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永芝
(云南省會澤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云南 會澤 654200)
會澤縣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境內山高坡陡,溝谷縱橫,深切溝谷兩岸的地形坡度平均約35°,多呈“V”型峽谷。境內多呈烏蒙山地區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受小江、金沙江、牛欄江和硝廠河等江河的深度切割作用,境內山高、坡陡、谷深,加之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致使土地石漠化,泥石流發育,其中蔣家溝、尖山溝泥石流暴發頻繁,規模巨大,危害嚴重。
會澤縣現有水土流失面積453萬畝,占總面積的51.5%,年均侵蝕量1039.21萬t,年均侵蝕模數2179 t/(km2·年),在水土流失面積中,輕度侵蝕面積109.5萬畝,占26.3中度侵蝕面積120萬畝,占26.6%;強侵蝕面積175.5萬畝,占38.6%;極強度和劇烈侵蝕面積39萬畝,占8.5%。
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牧民無視政府規劃、無計劃增加牲畜數量且過度放牧的行為,為會澤縣大片天然草的退化創造了先決條件。在人為過度放牧和水土流失的交替作用下,會澤縣草地退化進程愈演愈烈。
截至2019年年底,會澤縣草地退化面積達217.5萬畝,占草地面積的48%,其中重度退化達55.5萬畝,占25.3%,中度退化達130.5萬畝,占60.2%,輕度退化達31.5萬畝,占14.5%。草地沙化、石漠化面積逐年增加,其退化面積達84萬畝。
針對重度石漠化區域,植被覆蓋率低的草地,采取圍欄封育建設,禁止放牧和生產活動,逐步恢復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促進天然草地恢復,遏制石漠化沿重度方向發展。2011~2018年在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會澤縣被列為退牧還草項目縣。8年來共完成圍欄封育建設工程21.92萬畝。通過監測分析,2011~2018年圍欄封育的植被蓋度、年均總草產量以及可食草產量均遠高于自然草場。隨著草群結構的改善和植被覆蓋度的增加,牧草涵養水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草地地表徑流和泥砂流失量減少,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美化。
新建圍欄施工技術路線為:勘測地界——設計圍欄線路走向——標樁定線——打塘——栽樁——拉線——驗收——管護。
(1)根據高清影像圖,對圍欄草地進行實地踏查,確定出拐點坐標,劃定草地圍欄區域。
(2)根據地形確定圍欄分片分區數及牧道的路線。
(3)用地形圖標注出具體圍欄安裝線路,測量草地面積,并調查核對每片圍欄草地具體分戶的面積情況。
(4)根據地形圖上標注的安裝圍欄的線路進行實地標樁,平地每隔30m設一標樁,山丘地段增設標樁,以在一個標樁處能同時看到前后相臨兩個標樁為準。彎曲地段應盡量考慮使安裝線路圓滑,適當增加支撐桿和拉線,以便于緊網操作。
(5)在標樁的同時,實地確定、計算、丈量所要安裝圍欄的長度,立柱等配套零部件的規格和數量。
(6)將每片圍欄草原在地形圖上編號,并對其相應的設計資料按編號匯集成冊,以用于安裝、檢查、驗收的依據。
(7)將各圍欄片的施工設計資料匯總,統計匯總工程所需采購的圍欄及其配套零部件的總數量。
圍欄立柱質量標準符合國家檢驗標準,每100根要檢查1根,施工方還需出具相應的立柱抗壓試驗報告。刺鋼絲每1km的重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圍欄安裝通過招投標確定專業隊進行工程建設;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及監理單位負責人對圍欄建設進行技術控制及監督管理;工程完工后由施工方提供竣工報告、竣工圖、結算報告等材料報請建設單位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支付工程款。
4.3.1 圍欄定線
平地定線:在欲建圍欄地塊線路的兩端各設一標樁,從起始標樁起,每隔30 m設一固定標樁,直至全線完成,使各標樁成直線。
起伏地段定線:在欲建圍欄地塊線路的兩端各設一標樁,定準方位;中間遇小丘或凹地,要在小丘或凹地依據地形的復雜程度增設標樁,要求觀察者能同時看到3個標樁,使各標樁成直線。
4.3.2 線路清理
對欲建圍欄的作業線路要清除土丘、石塊等,平整地面。
4.3.3 小立柱間距及埋深的設置
