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云
(云南省大姚縣石羊鎮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云南 大姚 675402)
目前我國板栗出口目的地已增至1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生產板栗的1/3出口到日本,其中韓國、意大利和法國市場正在悄然興起。隨著我國貿易市場的不斷拓寬,板栗的銷售渠道將會越來越大。近年來,石羊鎮板栗在產量、質量、種植生產等方面都較前些年有了較大的提高,石羊鎮板栗產業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因此積極發展石羊鎮板栗很有必要。現在發展板栗產業已經成為促進石羊鎮經濟發展、增加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板栗是栗屬的一個種,原產于我國。我國板栗的產量和品質,在世界食用栗中居首位。板栗是一種內含豐富糖、蛋白質、礦物質以及淀粉的干果,食用的方法有鮮食、炒食、栗粉以及板栗罐頭等。我國早在2000~3000年前就開始進行板栗種植,板栗葉披呈針形或長圓形,葉面邊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同體,其中,雄花為葇荑花序,板栗一旦進入成熟期,栗果會從裂開的總苞中脫落。堅果外觀呈紫褐色,并附有黃褐色茸毛,外殼光滑,栗果內含有較多的糖、蛋白質、脂肪、淀粉以及多種維生素[1]。
石羊鎮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鄉鎮,全鎮有14個村委會,19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803戶,27823人。由于氣候、土壤的因素,所生產的板栗以個大、色艷、光滑油亮、果肉嫩黃細膩、味甜而深受消費者青瞇,暢銷省內外各地。經過幾年的努力,石羊鎮昔日的一片片荒山,變成了綠油油的板栗園,逐漸把板栗培育成為了勢頭強勁的優勢產業。據統計,石羊鎮板栗種植面積7萬畝,掛果面積5萬畝。2020年板栗產量可達1780t,按7元/kg計算,產值達1246萬元,石羊鎮農民僅板栗一項人均增收490元,石羊鎮柳樹塘村李建勇農戶板栗收入達4.2萬多元,板栗真正成為了石羊鎮農民的“搖錢樹”、“致富果”。但石羊鎮板栗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去解決。
石羊鎮現有的栗園接穗都來自不同的母樹品種,導致同一片栗園包含多個品種,致使栗果品質差異明顯、成熟期不相同,不利于授粉、 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的開展,致使板栗商品缺乏一致性,即便是適齡果樹,也無法實現高產優質的目標。一直以來,板栗樹都是采用實生繁殖的方法,不同板栗植株間存在顯著差異,產量差異較大,單株產量多則超過50 kg,少則僅有10 kg以內。為了增大板栗果樹顆粒,不少果農會考慮引進大粒板栗品種嫁接,盡管增大了板栗果實,但卻造成了板栗品質的下降,致使板栗出現滯銷。
石羊鎮大部分果農重栽植、輕管理,栗樹多栽植于荒山陡坡上,栽植坑淺而小,不利于栗樹根系生長。同時缺乏科學管理,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靠天收”的現象十分普遍,板栗樹高大,但枝條細弱,也沒有進行修剪與整形,正因為如此,使得板栗產量低、品質較差,經濟效益狀況不佳。通過對石羊鎮栗園的考察可以發現,多數栗園都沒有采取培土、施肥措施,病蟲害防治也不夠到位,修剪管理也較少,板栗樹一直都是保持自然生長狀態,密度缺乏合理性,光照狀況不佳,樹體長勢比較弱,易衰老,坐果率低下,單株產量低,栗果品質較差,農民缺乏積極性。
通過觀察石羊鎮的栗樹可以看出,栗樹大多樹體高大、骨干枝較多,外圍枝密集、光照狀況不佳,致使枝條細弱,限制了栗果產量與品質的提升。在山地板栗的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關鍵,會對板栗生產造成嚴重危害。結合多年種植經驗,就蟲害而言,板栗果實會受到桃蛀螟、栗實象等的危害;葉片會受到栗大蚜、栗紅蜘蛛等的危害;枝干會受到天牛類、栗癭蜂的危害。就病害而言,果實會受到栗炭疽病以及栗種仁斑點病的危害,銹病和葉斑病會對芽、葉類產生病害,枝干會受到栗干枯病、栗樹腐爛病等的危害。
