了核桃產量和質量的提升。
瀘水市2018~2020年實施核桃提質增效15.09萬畝,實施核桃提質增效改造后,將有提質增效改造核桃樹150.92萬株。
為切實維護瀘水市核桃產業的穩定發展,各級政府亦當在政策及資金方面予以適當的投入,尤其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群眾參與”的種植原則,如此方能在維護瀘水市核桃產業的穩定發展及促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順利實現。
采取內培外引的措施,培育扶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引進一批有實力有誠信的加工企業落戶;支持企業創新驅動,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研發生產核桃油、核桃飲品、核桃速溶粉、核桃青皮染發劑、核桃隔心木提取物、核桃手工皂、核桃洗浴液等系列核桃精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堅果交易中心建設,搭建相關網絡交易平臺或入駐知名網站交易平臺,引入大宗電子交易模式及現代金融、物聯網、期貨交易等概念,引導中外客商進駐交易平臺;加強與大型物流企業合作,加快標準化冷鏈物流建設,在核桃主產區建立標準倉儲庫,推進核桃大宗貿易和線上線下整合發展,實現產地、消費市場、金融市場有效對接。
雖然提質增效技術能改良農戶的核桃品種并提高核桃的產量及質量,但要令農戶接受仍需提升農戶對該項技術的認知并讓農戶切身感受到新技術所帶來的新“氣象”,故為促使標準化、規模化核桃生產經營模式的順利實現,則首要之務應是基于對提質增效技術的推廣以提高農戶對該技術的認知。
3.3.1 引進優良品種,完善嫁接方法
優良的核桃品種方能為后續的增產、增效奠定牢固基礎。因此,有關核桃品種的選擇,應盡量選擇具有如下突出特點且適宜本地栽培的優良品種,如殼薄、果仁易取、果實飽滿等。除此之外,在核桃的實際栽種過程,還可采取替換嫁接和高枝嫁接的方法嫁接早實、豐產、優質品種的方式來逐步提升核桃的產量及效益,以此不僅能改善核桃的品質,且能同步提升核桃產量,繼而切實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
3.3.2 加強核桃樹樹干管理和保護
核桃樹生長過程極易遭受病害的侵襲,尤其是樹干部分更是病害發生的常見部分。對此,針對核桃樹樹干的保護亦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就目前而言,保護核桃樹樹干的最主要方式仍是將樹干部位涂白為主,因此舉不僅能起到標記的作用,且等同于為核桃樹樹干增添一層保護膜,涂白前刮除主干上的老皮,摘除蟲繭,故能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至于涂白所選擇的液體則是一種專用的混合液,其主要成分包含了硫磺粉、植物油以及石灰漿等。當然,也并非所有地區均適應此一涂白配料,故針對涂白液的使用,各地均需依照核桃樹的生長狀況來對涂白液的材料配比予以合理調整,以確保涂白液能可滿足核桃樹的生長需求。
3.3.3 做好核桃樹整形修剪
核桃本是喜光的作物,故需確保充足光照方能保證后續的高質與高產。因此,有關核桃樹的種植,需務必為其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而針對核桃樹形的修剪,關鍵需注重以下幾點:一是修剪過程需以樹高及行距為依據,主枝的選擇則需確保余留主枝相互錯開。二是需將影響樹形的枝條減去,反之則可暫時保留,待確認主枝需要拉枝處理后方視情況決定短梢的去留。
3.3.4 造傷促進結實
對于樹齡已進入結果期,不結果或結果少的強旺樹,需要改變傳統的修剪技術,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為泡核桃花芽分化前期,環剝可促進花芽分化,此時也是旺盛生長期,利于環剝口愈合。主要使用倒砍八字、主枝交替螺旋環剝、主干螺旋環剝等造傷措施。造傷深度以深達木質部而不損傷或盡量降低損傷木質部為準。環剝后及時除萌,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等防治。
3.3.5 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就我國諸多核桃種植地的種植現狀而言,因大多數種植地均位于山區,而山區通暢又較為貧瘠,故為滿足核桃樹的生長需求,則需予以土地增肥處理。至于病蟲害的防治則應盡量采取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式,一來避免因農藥殘留而影響核桃果實的生長,二來有助于拓展核桃的市場銷路,并由此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3.3.6 土壤管理
土壤是核桃樹生長過程借以汲取養分的主要途徑,故為保證充足的營養物質,則針對核桃樹種植地的土壤管理亦至關重要。而有關土壤管理的基肥施用,最合理的作業時機應是在每年的秋末初冬時期。除此之外則是需結合核桃樹的生長狀況來開展土壤管理的相關工作,以此方能確保管理的合理性并切實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3.3.7 病蟲害防治
因核桃樹生長有其習性,而不同地區核桃樹的生長習性又受其種植環境之影響,這也使得核桃樹的生長過程容易遭受病蟲害之影響。對此,有關核桃樹病蟲害的防治,各地均需基于核桃樹的生長習性來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此方能為核桃的提質增效奠定牢固基礎。
3.3.8 采收
采收要做到對采摘時機的合理掌控,若采收過早則不易剝離青皮,而過晚則易導致果實脫落且將因霉菌感染機會的增大而導致堅果的品質下降。因此,最佳的采摘時期是果品由青轉綠、茸毛變少且頂部開裂之時。
掌握先進的核桃種植技術方能為核桃的提質增效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各地均應積極邀請或組織村民學習核桃種植的相關技術,讓各地的核桃種植戶均能采取適當的種植及管理方式,提升核桃樹的產量及質量,而在百姓切身體會到科學種植核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時,其種植管理與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必將大幅提升。
按照“統一作業規劃、統一種苗配送、統一標準栽植、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牌打造、統一訂單銷售”的模式,建立種植及低效林改造標準化基地,每個基地均設有專職植保員。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合作的經營模式,聘請“土專家”,組成科研小組,完成從原始種植向科技服務和種苗生產銷售的全面轉型,開展農業產業化建設。
了解核桃樹的生長習性,方能及時采取有效策略來維護核桃樹的生長健康,確保核桃種植增產及增效,切實促進我國核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