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波,陸敏智,嚴惠
打造在線開放學習資源助力智能制造產業工人職業素質提升*
賴永波,陸敏智,嚴惠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面對新時期智能制造業創新不足、技術人才短缺、產品競爭力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強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隊伍。提出以在線開放學習資源為依托來助力產業工人綜合職業素質提升,從學習資源的建設途徑、呈現形式和傳播途徑角度探索產業工人職業素質提升的實踐路徑,以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為手段,通過政府、行業、企業與地方高校協同打造在線開放學習資源,推動產業工人政治思想、人文素質與專業技能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提升其綜合職業素質服務產業轉型與技能升級。
學習資源;協同打造;產業工人;職業素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是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關鍵所在[1],隨后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他們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中堅力量,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干力量,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2]。
今天,成就產業工人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學校課堂教學是關鍵,但是在崗位工作中如何繼續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素質和學校教育,是政府和全社會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智能制造業和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中,培養新時代的勞動者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產業工人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不夠完善、職業技能鑒定與職業標準開發進程相對緩慢等情況下,比較國內外研究發現,通過職業技能培訓不失為提升職工上崗能力的一條途徑[3-4]。此外,互聯網信息時代,運用遠程開放教育模式與對策對新型產業工人培養進行研究[5]以及自媒體環境下企業對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探索也得到了關注[6]。
對產業工人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是從不同的主體承擔者角度進行思考和提出一定的實踐舉措,這些理論與實踐成果一般側重于政府、企業或高校某一單一層面的思考和行動,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其理論只是行動方案構想,難以付諸實踐運行,少數具有實踐性的理論方案實際實施成效甚微。鑒于此,在國務院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的指導下,本文提出由政府、行業、企業工會和院校協同打造在線開放學習資源,探討其具體實踐途徑,進行地方產業工人崗位工作中的政治思想、人文素質與專業技能的繼續教育與培訓。
面對新時代產業工人的職業素質需求,其崗位工作中的繼續教育與培訓已非政府、行業、企業和高職院校單一方面所能解決,已有學者從政府、用人單位、培訓機構及產業工人個體四個維度探討了影響新生代產業工人職業培訓的因素[7],但具體解決方案并沒有提出,因此探索“政、行、企、?!眳f同打造學習資源是實踐過程中的選擇。
在打造學習資源時,作為具有最高權效性的政府要充分結合地方產業特色與現狀,研究制訂完備的法規保證產業工人接受職業教育的權利與義務,并統一規范管理產業工人職業培訓工作,通過設立專門的培訓組織機構,建立產業人才培訓基地。
政府為產業工人職業培訓在財政支持上進行補貼,制訂相應的政策法規來保障,并利用政府的宣傳優勢,采用線上宣傳和線下宣傳相結合的形式,在新時代產業工人中做好宣傳職業培訓與發動工作。
打造學習資源時,地方產業工人所在的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功能,智能制造類行業協會與行業學會應通過積極開展活動,基于新時代各自行業自身現狀,研究面對改革與發展中的產業工人存在的共性問題,積極探索解決途徑。
行業協會與學會開展各自行業技術領域的調查研究,分析所在行業發展技術共性問題和產業工人的行業素質規范,聯合地方高等院校制定行業職業標準,建設行業工作技術標準資源庫和產業工人的職業規范標準資源庫,行業規范和標準資源庫的建設是產業工人再學習與培訓得以實施的先決保障。
企業作為產業工人的歸屬單位,加強員工政治思想、人文素質與專業技能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是重要職能之一。
應充分發揮員工素質教育培訓的重要作用和主體性,企業制訂員工職業素質教育與培訓年度計劃,將其納入企業社會責任中并受政府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的監督。
依據行業標準,企業人事部門應密切聯系工程技術部門與生產部門,制訂本企業的上崗標準和工作技術規范,將制訂的標準和規范結合新時代產業工人政治思想、人文素質和企業文化打造成企業員工的學習資源。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協同政府、行業和高校對工人進行教育與培訓資源建設。
高等院校作為培養未來產業工人的搖籃,在其政治思想、人文素質、文化傳承與專業技能的教育與培訓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更是新時代產業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基于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探討開展農民工培訓[8-9]已取得較為豐富的成果,彰顯了地方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功能。深觀這些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表明:其實施過程中缺乏政策保障,受教受訓對象范圍有限,教育與培訓資源稀少且組織與管理薄弱,因而要求在打造學習資源的職能上以地方高等院校為引領,依托自身教育教學優勢,立足“政、行、企、?!眳f同原則進行資源建設。
院校應率先響應政府設立專門的培訓組織機構,建立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其軟件、硬件資源,建設校內校外培訓基地以及開放共享型的學習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結合的辦學方針來改革專業建設,將行業協會與企業建設的崗位工作職業標準學習資源進一步開發,融入進專業人才培養標準中。
根據崗位工作標準和職業教育標準,依托高校人力資源優勢,將新時代政治思想、人文素質與精神文化融入進專業和技能學習資源中。這種協同打造學習資源的途徑,克服了單一行動主體的功能缺陷,確立了高校作為建設主體引領者的地位,為資源建設的組織和實施過程建立了保障。
