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毅 靳海峰
騰訊企鵝智庫調查數據顯示,全國20歲至40歲都市人群中,經常有創業沖動的占45%,偶爾沖動的有30%,已經在路上的有19%,完全沒想法的有3%,從來沒想過創業人居然只有3%,這也就意味著全國有97%的人是想創業的,這份數據來源于57575份調查樣本,這意味著在今天中國創業這件事幾乎是一個全民話題,創業和創新又往往聯系在一起,沒有創新的創業很艱難,只有加上創新這一要素之后,我們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個人,都不會否認創新的重要性,關鍵是創業中的創新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究竟又該如何去抓住創新機遇呢?
一、創新的來源
創新來自于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而企業家精神能夠幫助企業和個人去抓住創新的機遇,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創新有7種來源,具體來說包括意外事件、不協調事件、流程的改進需要產業化、產業市場的結構化、人口變化、認知變化和新的知識。
案例1:在麻省理工學院20號樓是1943年為容納軍方的雷達實驗項目而建的臨時建筑,這棟樓原計劃是建完一年后就拆除,結果一直用到了1998年,在這一棟不是特別起眼的臨時建筑里面,居然培養了9位諾貝爾獎得主,產生了BOSS音箱和DET公司等著名企業。這棟樓之所以這么牛,是因為辦公室分布特別的混亂,人們在里面經常容易迷路,不小心就會撞到別人的辦公室里,或者聽到某個科學講座,這種特別意外的情況會經常容易發生,能夠給科學家們帶來來自不同學科的知識組合,能夠極大的去促進創新和創意的產生,在這棟樓里面,工作的人們對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就是一種擁抱的態度,所以他們變得越來越牛,回想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看到很多單位辦公樓從外表來看非常莊嚴,非常大氣,但在里面工作的人員卻是有條不紊的做著自己約定俗成的事情,在這里面工作的人非常討厭的一點就是不確定性,拒絕不連續性,個人的思想以及組織的管理運營活力,都被確定性和連續性緊緊約束著,失去了創新的可能性。
對照大師列出的7項創新來源,發現就是要不斷地通過獲得新知識,增加創新來獲得可能,從而使抓住創新機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7種創新的來源具有實用價值,共同特性就是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經濟學家眼中的不確定性是指,經濟行為在事情發生之前不能確定自己決策的結果,也就是說決策的結果可能不止一種,不準確,測不準,說不清。不確定性之所以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令人欣慰的是,以創新為例,人類發展史上有眾多創新都是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的產物,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是促進創新的一個因素和來源,大多數人都覺得很迷茫不知所措,但會有一些人卻能抓住其中的機會,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善于抓住其中的機會呢?對,創新來自于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而企業家精神能夠幫助企業和個人去抓住創新機遇。
二、什么是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法國經濟學家阿薩伊的著作中,認為企業家是能把資源從生產力產出較低的領域轉移到較高領域,并敢于承擔一切相關風險和責任的人。德魯克則認為,企業家精神就是企業家表現出來的戰略前瞻性、市場敏感性和團隊領導力。
案例2:在20世紀50年代,克洛克是一個小商人,先是做過折疊床、床單、紙杯等各種小生意,有一天克羅克發現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亞的漢堡店,購買了數倍于其他正常需要的奶芯制造機,于是克洛克就驅車千里,從美國的中部跑到了加利福尼亞,看到這家叫做麥當勞的餐廳,通過對快餐加工流程的創新,大大的提高了漢堡質量和工藝速度,克洛克敏銳嗅到了商機,決定加入麥當勞公司。1961年他用270萬美元買下了麥當勞兄弟的漢堡連鎖店,將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快餐網絡,這其中,克洛克和麥當勞兄弟有很大不同,麥當勞兄弟只是希望有一家自己的餐廳可以被顧客喜歡,能夠盈利,就很滿足了。但對于克洛克來說,他要的是把麥當勞從小地方開到大城市,開遍整個美國,在開遍全世界,為此他抵押了自己所有財產,全身心的投入。克洛克就是一位把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產出領域轉移到較高領域并勇于承擔一切風險和責任的人。正是企業家精神讓克洛克比麥當勞兄弟走的更遠,克羅克的故事最后被搬上了熒幕,叫做《大創業家》的電影,講的就是克洛克和麥當勞的故事。總結企業家精神的精髓,其實就是企業家個人應具有產業前瞻性,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能夠觀察到市場發展,能夠建立團隊,能夠明確組織和個人角色,其實就是搭班子、定戰略,和帶隊伍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麥當勞的故事里,克洛克對來自麥當勞的異常訂單十分敏感,于是馬上決定到麥當勞現場去參觀,克洛克具有非常強的企業家應具備的前瞻性思維。
