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濤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上強調,基層處在治軍帶兵第一線,必須堅持嚴字當頭,全面落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方針。新修訂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明確規定部隊要形成黨委依法決策、機關依法指導、部隊依法行動、官兵依法履職的良好局面。旅團黨委作為統領部隊建設的“一線指揮部”,既是政策法規的實施者、執行者,更是依法治軍的領導者、組織者,必須把立起法治信仰、形成法治自覺作為厲行法治的首要,為提高依法決策水平樹立基本的思維理念。
黨委依法決策,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必須強化法治思維,用法治視角審視問題、用法治邏輯分析問題、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用法治手段解決問題。一是讓法治精神播種扎根,當好依法決策明白人。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領導干部要真學真悟習主席依法治軍重大戰略思想、黨內紀律法規、國家法律法規、軍隊規章制度,在深入學習、反復領會、靜心思考上狠下功夫,破除“命令式”“經驗式”的慣性思維,摒棄“寬松軟”“封堵禁”的管理傾向,真正做到牢記在心、運用自如,把厲行法治作為治本之策,確保各項決策不離譜、不走樣。二是用法治素養強筋健骨,當好依法決策行事人。黨委依法決策水平的提高不是法規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知識與實踐的融會貫通。黨委依法決策必須始終與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對標對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作出決策之前應對決策進行合法性審查和評估,及時校正思想偏差,用剛性約束執行上的隨意、剔除落實上的功利,防止執行過程“變形”、執行力度“變軟”,切實通過實踐把“學法知法”的理論素養逐漸轉化為“懂法用法”的實際能力。三是把法治習慣化風成俗,當好依法決策領路人。領導干部帶頭遵守法律規范,是其法治思維的基本要求。要堅持以上率下、從己嚴起,丟掉人治、丟掉特權、丟掉私心,在準確把握規律中內化對法規制度的認同,在掌握科學方法中提升對法規制度的認同,做到腦中有度、手中有尺、心中有戒,把法治思維貫穿到轉型建設方方面面,將法治思維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為自覺,逐步形成人人講法紀、處處有規矩、事事按法辦、時時照章行的良好法治生態。
法治在規范權力運行中具有撬動管理格局、平衡利益關系的杠桿作用。黨委依法決策便是杠桿的支點,在推動部隊依法運行中起著關鍵作用。一是明晰決策施行的“路線”。黨委決策要樹立強烈的法治意識、制度意識、程序意識,堅決遵循黨中央統一部署和國家法律制度規定,嚴格遵守部隊基本制度和重要規范,堅持工作循于法、秩序統于法、忙亂止于法,思考問題、實施決策、處理問題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切實做到“吃透上級的、弄清自己的、掌握下面的”,使制定出的規章制度符合法治要求,積極探索法治化、正規化、效能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厘清決策用權的“界限”。準確把握領導權力的邊界,既要為集體領導劃線,量化標準細則,不隨意擴大或縮小集體討論范圍;又要為集體領導確權,明晰成員分工職責,堅持集體領導與多謀善斷相統一、與個人分工相一致。不泛化曲解,不獨斷專權,不論資排位,自覺站在黨委工作和部隊建設全局思考問題,淡化分管意識、部門意識、自我意識,強化大局意識、協作意識、集體意識,做到重大局有格局、講共性容個性、以大成求小成,使黨委決策真正凝聚黨委班子智慧,真正發揮集體領導的權力效能。三是精準決策程序的“度量”。做實調查研究,擬審議的重大議題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詳細論證,凡屬部隊建設重大問題必須納入黨委議事決策范圍,該黨委研究的不主官碰頭,該集體討論的不私下商議,該充分醞釀的不個別傳簽,該舉手表決的不口頭表態,不圖省事簡化程序、不搞形式走馬觀花,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細方案篩選,運用底線思維做好結果預測,在全局中選擇最優路徑,尊重個人醞釀,集思廣益,做足討論交流,真正使每一道程序精準有實效。
凡事成于真、興于實,敗于虛、毀于假。黨委決策關鍵在于抓落實、求實效,黨委班子要樹立效果導向思維,以工作成效為標準,以實實在在業績接受檢驗、評判決策部署。強化辯證思維,提高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隨著時代的發展,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善于處理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既要用好求全的“望遠鏡”,善于把分管工作放在事業全局中來思考,把具體問題提到原則高度來把握,把當前任務放在過程鏈條中來運籌,做到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防止坐井觀天、急功近利;還要用好求是的“微鏡頭”,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把握事物本質和變化走向,培塑見微知著能力,特別是對潛在的風險挑戰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展趨勢會怎樣,并能夠及時采取化危為機的有效應對之策,做到戰略前置、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注意把握先后主次、分清輕重緩急,把準對全局影響最大、最有決定意義的關鍵問題,既善于抓大放小、以大兼小,又注重以小帶大、小中見大。通過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推進一項項具體工作,為實現全局目標任務創造有利條件。強化實踐觀點,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念創新。決策一旦脫離了實踐,就會成為僵化的本本,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實踐如果沒有正確的決策做指導,也容易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部隊穩中求進,必須重視決策的正確性和時效性,要經過反復實踐和比較方能作出,不能心猿意馬、好高騖遠。要根據官兵實際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念上的更新,實現決策真正能夠精確地指導部隊全面建設、提升部隊建設標準。
健全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是黨委依法決策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須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監督機制。一是行使權力要在群眾路線中審視。基層至上、士兵第一,是黨委決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委決策是否適應部隊建設要求、能否提高部隊發展水平,官兵最有發言權。黨委機關要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帶著對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主動進連入班到訓練場,深入一線察兵情聽兵聲聚兵心,切實把官兵是否滿意作為檢驗黨委依法決策是否落到實處的尺度,真正用群眾的力量來約束和規范黨委班子決策行為。二是行使權力要在公平正義中執行。公開是監督的前提,沒有決策的內容、程序、原則、過程、結果等的全面公開,廣大官兵就無法進行監督。要始終堅持黨委決策公開透明的原則,嚴把時機、程序和內容,綜合運用強軍網、電子屏、公示欄等形式載體,抓實黨務事務公開。特別是對官兵最關切盼望的問題,一律擺到臺面上、曬在陽光下,全程公開透明,廣泛聽取意見,確保官兵知情權和監督權,真正把敏感事辦成放心事。三是行使權力要在實踐監督中完善。打通梗阻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鏈條,將黨委全面監督、紀委監委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等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共同把好黨委依法決策的關口。以有效問責強化制度執行,既追究亂用濫用權力的瀆職行為也追究不用棄用權力的失職行為,既追究直接責任也追究相關領導責任,促使黨委班子在決策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上周密思考,盡可能減少疏忽和紕漏,推動黨委決策在監督體系中約束有力、執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