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給個人用戶數據使用與共享工作帶來很大機遇,但同時增加了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在大數據時代發展過程中,個人隱私保護工作問題也逐漸呈現出來,這對維護個人隱私安全,提升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效率產生不利影響。
一、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必要性
現階段,大數據時代中的很多數據內容,都是來源于傳感器和人,個人用戶在進行網上資料查閱、網上社交、信息觀看的過程中,留下數據使用和相關信息使用的足跡,而且用戶在與第三方企業之間共享信息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個人隱私泄露問題。因此,為實現對個人隱私在大數據時代的有效保護,就必須強化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提升對個人隱私保護工作的重視。用戶在進行網絡購買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產生互聯網上的行為記錄,這些惡意分子強行推薦廣告和產品帶來空間,這也是網絡犯罪行為發生之前的預測,進而導致用戶個人隱私的泄露,并且很多信息都是惡意分子通過大數據平臺或記錄中分析獲取的。這種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不僅威脅個人的生活安全,嚴重的還會對社會治安產生影響,為進一步防止個人隱私泄露問題發生,營造良好的社會自然氛圍,就必須在大數據時代下,結合大數據整合、處理、分析等功能,對個人隱私進行合理保護,避免引發部分用戶在大數據使用過程中的心里恐慌,發揮企業和相關單位在大數據時代保護個人隱私的作用,進而間接地避免損失經濟利益和丟失潛在客戶。
二、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問題
1.缺乏健全的個人隱私保護相關法律制度。雖然國家結合大數據時代發展特征,制定相應的個人隱私保護政策和制度,但當個人隱私泄露問題發生時,只能通過保護個人名譽權的方式,對個人隱私保護問題進行處理。由于個人信息很可能存留在政府、醫院、銀行、鐵路等多方面,通過保護個人名譽權的處理方式,不僅容易增加侵權追究的成本,也會導致個人隱私保護效果不理想,導致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和損失。
2.個人隱私在保護的過程中,需要完善個人隱私保護的網絡體系,進而才能有效發揮出大數據時代對于個人隱私保護工作作用。但從當前情況來看,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未能有效構建數據層、應用層為一體的個人隱私保護網絡體系,數據層和應用層的個人隱私保護工作存在相分離的狀態,在數據層的個人隱私保護中,采用數據加密技術、數據庫等方式,實現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而在應用層,會通過在線社會網絡隱私保護、移動定位隱私保護的方式,對個人信息和資料進行有效保護,同時在應用層,還會通過匿名化方法和數據訪問控制對個人所發布的數據進行隱私保護。在數據層的個人隱私保護中,惡意分子很可能通過竊取數據庫資料等方式,竊取個人信息。在應用層中,惡意分子會通過對移動定位和在線社會網絡信息的竊取,了解個人隱私和信息,這給保護個人隱私安全的工作帶來很大挑戰。所以,加強數據層與應用層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體系的整合至關重要,進而才能實現對個人信息的一體化保護,提升保護效率。
3.個人隱私保護工作缺乏對相關技術手段的有效創新。過于依賴傳統大數據技術和個人隱私保護方法進行,未能通過設計更加高效便捷、完善數據加密系統等方式,提升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效果。并且部分地區,未能通過建立個人信息數據庫的方式,全面利用云空間和云計算進行有效的個人隱私保護工作,進而影響相關工作效果提升,不利于個人用戶更好地通過網絡使用和調取自己信息,降低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工作安全性和有效性。
4.大數據時代,風險防范意識不高。個人隱私保護的責任意識還有待提升,網絡用戶風險意識還比較薄弱,相關單位和人員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缺乏正確認識,未能有效通過良好的責任意識,實現對個人隱私的有效保護。用戶個人在網絡資源使用和網絡注冊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意識,進而很容易造成信息被他人濫用和泄露的問題發生,出現個人財產和安全損失等困境。
三、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策略