克洛克還敏銳地注意到當時社會產業結構和快餐產業結構的變化,20世紀50年代二戰之后,大量美國年輕人組建家庭、生兒育女,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了對餐飲行業的巨大需求,麥當勞之前的漢堡店環境衛生不好,點餐速度慢,服務態度較差,克洛克正是抓住了美國社會結構的變化機會,把麥當勞快餐推廣到整個美國,除了有前瞻性的眼光和關注市場發展,克洛克還很好的組織了每個麥當勞餐廳的管理團隊,最開始他聘請的是一些高收入人群,投資加盟麥當勞餐廳,但是這些人只是出于財務目的,對麥當勞的發展其實并不關心,后來克洛克在美國退伍軍人、保險、推銷員等人群中,物色到一批對改善家庭收入情況有著迫切感,對改善社區環境有責任感的年輕人,明確了每個人在麥當勞組織內的角色。克洛克80歲過世時,一直擔任麥當勞總裁,在他去世之前,他每周會走訪2—3家麥當勞連鎖店,檢查產品品質,店內清潔衛生情況以及服務是否親切友善,不斷去創新和改善流程,更重要的是他與來店里的客戶談心,并仔細傾聽他們的意見,他還給自己安了一個頭銜叫“公司的營銷良心”,克洛克帶領著麥當勞不但大幅的提高了資源的產出,還開創出了一個新市場的新客戶階層,這就是企業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回想克洛克當時所處的時代,未來的發展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他沒有像麥當勞兄弟一樣謹小慎微,固步自封,而是憑借企業家精神抓住了時代的創新機遇,改變了自己乃至全球快餐業的未來。
企業家精神不僅限于企業家群體還是白手起家的個體戶,企業家精神的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這些原則也同樣適用于非盈利組織、政府機構乃至個人。對于普通人來說如何獲得企業家精神呢?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指出,普通人也是可以獲得企業家精神,抓住新的機遇的。德魯克認為,創新和企業家精神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所以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其實都是可以學習企業家精神的。德魯克認為管理學有一個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管理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個人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獲得企業的戰略前瞻思維、市場敏感性和團隊領導力,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既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又有踏實干事的干勁,只有這些人才能夠抓住創新機遇。
三、如何運用企業家精神抓住機遇
如何利用創業家精神來抓住機遇?德魯克指出有四種具體策略:第一種戰略叫孤注一擲,是指企業可以有選擇性突破,集中全部的資源,然后爭取其功于一役;第二種策略叫攻其軟肋,就是企業在沒有機會取得突破性創新的時候,可以采取創造性的模仿策略,先去學習,然后再創新;第三種就是生態利基,就是企業避免和他人正面競爭,專注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創新,從而擁有全球領先的創新優勢,享受隱性實惠;第四種叫做生態創新,商業生態的創新就不僅是指產品方面的創新,還包括商業模式產品等方面綜合創新,生態創新的企業通過去適應客戶需求,從而在經濟社會中立足。
這四種創新戰略是怎樣與創新的來源以及企業家精神相結合的呢?孤注一擲的戰略是完完全全擁抱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但需要企業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而攻其軟肋的戰略是通過模仿別人的成功而獲得自己的領先,先避免不確定性,然后通過創新或者小迭代,通過不連續性的成長和持續的小迭代,運用攻其軟肋的戰略,要求企業家對于機遇有敏感的嗅覺;而生態利基則是專注于一個細分領域,用專長抵消創新當中的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運用利基戰略的創業家,他一般都擁有超人的專注力和工匠精神;生態創新則是通過建立一整套系統方法,把相關的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都包括在一個系統之內,讓這些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相互抵消,能夠運用生態創新戰略的企業家,往往都有超出常人的大局觀和分享精神。
四種創新戰略哪個更高階?生態創新的創業思維方法會更勝一籌,從創業者特質、思維決策實踐方法、對創新創業的認知與能力,迭代快速的行動力、創新創業實踐方法,包括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創造力、領導力、設計力、思考力和學習力8項能力等都更凸顯優勢。畢業生學習并不斷實踐生態創新的創業思維方法,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各項決策未來的能力,打造全新創業思維,掌控創業者角色及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