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崴 英杰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有力激發了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了科技事業發展。水利科技工作在中央級科學事業單位修繕購置專項資金(以下簡稱修購專項)大力支持和推動下,緊密結合國情水情,聚焦水利改革發展需求,在泥沙研究、壩工技術、水資源配置、水文預報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重大創新成果,成為推動和創新水利科技的關鍵工具和重要引擎。
一、修購專項的基本情況
修購專項的前身源于“中央級普通高等學校房屋修繕和儀器設備購置專項”,即財政部自2001年起,在年度教育事業費預算中安排了用于支持中央級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條件改善的專項資金,簡稱修購專款,包括房屋修繕、儀器設備購置、基礎設施維修改造三類。
2006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開啟了科學研究的龍騰盛世。同年,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切實改善中央級科學事業單位的科研基礎條件,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財政部設立“修購專項”,包括房屋修繕, 基礎設施改造,儀器設備購置及升級改造四類。
修購專項支持范圍包括:連續使用15年以上,且已不能適應科研工作需要的房屋及科研輔助設施的維修改造;水、暖、電、氣等基礎設施的維修改造;直接為科學研究工作服務的科學儀器設備購置;利用成熟技術對尚有較好利用價值、直接服務于科學研究的儀器設備所進行的功能擴展,技術升級等工作。
二、修購專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自修購專項成立以來,水利科研單位按照《中央級科學事業單位修繕購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項目全過程管理,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基本實現了財政資金專款專用與使用效益。但是,在項目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規劃編制不科學。修購專項按照三年規劃與年度計劃相結合的方式管理。部分單位在編制三年規劃時與水利重大發展規劃、單位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銜接不夠;單位內部缺乏統籌協調,存在各研究所、科室分散申報,形成“獨自為戰”“各管一攤”的現象;規劃論證流于形式,單位學術委員會對規劃參與不夠,重點不突出,缺乏頂層設計。
2.項目申報不重視。對編制項目文本不夠重視,存在立項依據不充分、實施意義不明確、編制不在支持購置范圍內的設備、內容金額前后不一致、缺少報價單等輔助證明材料的情況;在項目評審過程中,不夠重視與評審專家的溝通,反饋專家意見時存在“聽之任之”的現象,沒有及時、清晰、認真地反饋單位意見,致使項目通不過評審或大幅核減預算。
3.前期工作不扎實。修購專項涉及招投標、簽訂合同、設備生產、現場施工、國際國內運輸、安裝調試培訓等多個環節,項目繁瑣、執行壓力大。但是,目前仍存在工作開展時間不及時,甚至部分項目負責人一直等到“二下”預算批復后才啟動項目的情況。又或者由于前期工作不扎實,導致項目執行進度緩慢,項目結轉下年執行的現象時有發生。
4.項目立項缺乏獎懲機制。近年來經濟下行疊加減稅降費,導致財政壓力逐年增加。有關部門提出建立“預算審減率”“預算執行進度”“績效評價結果”與下年項目預算掛鉤的機制,但至今沒有落實,對部分文本編制好、執行進度快、績效評價優的項目單位沒有獎勵措施,對文本編制差、執行進度慢、績效評價低的項目單位沒有懲罰手段,影響了項目單位的工作積極性與項目的公平性。
5.績效評價尚不完善。根據財政部要求,所有財政項目都要編制績效目標、在當年結束后開展績效評價。由于修購專項就是單純的設備購置、房屋、基礎設施修繕改造,在年度績效評價時,往往僅能實現產出指標,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效益指標、滿意度指標無法體現,只能“拍腦袋”開展評價,“酌情”賦予分數,影響了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三、進一步強化修購專項管理的建議
1.科學編制規劃,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摸清單位科研基礎條件現狀與存在主要問題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水利重大發展規劃、單位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按照輕、重、緩、急編制修購專項三年規劃。同時,要加強統籌協調,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組織管理,統籌好內部資源,單位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杜絕出現“獨自為戰”、“各管一攤”的現象。
2.提高重視程度,加強文本編制。一是鑒于從收到編制通知到上報系統時間上略為緊張,建議提前組織開展項目的申報工作;二是加強項目文本“核心”部分的編寫,如立項依據、必要性與緊迫性、實施意義等;三是認真學習政策,熟悉修購專項支持的購置范圍,如通用設備、單價5萬元以下的小型設備就不予支持購買;四是備齊相關佐證材料,如三家報價單、房屋竣工圖紙、《中央級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購置申報書》等;五是認真檢查項目文本,確保文字正確、數字準確,前后一致;六是要高度重視與評審機構、專家的溝通,及時、清晰、認真地反饋本單位不同意見,配以相關證明材料,爭取項目通過評審或降低預算審減率。
3.強化前期工作,確保序時執行。前期準備工作是項目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對于金額較大、難度較高的設備購置、房屋修繕類項目,要在“一下”預算控制數下達后,“二下”預算批復前(時間一般在上年12月至下年4月之間)內完成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如及時做好工程批文批件的辦理,提前確認招標代理公司、監理公司、編寫標書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中發現困難問題,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盡早疏通堵點難點,確保項目序時開展。
4.建立獎懲機制,體現公平公正。建議盡快構建并落實“預算審減率”“預算執行進度”“績效評價結果”與下年項目預算掛鉤的獎懲機制,對于“預算審減率”低、“預算執行進度”快、“績效評價結果”優的單位,應在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并公開表揚;對于“預算審減率”高、“預算執行進度”慢、“績效評價結果”差的單位,應削減預算并通報批評;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單位、項目負責人工作積極性,充分體現出項目安排的公平公正。
5.完善評價方式,確保客觀科學。進一步完善修購專項的績效評價方式方法,結合修購專項的實際情況和特殊性,建議采取年度績效評價與中期績效評價相結合。年度績效評價時,僅對產出指標等進行評價,重點在于設備是否完成采購、房屋是否按時完成修繕,項目是否嚴格按照申報書執行等。中期績效評價時,重點對設備、房屋的使用情況,對科研創新的支撐情況、社會、經濟效益情況等進行評價。
為貫徹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要進一步加強水利科研單位的修購專項管理,切實解決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顯著提高修購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與效益,為水利科研事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作者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