1.建立健全個人隱私保護法律。一方面,國家可以結合大數據時代發展的特征,構建完善的《個人隱私數據保護法》,同時,結合大數據時代相關信息的靈活性、多樣性,明確個人隱私在大數據時代下的保護權力,并積極通過法律監督機構,對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的侵害行為進行追蹤和監督,相關行業還要全面根據政府監管的法律法規,完善個人隱私保護在企業、行業等方面的制度,進而通過良好的制度規范和法律體系,保護個人隱私,合理規范行業發展行為,防止損失潛在利益,提升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工作,還要合理凈化網絡環境,并通過制定個人隱私網絡保護法律法規的方式,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進行有效維護,引導相關企業和行業采用建立個人隱私網絡風險防護制度的方式,對于通過不正當濫用他人信息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進而合理規范網絡化的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方式,避免造成嚴重的網絡安全影響。
2.完善個人隱私網絡保護體系。首先,要加強數據層與應用層個人隱私保護體系的整合。在數據層保護中,利用大數據的數據加密技術、云儲存技術、云計算技術對用戶和個人的信息安全進行收集、使用、儲存、銷毀等。同時,為提升云平臺上的數據安全,還要在數據層的保護工作中,結合應用層的在線社會網絡隱私保護工作方式、移動定位隱私保護工作方式,完善個人隱私網絡保護體系,進而在數據層保護與應用層保護工作相結合的過程中,防止信息的泄露,個人隱私和信息也不會無意中泄露至社會網絡,實現對個人隱私網絡的全方位保護。其次,在完善個人隱私網絡保護體系的過程中,還要加強數據訪問控制和數據發布之間個人隱私保護網絡體系的完善。利用數據發布技術,對隱藏用戶的信息進行有效整理、分解、處理等工作,利用數據訪問控制技術,引導用戶控制自己的敏感信息,防止對外信息的泄露。比如,以新浪微博為例,在數據發布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匿名化的發布方式進行信息的有效保護,并且數據挖掘和社交網絡技術,可以通過對匿名用戶進行隱私保護的方式,防止信息泄露。在數據訪問控制方面,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中的主要權限設定技術,將數據訪問的相關信息分為“僅自己可見”“所有人可見”等等,進而實現對自身個人隱私的有效維護。再其次,在完善個人隱私網絡保護體系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的系統結合,讓用戶在移動設備應用和相關信息的搜索方面,對用戶個人隱私進行跟蹤,通過跟蹤的方式保護個人信息,防止個人信息被泄露。
3.創新個人隱私保護技術手段。大數據時代下,需要創新個人隱私保護技術手段,通過健全的個人隱私保護技術,不斷解決個人隱私泄露問題和更好應對復雜的網絡變化環境。在大數據技術應用中,網絡技術工程人員,可以通過合理開發數據加密系統和高效技術等方式,實現對個人隱私和信息的有效保護,同時,相關技術人員還要充分發揮云空間和云計算的優勢,積極結合個人數據和信息的保護需求,建立完善的個人信息數據庫,利用云計算技術對個人信息數據進行有效整合與分析,并且引導用戶可以在網絡上,隨時隨地使用自己信息,實現對個人隱私的有效保護。另外,在創新個人隱私保護技術手段的過程中,還要合理使用數據的安全儲存、數據發布、動態數據保護處理等技術,積極結合個人隱私保護的需求,提升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效率,發揮大數據技術,對于隱私保護工作的作用和優勢。
4.提升個人隱私保護責任意識。大數據時代下,僅僅通過大數據技術對個人隱私進行保護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提升個人隱私保護責任意識,通過法律體制,規范個人隱私侵害行為,對于侵害個人隱私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在大數據環境發展過程中,提升個人隱私保護責任意識至關重要,加強對數據控制人員責任意識的引導,并且要求數據控制者在管理個人數據信息的過程中,全面結合相關規范制度,合理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充分根據個人隱私保護工作需求,對相關數據進行合理利用和完善。地區和企業還可以通過定期評測數據控制者數據利用行為等方式,及時了解信息數據利用者的數據使用情況,從而防止個人數據泄露問題的發生,保證數據控制者合理工作。
四、結語
新時期背景下,個人隱私保護工作,需要充分發揮出大數據技術,整合、處理、分析、跟蹤、計算的能力,完善個人隱私網絡保護體系。通過完善與健全的個人隱私網絡保護體系,防止個人隱私泄露問題發生。同時,還要創新個人隱私保護技術手段、提升個人隱私保護責任意識,充分推動大數據時代下個人隱私保護工作的健全發展。[四川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路徑重構與制度安排”項目編號:2019JDR0272]
(作者單位:四川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