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國內旅游人數呈現出急劇增長的趨勢,增幅高達300%,2008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數僅有17.1億人次,但到2018年,全國本土游客出游已達55.4億人次(國家統計局,2018)。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旅游人才的發展,中國旅游高職院校學生是中國旅游人才的后備軍。然而,中國旅游職業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技能教育培訓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拓展。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出一批具有思想性、歷史性和教育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并讓學生參與到這些校園文化活動中,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歷史、感知文化,提升學生的修養和行為,這對于培養一批有文化、有技能的新時代旅游綜合人才及形成中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中校園文化活動與學生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并論述其內在關系。
相較于以往文化產業和旅游行業兩個領域的相對獨立,旅游業中真正根據當地特色文化參與及開發旅游在很多地區是一項空白,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也較少深入學習與研究文化產業,文旅融合性人才的缺失是整個產業的損失。傳統旅游業主要以觀光為主,近幾年對GDP的貢獻逐年下降。當下文化產業和旅游行業要實現高度融合并產出一定的效益,除了依靠各級政府的支持,還需要深入探索顧客的需求和市場走向,結合顧客體驗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設計和開發出富有文化含量并產生效益的產品。同時,培養一批文旅融合的綜合性人才是當前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任務。這些人才是文旅融合產業的后備軍,將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國的旅游職業教育起步晚、歷史短,至今仍處于高度發展的過程和探索階段。隨著旅游產品的不斷升級和消費行為模式的改變,對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專業的要求,現階段旅游職業教育人才的輸出和行業的發展需求有亟待改進的地方。由于我國職業教育過度注重學生的技能培訓而忽視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這一現狀將不利于學生今后職業的發展以及對旅游大趨勢的總體判斷。另外,現階段中國旅游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課程安排缺乏條理化,旅游專業特征弱化等問題,導致學生對學業的不重視而出現僅應付考試而未能學到真本領的現象。因此,旅游高職院校培養出一批具有文化涵養高,職業技能過硬的旅游人才是一項重要課題,要促進和實現學生從“學校人”向“職業人”的轉變。
高校校園文化主要由高校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組成(黃小芬,2018)。各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理念、學校歷史和文化定位并融合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當地習俗而形成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系。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不僅能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以及學校的聲譽,還能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一定的滲透作用,這是其他文化不能代替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最具有生命力和最具有吸引力的體現。優秀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是校園文化成果的產物,具有鮮明的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影響深遠,深受廣大師生喜愛以及廣泛認同的標志性、示范性的校園文化活動。
在高考后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脫離家長的監管,在學習環境相對輕松的情況下,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學生的自理和自控能力受到了挑戰。南京旅游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南旅院”)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作息時間混亂、長時間上網、上課遲到、沉溺手機、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甚至出現了考試作弊的現象。男生出現了在宿舍酗酒、抽煙,更有甚者打架斗毆事件。女生長時間追劇、小團體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質量。
近幾年,隨著總體生源數量的下降,學生入學成績也在降低。數據顯示,2018年南旅院省內計劃招生623,實際錄取315(南旅院招就處,2018),錄取均分也從2015年的242 分減低到2018年的217分,這些數據反映出學生的基礎知識比本科院校的學生薄弱。高中階段,沉重的學業壓力使學生一直處于高壓狀態,進入大學后,學習壓力的減少產生了學習的惰性。更有學生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主要體現在上課不專心、考試成績差、妄圖通過投機取巧手段獲得好成績。同時,不少學生不懂得充分利用學校的公共設施資源,如學校圖書館和實訓室,經常是空空如也的情況,體現了學生自學能力較弱。
作為旅游行業的未來從業人物,旅游院校的學生需具備‘紳士和淑女’的形象。然而,由于90后學生大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從小成長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下,不懂得換位思考,遇事急躁且沖動,常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有些學生沒有承擔起對學業、對集體、對學校以及對家庭應有的責任,沉迷網絡,行為適當等一系列行為不僅影響了學生自身的操行,也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今后在職場中的行為和發展。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對旅游產品進行文化內涵的深挖和打造,旅游院校能夠通過打造品牌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南旅院針對上述問題,做出了一些列的的實踐。
學生行為是指個體在主觀意志的支配下,開展的有意識的道德實踐活動,也是外在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學生的行為主要是由律他行為方式,自覺行為方式和主動行為養成這三種形式組成。律他行為方式是受外部環境影響的,而高職院校中學生由于自由支配時間較多,且活動范圍聚焦在以宿舍為單位的群體當中,往往在意志不夠堅強的情況下,或多或少會受到舍友的影響。因此讓學生走出宿舍,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成為了一個讓學生改變現狀的因素之一。打造校園精品文化活動,優秀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拓展自己文化知識的廣度,還能夠在在活動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情操。
另外,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旅游從業人員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只有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向世界各地的游人傳揚本民族文化。作為旅游職業學院要立足本土文化,了解本土文化的特點和風土人情。學校適當組織一些當地文化特展, 如地方戲劇,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等,真正讓學生感受本土文化,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本土文化的受益者和傳播者。同時,放眼世界文化,作為一個旅游人,需要了解各國風土人情,才能獲得不一樣的平臺去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南旅院給本校學生搭建了豐富多彩的世界舞臺,國際文化節能讓學生感知不同國家文化,和留學生交流,增強自己英語口語能力。學生參與策劃、組織、實施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執行力,也能在活動中學習到課本上所不具備的知識。只有了解了世界文化,才能開拓世界旅游市場,更好的為游客進行溝通,開拓海外的旅游業務。南旅院學生能夠通過濃厚的大學校園文化活動氛圍,自然而然地被熏陶和感染,表現出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主流價值觀的行為方式。
南旅院在各自專業特征的基礎上,開設了符合行業需求,深受學生喜愛的校園活動,如酒店文化節和烹飪美食節等。另外,酒店文化周活動能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雙方的優勢,將酒店企業文化引入校園,給學生帶來酒店業的最新知識、酒店職業的體驗和校友職業發展的引領。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積極鍛煉自己。同時,讓學生感受酒店企業文化,體驗酒店職業,感知酒店業職業發展,參與優秀校友講座,樹立榜樣的力量,從而進一步確認自己的職業理想,樹立明確的目標,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南旅院美食節以創意實踐為平臺,融合了飲食文化與創新,從味覺、視覺、聽覺上,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形式和內容,也成為烹飪學子展示教學改革的重要載體。基于美食節的基礎之上,開展了校內導師拜師儀式、仿真創業暨門店展銷、名廚訪談等系列活動,深化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合作育人機制,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熱情。
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能推動產業的升級,當下旅游高校應該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使國家文旅產業長盛不衰。校園文化活動也應該隨著行業的需求轉型和升級,讓學生真正能夠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成為未來旅游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