石羊鎮板栗采收期過早,空苞率嚴重,導致產量低。進入采收期后,板栗外殼會變黃,在開裂時就可以安排采收工作了。但是對于石羊鎮而言,擁有復雜的地形,不同片區氣候差異大,板栗成熟期相差約半個月。因銷售市場不景氣,銷售渠道過于單一,為了能夠搶奪更多的中秋節市場份額,果農們會提前采收,致使栗果產量低下、品質不高。
當前,石羊鎮并未建立規范的采穗圃地,板栗苗品種與來源地各不相同,不利于板栗產量的提高,限制了板栗質量的提高,并對經濟收入產生深遠影響。所以,石羊鎮要想加快推動板栗產業發展,就必須盡快建立板栗良種采穗園,以滿足板栗苗的供應需求。
5.2.1 加強板栗園清理
先使用竹桿擊落掛于樹枝上的空苞以及蟲害苞皮,清理后堆放于雜草之中,破壞蟲害的越冬棲息地,待其腐爛分解后用作肥料,緊接著還要在栗樹主桿上涂抹石硫合劑,對落葉與栗殼進行集中處理,在施肥的同時及時鏟除雜草,并對整個栗園進行撒施石灰處理[3]。
5.2.2 加強深翻改土作業
待栗園內葉片落光之時,應當把握施基肥的契機開展深翻改土作業,翻耕深度以20~30 cm為宜,樹冠外可適當增加翻耕深度,樹干周圍可減小翻耕深度,翻土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部分根系進行損傷,以促發新根,提高對水肥的吸收能力。
5.2.3 施基肥
在栗園綜合管理過程中,施基肥至關重要,既能促進栗樹發育生長,也是栗樹獲得高產的保障。在施肥過程中,優先考慮施用干燥糞肥、鉀肥和磷肥,板栗樹進入豐產結果期后,每株應當施入干燥糞肥、鉀肥和磷肥的規格為30 kg、0.2 kg以及1 kg,施肥完成后再覆蓋1層細土,并鋪一層稻草于主桿周圍,一旦遇到干旱天氣,應當及時澆水抗旱。如果施用的是農家肥,只有在腐爛分解后方能被根系所吸收。所以,就要早施基肥,保證肥效的充分發揮,應當在秋末落葉后再施用,具體做法是在樹冠枝外20~30 cm里面的地方開發環狀溝,規格為深40~50 cm、寬40 cm,還可以開挖2條對稱長方形溝,露天曝曬2~3 d再施入基肥,覆蓋上熟土[1]。
5.2.4 冬季對板栗樹進行整形修剪
定期對板栗樹進行整形修剪,保障板栗實現優質高產。一般每年12月到第二年2月適宜修剪。在對板栗樹進行整形修剪時,應當剪除所有病蟲害枝,收集到一起后統一燒毀,控制蟲源基數。板栗樹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因此,對于樹齡低于3年的幼樹而言,在修剪時,應將其培植成低干、中冠以及少主干,修剪為圓頭形以及自然開心形樹體結構[2]。
5.2.5 防治病蟲害
板栗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栗炭疽病的侵害,也可能受到栗實象鼻蟲、栗癭蜂等蟲害的侵襲。為了加強病蟲害防治,可于栗果采收完成后對全園噴施百菌清,以控制病蟲害的危害作用。在栗樹上噴灑90%敵百蟲1000倍液,間隔10~15 d,連續噴2~3次,即可控制栗實象。進入冬季后,應當及時剝除老樹皮,并對樹干采取刷白處理,以防害蟲藏匿越冬。
應科學把握栗果生長規律,適時安排采收,確保栗果品質,保證其商品性。要想保證栗果品質,可采取振樹拾栗的方式進行采收,但是因受山地栗園的限制,往往難以實施振樹拾栗的方法,所以,通常是等到栗果外殼變黃后,且開裂比例達到50%以上時進行采收。并做好采收后的管理工作,適時去殼取粒,及時入庫冷貯,保證栗果品質。
定期組織林業站職工參加專業技能培訓,使干部隊伍素質得到提高。對于林業站指導人員來說,必須對業務十分熟悉,掌握專業知識,懂得實用技術,為林業生產提供有效指導,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生產損失。大力加強林業科技推廣[4],一方面,加強優新品種引進與推廣,提高板栗樹的抗寒性與抗旱性;另一方面,推廣常規管理技術與高新技術,大力開展冬春科技培訓,建立一支精明強干的科技培訓隊伍。
石羊鎮板栗產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在種植、經營、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找到了既符合石羊鎮鎮情,又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實現板栗產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在今后工作過程中,應當加強實踐探索,分析石羊鎮板栗產業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石羊鎮板栗產業發展水平,增加山區農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