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摘要】政府會計是會計體系的重要分支,它是運用會計專門方法對政府及其組成主體的財務狀況、運行情況、預算執行等情況進行全面核算、監督和報告。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政府職能的不斷轉換,現有會計制度不足之處越來越明顯,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變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進預算管理體制,要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本文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創新的必要性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內容的學習和理解進行了簡要的總結。
【關鍵字】新政府會計 預算會計 改革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現行政府(預算)會計制度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它越來越不能促進我國財政經濟的發展,也不能符合各項經濟改革的需要。
一、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預算會計的整體環境頗受影響,尤其在財政體制改革的進程中,預算會計已經不能全面的記錄和反映政府財務運行狀況,會計信息質量也日漸低下。為了祖國更好的發展,為了能向政府部門等決策者提供有利可靠的會計信息,政府會計改革必須提上日程。
(一)預算會計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會計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它的局限性越來越突出,制約了財政體制的改革的腳步。非現金交易等事項不能全部記錄,對政府資產負債信息的全面掌握造成一定影響;資本性支出與經常性支出不能很好的區分出來,這樣容易導致政府資產負債表及收支結余表記錄不全的問題;對未來的承諾、或有負債等不能及時反映,這樣會使政府潛伏的隱性負債很難被發現、同樣財政危機也隨之被怪豁炙;同時,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預算會計,難以全面反映出政府和其所屬單位的財務狀況,致使一些有很重要的信息無法提供給信息使用者,影響其決策。由此可得,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核算基礎對政府績效評價工作的積極開展和有效的對財政風險進行防范并非有利。
(二)預算會計改革是政府職能轉變力口快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預算會計是財政預算收支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核算預算收入和支出,其結果是反映政府整個預算的執行情況,而在國有資產和長期負債核算及管理等方面卻存在者明顯的漏洞。這種核算模式牽制著政府職能轉變,不利于社會的發展。預算會計本身存在很大弊端,對政府財政資金運行的核算內容不夠完善,直接影響國家的財政現狀。因此,我國應緊跟時代發展,在政府職能轉變和財稅體制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加快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新的政府會計體系,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預算會計改革是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對政府財政資金的運行情況不能全部記錄,財務信息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預算會計主要是對預算收入、支出、結余核算,其結果反映的是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對政府的財務信息沒有完全記錄,致使政府的資金運動及結果不夠全面。
在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核算的基礎上,每年政府會計的核算主體對政府的固定資產和歷年累計的固定資產沒有完整記錄。只記錄原值,對其折舊和凈值不予確認,這樣國有資產的管理就存在漏洞,直接影響政府財務信息質量。還有政府對外投資、國有資產出售、轉讓所得款、政府擔保而形成的或有債務、地方政府拖欠的工資等債務、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狀況,都不能進行完整的核算。如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在財稅體制改革背景下,政府有義務向社會公眾提供其真實完整的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而以上情況足以說明預算會計核算的結果不能向決策者、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有效的財務信息和真實的預算執行情況,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財政部制定了《政府會計制度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于2017年10月24日發布通知,即財會[20]刀第25號文件,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從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一)構建了新的政府會計核算模式
新的政府會計制定了新的會計核算模式,即“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核算膜式。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建立了我國首個會計核算雙體系:財務會計、預算會計,實行以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兩種核算基礎并存的報告體系。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政府會計有八個會計要素,預算會計有三個會計要素:預算收入、支出、結余,共26個會計科目,主要對會計主體預算執行過程中發生的收入、支出和結余進行核算,其結果反映預算執行情況;財務會計有五個會計要素: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共刀個會計科目。收入和費用要素首次被提出,并強調資產的服務潛力和負債的現時義務,對資產和負債的計量屬性也進一步的明確。財務會計主要是對會計主體發生的財政資金運動進行會計核算,其結果反映政府的財務運曰青況。雙功能實際上強化了財務功能。
新政府會計制度在核算過程中規定:除國務院令行規定外,預算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對于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相關的貨幣資金業務,在同一賬套中平行記賬,財務會計賬務處理的同時預算會計也要進行賬務處理,每年度末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反映和監督政府財政資金運行情況和預算執行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核算模式下,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財務報告是按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對其業務進行核算以此記錄的數據編制;決算報告是以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進行編制,這就是所謂的適度分離。“相互銜接”是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應在同一套賬中進行平行記賬,對政府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或事項實現兩個功能的會計核算,年底形成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這種適度分離又銜接的雙功能核算模式,對全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政府績效管理很有意義。
(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創新的意義
我國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會計核算基礎,逐漸推行權責發生制,來核算政府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切實反映我國的財務狀況。新的政府會計制度能有效的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準確的核算成本費用、提高資產管理績效水平,財務信息透明、對政府信息公開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對新政府會計制度順利落實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和會計人員的培訓
各級財政部門和相關的行政事業單位應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落實給予極大的重視。加強宣傳政府會計制度的重要意義,轉變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工作和服務理念,有利于會計人員正確理解及把握其內涵。同時,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各級政府應當定期組織好培訓,全面準確拿握政府會計準則的各項規定和具體要求,提高專業知識和素養,加快思想轉變,以便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各個單位的順利落實。
(二)積極應對新舊會計制度工作的銜接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做好新舊銜接工作,對新制度的順利落實至關重要。新舊制度銜接工作底稿留存好,按會計檔案的要求以備存檔。銜接前應做好準備工作,簡單總結以下兩點:1.各單位資產管理部門要在2016年資產清查的基礎上再一次做好資產清查的工作,按要求做好固定資產分類,并進一步明確資產使用責任主體,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補提折舊做好準備工作。2.對往年的應收應付款項進行清理,弄清楚賬齡,以備按規定計提壞賬準備。在以后的會計年度里也應按規定程序及時核銷往來款項,并提前做好壞賬準備與計提等其他工作。
建立有效的往來款項管理制度和定期清理機制,為準確核算資產負債以及收入費用提供便利的條件。加快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及時優化會計信息系統,各單位按實際情況更新會計核算軟件,為加快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步伐和有效落實做好技術支撐。
四、結束語
總之,新的政府會計制度的推行標志著政府會計改革已經邁出了一大步,隨著我國財政體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改革的不斷深人,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體現了我國政府提高處理財政事務的效率、增強服務的決心與信心,也是為建立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財會[2017]25號。
[2]王麗波:《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議》,載《經濟研究導刊》,2016年第3期。
[3]潘正軍:《新形勢下我國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問題研究,載《中國總會計師》,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