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琳 張興云
摘 要: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導師,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作為班主任老師必須要注重班級管理方法的探索,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本文結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實踐,在此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班主任;學生;方法
一、堅持公平民主,平等對待學生
公平民主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不多,公平民主對于班級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至關重要。首先,作為班主任老師從來不主動找任何一個學生談話,不會給學生單獨的指導和幫助,因為無法給予每個學生同樣的指導,如果只是給個別學生指導,那其他同學就會覺得不公平,甚至產生嫉妒心理,因此,就沒有主動給予任何一個同學指導,而是跟同學們說可以主動找老師談話,需要幫助的也可以單獨找老師。其次,在老師眼中,學生沒有“差生”和“優生”之分,他們都是一樣的,班主任可能在私下里會單獨表揚學生,夸獎學生,而從來不會當其他同學的面去夸獎個別的同學,因為那樣好像是說其他同學不如這幾位同學似的,這樣很容易讓其他同學覺得不公平,認為老師更喜歡那幾位同學,所以,當著大家的面都會表揚全體同學,讓所有的同學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從而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正所謂“為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班級環境需要必須要以制度為基準進行管理,農村中學往往教學環境較差,學校為了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過度在學生的專業知識教授上“作文章”,卻忽略了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建設。班級管理的缺失使得班級整體的學習環境遭到了破壞,進而影響了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質量。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要嚴格對班級進行規范化管理,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便是其中一項。班主任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行為規范,讓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能嚴格的按照班級管理行為條例進行,使學生能夠有序的遵守紀律。此外,班主任還應該每周固定的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對每個學生的行為規范作出評述,對平時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不好的同學亦要給予一定的批評,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心智較為脆弱,批評不要過于激烈,著重以引導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進而使其能夠逐漸的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文明語文和紀律道德。教師還可以在班會中通過視頻放映的形式向學生灌輸《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等各種學校制定規章制度,讓學生能夠更家深入的理解班級制度化的重要性,進而促進班級的規范化管理。
二、樹立班級典型,約束行為舉止
每個班級都有出類拔萃的優秀學生,當然也有學習能力差、思想品行落后的學生,為了提高班級的整體素質,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各自的優缺點,然后指定科學有效的引導計劃。首先,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正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學會取長補短,讓優等生和后進生在各方面進行學習與互補,促進班級學生的均衡發展,避免兩極分化現象的嚴重。其次,要對班級中的好人好事或優秀事跡進行及時的宣傳,通過樹立班級典型的方式約束學生的行為舉止,讓學生看到學習的榜樣,提高學生的自尊心與班級榮譽感。最后,班主任要發自內心的珍愛每一個孩子,尤其是后進生,切忌漠視和嘲諷,而是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感化他們,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與關愛,只有讓學生沉浸在教師的愛護中,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用行動回報老師。
三、支持競爭激勵,提高學生能力
競爭是一種常用的激勵手段,在班級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學會承擔。引入競爭機制的同時,要引入評比機制,小學生往往爭強好勝,為了獲得較好的評價,他們會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且積極性非常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為了提高班級的紀律情況,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競爭和評比,看哪一組的表現最好,然后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競爭活動,并更加自覺地遵守班級紀律,提高學生的紀律觀念。此外,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歌唱比賽、競技比賽、創新大賽、詩歌朗誦、手工比賽等,全面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競賽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確保學生的實際利益,否則會適得其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關注學生思想,加強心理教育
班主任應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從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步轉向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注重思想教育網絡體系的建設,強化心理咨詢輔導建設,深入了解中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把握其思想變化,調動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調查,針對目前中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加強自我認知、提出問題,掌握自我診斷和反思的能力,同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可行辦法,選擇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導方式,增強學生抵御網絡不良環境影響的能力,為提高思想教育水平奠定基礎。此外,團體力量不容小覷,如果班級中自發組建了小團體,需要引起班主任的重視。有的小團體不加以引導,往往會產生較多負面情緒,如:厭學、叛逆等,容易帶動大面積的學生,給班級管理造成一定難度。為此,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內部,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小團體中的不良情緒進行及時疏導和引導,發揮團體的正面能量,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總之,作為中學班主任老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并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勇于探索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學生們才能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班主任作為學校、學生和家長三方關系的連接樞紐,其對中學生的全面性與整體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學班級管理是一項集綜合性與復雜性于一體的工作,這不僅需要班主任樹立崇高的責任意識,更要從細節著手,將班級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處理好。強化自身的奉獻精神,在實際的工作中勇于將自身的私人時間奉獻到教育事業當中去,進而讓我們中學生教育能夠與時俱進,走上正規化與系統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侯冬梅.中學班主任管理工作淺議[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8).
[2] 張培智.中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小議[J].學周刊.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