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劉元芳
(昆明市西山林場,云南 昆明 6501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位于昆明市西郊15 km,海拔1900~2350 m。北全區南北長55 km,東西寬37.5 km。
1.2.1 地形地貌
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鎮(102°10′~103°40′E,24°23′~26°22′N)位于中國的西南部,云貴高原中部,拱王山馬鬃嶺為昆明境內最高點,海拔為4247.7 m。
1.2.2 氣候
昆明西山區每年的氣溫,平均為14.9 ℃,極端最高氣溫31.5 ℃,極端最低氣溫-7.8 ℃。壩區平均無霜期大概239 d,山區大概未257 d。每年的降水量約1000.5 mm,月最大降雨量208.3 mm,日最大降雨量153.3 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平均降雨量800~1200 mm,全年旱、雨季分明,蒸發大于降水7~8倍,區內小氣候明顯,山區和壩區氣候有著顯著的差異。該地區干濕季節分明,年溫差小,日溫大,表現出明顯的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1.2.3 水文和土壤
西山區境內形成明顯河道的河流共442條,按地域劃分分為城區河道和天然河流,其中城區的河道有新運糧河、老運糧河等9條河道;天然河流有螳螂川、岔河、明朗河等33條,都屬于金沙江水系。由于土壤的發育程度、植被類型、侵蝕等級不同,以及人類的活動方式的影響,形成了亞熱帶山地紅土地、紫色土、石灰土等多種土類。云南的土地當中,紅色的最多,大概占85%。土壤的垂直分布也很明顯:紅土地通常分布于海拔1800~2100 m、黃紅土地分布在海拔2000~2400 m。
昆明市西山區林場的國家森林撫育對象位于西山林場的馬街林區、黑泥凹林區、陷塘林區。由于過去幾年收到雪災凍害,并且許多林地環境衛生極差;同時,林區內灌木、雜草自然生長速度較快,得不到及時的處理,林木生長競爭較為激烈,導致通風透光畢竟差。因為地區的氣候因素,導致西山區的植被類型單一,按照《云南植被》植被區劃系統劃,西山區的植被為:①暖溫性針葉林(云南松林、滇油杉林)、②溫涼性針葉林(華山松林)、③落葉闊葉林(旱冬瓜林)、④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滇石櫟、元江栲林)、⑤人工桉樹、柏樹林,還有少部分的油杉和楊樹等樹種[1]。全區的林地面積52580.0 hm2,大概是全區所有林地的59.66%。
國有林場由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在森林撫育工作的實施過程中,質量會打折扣,對撫育工作的開展和認識不到位,不認真對待就會造成撫育工作的質量低下。遇到問題不及時解決就會越積累越多,最終成為阻礙森林撫育前進的障礙。
每一個林場在經營和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經營策略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撫育。這樣不僅能夠改變林場的近況,還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培育出品質更優良的森林資源,為今后有效地利用森林資源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有一些相關的工作人員將森林撫育作為生產木材的途徑,在生長期頻繁的砍伐樹木,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嚴重的將會影響樹木的生長。這對于林場的綜合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都是一定的損害。其次是過去的營林措施比較落后,沒有科學的制定撫育措施,導致森林撫育的工作開展不夠全面,經常會有一些區域無法被植物覆蓋。
一份詳細的計劃、一個確定的目標,對于今后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省時的同時也能大幅的提升工作效率。如果沒有計劃,工作的開展就沒有任何頭緒,那工作的意義就失去了原來的思想和規劃,還會帶來其他的危害。我國的森林撫育工作起步比較晚,在做數據采集和實地調查的時候也是從零開始,我國土地面積十分廣闊,全部都從零開始,消耗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都很多,給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因此導致很多基層的國有林場沒有人愿意去工作,存在消極怠工和散漫的狀態。所以,很多的數據都是借鑒別的國家的數據資料,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制定出嚴謹的工作計劃[2]。
很多資料數據表明,我國實行的森林撫育經營標準是1500元/hm2,這一標準從發布使用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在物價飛漲的今天,工人的勞動力也隨著提升,而國家對于森林撫育的資金投入卻沒有增加,在這種現狀下,依舊沿用過去的補貼標準,勢必會導致很多林場不斷的斷舍離。所以,很多的林場只能不斷簡化工作程序,減少資本的投入。但是,這樣一來工作強度就加大了,導致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消弱,林業就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由此可見,足夠的資金配備對于林業的發展至關重要[3]。
一般情況下,天然林的分布都不會均勻,復層林和近熟林的森林經營措施一般都是以封育為主;采用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樹種主要是天然更新等級中等以下的、幼苗株數占林分幼苗總數50%以下的,且在自然狀態下生長沒有辦法達到成林的標準的樹木。人工林的經營要按照一定的密度進行種植,均勻分布,確保單株林木的營養空間足夠、不會出現競爭的現象,同時,還要保證隨著樹林的增長,這些現象也不會很突出。為了避免這些現象,要及時的進行撫育,能夠解決林分密度過大、過純問題,讓這個樹齡段的樹木在經營過程中有合理的疏密度,創造適合的生長空間。經過撫育的林木還能夠增加光照、樹冠得到施展、光合速率更強、林木的生長速度會大幅的增加,尤其是樹木的直徑在疏度增加后會有明顯的改變。
一片森林如何來定奪它的質量高低,那就是要看生物的多樣性,也就是森林中的植被種類是否豐富;而這種植被的豐富性和森林撫育技術是必然相關的。合理的森林撫育技術可以提升森林植被的多樣性發展,當森林資源受到天災或者人禍破壞的時候,整個森林的生態環境就會惡化,程度不斷加重。另外,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以及保種率,有利于森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
雖然我國現在投入了很多的力量來發展林業。但是,很多客觀因素造成造林的成活率低下,比如當地的氣候、林地的環境等。通過森林撫育的手段,對于成活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增加綠化效果。
對于林分的生長環境,這些年沿用的基本都是森林的撫育經營管理中的割草、灌溉、除草、修剪等一系列的方法。這些傳統的方法能夠讓森林的生態環境更優質,以利于林木的后期生長,以此提高森林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很多森林分布的地區土地貧瘠,尤其是云南地區,西山林場的森林基本都生長在山坡上,大多數是長于紅土地之上。眾所周知,紅土地中紅土呈酸性,丘陵紅土一般氮、磷、鉀的供應不足,有效態鈣、鎂的含量也少,硼、鉬也很貧乏。因此要增加土壤的營養物質含量,這樣植被才能夠健康的成長[5]。定期對林區進行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經營,使林地的植被光照程度增加、空氣和土壤濕度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光照增加了,林區的溫度隨之增加,適合的土壤溫度有利于落葉的分解,俗話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樣的分解方式能夠改善土壤的營養程度[6]。同時,定期的森林撫育能夠讓這些優良的條件繼續保持下去;保持的同時還要提高土壤中的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量,加速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能力。經過后期的監測,采取了森林撫育措施的林木所在的土地中,相關的微量元素都有明顯的提高。尤其是氮元素,對于植物的生長是至關重要的,而氮元素的補充除了人為的施用氮肥以外,就只能依靠多種微生物進行生物固氮。科學的森林撫育經營措施能增加土壤的固氮能力,有效的增加土壤中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