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現在中國肆虐,然后迅速在日韓、歐洲和美國等地蔓延擴散,形勢嚴峻。這場世界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貿易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本文主要分析了疫情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并對中小企業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 對外貿易 影響 對策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現在中國肆虐,然后迅速在日韓、歐洲和美國等地蔓延擴散,形勢嚴峻。這場世界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貿易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外貿生產受到影響,延遲交貨現象嚴重。
疫情在我國爆發,恰逢春節期間,使得大量的出口加工型企業遭遇了節后生產計劃被打亂的困境。春節假期延長,有序復工中,由于嚴格的防控措施,用工不足。特別是大量中小型外貿出口企業,企業一線員工外鄉人比重大,在春節返鄉后無法及時返城復工,給企業復工生產造成了進一步的困難。上游企業面臨同樣問題,導致原祠半斗不足、資金鏈緊張,導致外貿出口企業交貨困難。
2.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暫停,新訂單簽約困難。
2020年1月份開始,因新冠疫情在我國發生突然且擴散速度和范圍較廣,許多國家的市場交易主體在一段時間內因擔心疫情蔓延而產生對我國產品排斥的心理,國外客戶視疫情情況考慮取消或者減少與我國外貿企業已簽訂確認的訂單。根據海關統計,1-2月份,以人民幣計,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下降9.6%,15.9%和2.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如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地區已進入高速增長和爆發期,各國市場的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根據2019年中國對各國出口額分析,美國、歐盟、東盟這三大市場占中國出口額的比值接近50%(其中包含通過香港的轉口貿易)。2019年的中美貿易摩擦已經造成外貿行業的信心動搖,這次疫情帶來的三大主要市場暫時停擺,更是打擊了市場的信心。很多外貿出口企業經歷了一個快速反轉:在兩周時間內從瘋狂催單到訂單暫停,外貿企業普遍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
3.物流運輸不暢,運輸成本和風險加大。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截止2020年4月初至少50個國家已進入緊急狀態。諸多國家關閉海陸邊境口岸,貨運航班、靠港裝卸貨物須審批。外貿企業訂單驟減、風險驟增。
二、降低影響的應對措施
1.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關注外貿行業的困境,精準扶持外貿出口生產。
商務部海關等聯合出臺政策,指導企業合規出口,同時采取稅費減免、應急貸款、延期繳稅等措施。
2.外貿企業要縮減開支,同時盡快回籠資金,并對疫情嚴重程度不一國家的客戶進行分類,了解企業的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做好客戶盡職調查,做好接下來的客戶計劃,維護好信譽度高的客戶,保持生意的流動性。
3.全面梳理并評估已經簽訂的合同
對于能夠自身履行的合同,應當與客戶及時聯系,告知合同可繼續履行,敦促客戶做好履約準備。企業還要及時與貨運代理企業、承運人、行政機關等聯系,確認物流、證照辦理等環節是否可能受到影響,若出現相應情況,應該一并將情況告知客戶,協商解決方案。
對于受疫情影響而無法繼續履約的合同,告知客戶相應的情況及影響的程度,盡可能積極談判協商,修改合同條款,變更交貨時間或者調整價格,降低不必要的損失,以維護客戶關系。
若客戶拒絕修改合同,企業確實無法繼續履行合同的,企業不得不告知客戶解除合同,并以“不可抗力”為依據主張免責。關于判斷合同是否約定了不可抗力或類似條款、合同約定適用的法律是否對不可抗力有相關規定、如何利用不可抗力事實證明主張延遲履行或者解除合同等問題,建議向專業律師機構咨詢。
4.正確認知企亞所在行業的情況
要清醒認知自己所在行業的情況,分析行業的抗壓力,實力不強的企業可以考慮轉型做內貿,有實力的企業則要趁這段時間修煉內功,提升營銷能力和抗風險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官網
[2]國家統計局官網
[3]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專欄: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對外貿易如何化挑戰為機遇?2020.02.24
[4]2020-2025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5]張文韜 新冠肺炎商情下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面臨的沖擊與應對之道中央財經大學新聞網2020-03-27
作者簡介:聶相玲(1971.12-),西南財經大學貿易經濟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