傳統的學習資源一般以紙質型的教科書、手冊和物理性設備等形式呈現,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學習需求,隨著互聯網與信息化技術的蓬勃發展,信息傳播對互聯網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為此在打造的學習資源呈現形式上應充分與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緊密結合。
面對智能制造業中先進的硬件載體,在打造學習資源的過程中,必須將不可批量化生產的機械設備、大型的先進裝備等打造成先進的可拆、可組與可操作的微縮型模擬設備,擺脫傳統教育與培訓中一臺與一套設備幾代人圍觀的歷史,幫助產業工人發展操作能力、磨練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將不可批量化生產的大型設備、不可拆損毀的復雜機電設備、精密的儀器儀表等,打造成先進的可觀、可拆、可組與可仿的虛擬設備,幫助產業工人發展觀察能力、模擬操作能力并磨練工匠精神。
面對智能制造業中先進復雜的軟件、抽象原理與工藝過程等學習資源,采用動畫、虛擬仿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將產品的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工藝過程與運行過程等開發成可觀、可仿、可運行的數字化與信息化的學習資源,幫助產業工人發展分析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助力創新創造能力。
針對打造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進行數字化文檔建設,按照行業與崗位工種分類進行數字化編排,便于產業工人學習中快速檢索。進一步打造信息化和數字化融合的學習資源,便于依托互聯網傳播。
數字化與信息化的學習資源是產業工人繼續教育與培訓所能接受的最佳資源形式,實踐使用中不但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壓縮教學時空和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降低學習成本并實現無限次的使用。
學習資源的價值是通過不同的呈現方式傳播至產業工人并被學習接受的過程,其傳播途徑是產業工人能否有效地實現繼續教育與培訓的關鍵環節,學習資源的呈現形式決定了其傳播途徑,基于新媒體利用移動終端的信息傳遞與交互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最易接受的方式,因此依托互聯網和信息終端的產業工人教育與培訓學習資源傳播平臺是實現產業工人政治與人文素質、專業技能的繼續教育與培訓的關鍵條件。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環境的逐步優化,開發各類學習型局域網、萬維網和公眾號來推動學習的開展日益成為信息傳播和教育工作創新的方向。
3.1.1 企業公眾號
企業通過建立新聞公眾號,實時傳播、跟進、獲悉新時代政策和學習導向,確保政策和學習信息能夠被員工及時接受。
3.1.2 企業局域網
企業通過建立局域網來拓寬企業信息資源傳遞途徑,同時用視頻、漫畫、音頻等形式進行宣傳,確保學習資源可以在企業內部快速流通,落實學習目標。
3.1.3 線上線下學習平臺
以地方高等院校為引領,立足“政、行、企、?!眳f同進行資源建設的原則,重點打造四方協同的線上線下學習平臺來實現繼續教育與培訓資源的高效傳播。如建設開放型的公共實訓基地,為地方產業工人提供實踐學習平臺,在平臺上集成開放型綜合性虛擬工程訓練項目是實現產業工人進行線上教育與培訓的最有效方式。
學習過程中有效的交互是學習成效得以保障的關鍵環節,隨著中國新媒體移動終端和互聯網產業的急速發展以及逐步普及,數字化文本資源、音像與視頻資源等與新媒體技術迅速融合,開發各類APP軟件依托互聯網和IT技術來推動學習的開展已成為新時代學習的重要途徑。
通過政府主導建設的公有共享APP向前述傳播平臺中的地方企業公眾號推送產業發展動態和政策舉措,發布教育與培訓信息,實現產業工人及時獲悉國家與地方產業動態以及學習與培訓信息。
在高等院校主導協同四方建設在線開放型學習傳播平臺上,由院校專業技術人員實時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傳播途徑建設中必須為教學設計者和產業工人學習過程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諸如電子郵件、功能不同的BBS、有聲討論工具、論壇、意見投票和追蹤評價工具等,在整個交互過程中,院校專業技術資深人員需要不斷根據學習者交流、提交的內容評價學習進展情況,這種評價和監控對于維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使得線上支撐和服務教育與培訓得以有效實現。
基于上述傳播平臺和交互方式的學習資源呈現,可實現產業工人不離崗、不在學習現場即可隨時隨地學習,這將是產業工人繼續教育與培訓所能接受的最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通過政府、行業、企業與地方高校協同打造在線開放學習資源來推動產業工人政治思想、人文素質與專業技能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是實踐國務院改革方案中的運用互聯網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具體行動。以在線開放學習資源助力智能制造產業工人職業素質提升的路徑探索中,如何進一步建設其運行機制和評價機制是本文后續有待探討的問題。
[1]李玉賦.新的使命和擔當——《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解讀[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7:6.
[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N].北京:新華社,2017-06-19.
[3]陳張賢.實施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助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J].工會信息,2019(1):47-48.
[4]邵程林,袁敏,王書靜.新時代中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升級路徑研究——基于德、日、美三國職業教育與培訓經驗[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3):6-11.
[5]方子春.新型產業工人培養中遠程開放教育模式與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13):137-140.
[6]任旭,侯曼,楊曉梅.自媒體環境下企業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探索[J].經營與管理,2018(1):43-46.
[7]梁芷晴,梁卓欣,譚婉芳.佛山市新生代產業工人職業培訓現狀調查[J].現代商貿工業,2018(24):162-164.
[8]龔英.高職院校開展農民工培訓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7(7):66-67.
[9]劉晶晶.基于職業教育的產業工人培養模式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0):7-9.
F427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2.022
2095-6835(2020)02-0069-03
無錫市科協軟科學研究課題(編號:KX-19-C25)“政、行、企、校協同打造在線開放學習資源助力地方產業工人職業素質提升的路徑探究”;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編號:2018 SJA0843)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