采用120 mm×120 mm×1800 mm型水泥柱。制作技術要求是:內含鋼筋4根,鋼筋ф6 mm,每根柱內有6根8#鐵絲作箍筋固定;水泥標號為425#,混凝土標號200#,每根立柱預制掛鉤的數目及相關尺寸與圍欄的緯線間距要求一致。小立柱埋設間距平均5 m,在土壤緊實、地勢平緩的地段,間距5 m;地形起伏地段,間距3~5 m,埋設深度為地下0.5 m,立柱放入坑中垂直地面,并放入石頭和填土夯實。
4.3.4 圍欄中立柱的設置
為使圍欄有足夠的張緊力,每隔一定距離需設置中立柱。采用140 mm×140 mm×2000 mm型水泥柱。制作技術要求是:內含鋼筋4根,鋼筋ф6 mm,每根柱內有6根8#鐵絲作箍筋固定;水泥標號為425#,混凝土標號200#,每根立柱預制掛鉤的數目及相關尺寸與圍欄的緯線間距要求一致。
4.3.5 大立柱的埋設
采用160 mm×160 mm×2000 mm型水泥柱。制作技術要求是:內含鋼筋4根,鋼筋ф6 mm,每根柱內有6根8#鐵絲作箍筋固定;水泥標號為425#,混凝土標號200#,每根立柱預制掛鉤的數目及相關尺寸與編結網圍欄的緯線間距要求一致。
4.3.6 地鉚埋設
地鉚長40 mm×40 mm×650 mm,厚度5 cm以上。在地勢凸凹不平地段埋設地鉚,加固圍欄網線或立柱,同時在圍欄起點、終點、交點、拐點均應在受力的方向埋設地鉚拉線加固。
4.3.7 特殊地段圍欄立柱的埋設
圍欄通過低凹地,凹地兩邊為緩坡,相鄰小立柱之間的坡度變化≥1∶8時,應在凹地最低處增設加中立柱,并將樁坑擴大,在樁基周圍澆灌混凝土固定,強度指標為c ′﹦20 kPa。若雨季有水從圍欄下流過,必須設有排水溝。
4.3.8 刺鋼絲圍欄的架設
圍欄架設要以兩個中立柱之間的跨度為作業單元,圍欄線端應各自固定在中立柱上。刺鋼絲采用ф2.5×2.2型號刺絲,長度重量為每根170 kg/km,刺間距100~120 mm, 長度股線轉數為7~8轉/m,刺線緯線根數6根,緯線間距15~20 cm,底邊緯線距地面15 cm,刺絲距最上邊鋼絲緯線距離15~20 cm。抗張強度≥500 kg/m。扎線使用14#鐵絲綁緊—再用緊張器一道一道拉緊—轉角、陡坡地段用地鉚固定。然后再次用張緊器張緊刺鋼絲線,張緊要適度,防止緯線拉斷或張緊器滑脫傷人。將刺鋼絲線固定在中立柱和小立柱上。最后為防止因鋼絲熱脹冷縮而引起的圍欄松動,每隔80~100 m加裝一個花蘭螺絲,各花蘭螺絲之間的刺絲用活鉤或彈簧卡支撐,以便隨時進行緊固。
4.3.9 門的安裝
門的規格為1250 mm×2000 mm,鋼門角柱規格為90 mm×90 mm×8 mm,高2150 mm。預先將圍欄門留好,門寬2 m,高1.25 m。門柱要用支撐桿予以加固,用門柱埋入環與門連接,裝門前將門柱及受力柱固定好。
4.3.10 日常管理和維護
對圍欄要經常檢查,發現圍欄松動或損壞要及時維修。
會澤縣8年來采取圍欄封育建設保護天然草原,為建設小江、牛欄江、金沙江流域綠色生態屏障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
通過圍欄封育建設技術,可以加速退化草地恢復工程建設進程,為建設金沙江、長江上游綠色生態屏障將起到典型的示范與推廣作用,生態效益將十分顯著,一是草地植被得到恢復,草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二是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使草地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相互協調、共同促進,草地生態系統恢復良性循環,草原自然調控能力顯著增強。三是為退化草地生態修復的治理提供成功模式,積累經驗,為相似草地治理類型找到技術措施和成功模式。
草地治理圍欄封育技術措施是生態建設與保護,協調人與自然和諧、持續、穩定發展的系統工程。可以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區域經濟向二、三產業領域延伸,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各邊遠貧困地區共同富裕,有利于脫貧攻堅和社會穩定。工程建成,進一步明確草地界線,體現草地管理和利用責任,有效地緩解草畜矛盾,促進草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減少草地糾紛,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草地治理圍欄封育建設項目的實施,有效提高了牧草的產量和質量,經會澤縣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經圍欄封育建設草地的產草量相對于天然草原的產草量每畝可增300~500 kg,使草畜矛盾得以緩解,并能發展綠色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