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能不能看到墻上的字?”患者:“什么字,哪兒呢?”醫生“啪”地蓋了個章,說:“你通過聽力測試了。”
●臨近交卷,監考老師發現一個學生題沒做完,卻在寫日期,便對學生說:“日期可以不寫,你就抓緊做題吧。”
學生抬起頭,認真地說道:“老師,我就想在試卷上多寫點對的東西!”
●兒子向爸爸要錢買玩具,爸爸說:“你只有在這個時候才知道我是你爸!”
兒子不甘示弱地回答:“你還不是一樣!只有在我考100分的時候才會說,‘看,這個是我兒子!”
●餐飲業起名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外婆家”就起得很好,“今天去外婆家吃飯”,滿是親切溫暖的味道。
但如果東施效顰叫個“媽媽家”,就會讓人聯想到父母離異,孩子跟了爸爸,“今天去媽媽家吃飯”,像每周一次媽媽探視的日子,傳遞出一種淡淡的傷感氣息。
總的來看,母系名字比較能喚起溫柔滋養的集體記憶,比如阿姨奶茶、外婆家、老娘舅;父系名字喚醒的則是江湖、血性,如×叔燒烤、×爺小吃、×哥大排檔。
●收到朋友的一份禮物,上面附有一張紙條:“這雖不算是如何珍貴的禮物,但也夠你用一年的了。”我滿懷欣喜地打開一看——日歷。
●朋友打算跳繩減肥,我想提醒她注意別傷膝蓋,但考慮到她肯定堅持不到三天,不提醒也行。
●問:為什么有些男生平時老做投籃動作?答:因為到了籃球場根本沒有投籃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