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潔 張晶
摘?要:談話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但是我們卻并未充分認識到談話活動的價值,未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沒有達成讓幼兒愛上交談并從談話中成長的目標。如教師在談話時沒有站在幼兒的視角選擇他們喜歡的話題,沒有明確談話活動的目標,沒能提供充足的自由溝通交流的時間,自身沒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采取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本文提出了幼兒園談話活動的實踐路徑,以期提高談話活動的質量。
關鍵詞:談話活動;實踐路徑;幼兒園
3~6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非常重視開展談話活動。但是在對大量的談話活動的總結中,我們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在談話活動中,教師沒能站在孩子們的視角選擇與制定話題,談話活動的目標不夠明確,沒能提供充足的自由溝通交流的時間,教師未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采取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此,本文將結合教育實踐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期提高談話活動的質量。
一、談話活動主題應滿足幼兒興趣需求
每次開展談話活動,教師都會選擇與設計主題。有的教師在選擇主題時存在一定的隨意性、盲目性,不但缺乏創新,還容易從自身的喜好出發提供談話主題。這種教師一廂情愿的談話主題常常無法讓幼兒“打開話匣子”,甚至有時孩子們對于反復交流的話題失去了興趣,因此不愿意再參與談話活動。由于上述情況的存在,很多談話活動就會名存實亡,不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為了點燃孩子們的語言表達熱情,我們應該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通常情況下,那些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人物、事件、事物等,都會使幼兒產生表達的興趣。如在讀了《我媽媽》這本繪本以后,我們就可以用“我媽媽”作為談話活動的主題,在活動中引導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和媽媽相處的事情,講述媽媽對自己的愛,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為了避免今后再使用同類的主題,我們最好建立電子檔案,記錄下這次談話活動的主題以及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
二、要科學合理地制定談話活動的目標
談話活動的目標對于教師主導下的談話活動具有一定的引領與統攝的使用。從談話活動的功能來看,我們不但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為了科學合理地制定談話活動的目標,我們應該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語言領域的相關目標要求,特別是要關注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及相關教學建議。在《指南》的指引下,我們制定適宜的談話活動目標,將有效提高談話活動的有效性,并使談話活動目標更加科學合理,更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求。如在“我媽媽”為主題的談話活動中,有的教師認為本次活動首先應該制定培養孩子們傾聽能力的目標,同時培養孩子們的交流規則意識,最后活動目標中還要涉及情感教育目標。如讓孩子們通過談話活動更加愛自己的媽媽,更能體會到媽媽養育他們的辛苦。在實際的談話活動里,我們還要關注每個孩子談話能力的發展水平,通過活動中的有效評價與監督,實現科學的引導與管理,使談話活動的目標在循序漸進中得到落實。
三、為談話活動提供充足的自由交談時間
在談話活動中,自由交談常常可以為幼兒營造一種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環境氛圍,可以提高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等。但是有些教師并未意識到自由交談時間的意義,因此雖對幼兒自由交談時的表現有所關注,但卻不能為孩子們提供充分的交談“自由”。如在自由交談時孩子們出現表達方面的問題,教師會非常及時地給予糾正;當孩子們積極思考時,他們又會不斷提醒。這樣一來,孩子們在自由交談的活動中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自由”,反而受到了來自教師的諸多干擾。為此,我們應該科學合理地安排自由交談的時間,并采用恰當的策略。如我們可以提出具有開放性特點的問題,引導孩子們自由發揮、自由表達,除此之外就不要再去過多干預。教師最好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記錄下孩子們在自由交談時的表現,在談話活動結束以后,通過回放孩子們活動的過程使孩子們發現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并鼓勵他們積極改進。總之,教師要擺正自身在談話活動中的位置,只在談話活動遇到沉默現象、幼兒間發生紛爭等情況時,再通過恰當的干預促使活動繼續開展下去,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與矛盾。當我們給了孩子們充分的“自由”時,孩子們才會有更多的自由、自主的表達時間與空間,才能使他們有機會思考、調整,進而獲得深刻的語言表達體驗。
在幼兒園語言領域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重視談話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從活動主題、活動目標的制定,到自由交談時教師的角色定位等都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從而有效激發了孩子們參與談話活動的興趣,提高了談話活動的有效性,培養了幼兒主動表達、交流的習慣,提高了他們語言表達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石玉萍.優化幼兒園晨間談話活動的策略.新校園:中旬刊,2017(9):172-172.
[2]馬曉紅.幼兒園談話活動的教育價值及組織策略——兒童節目《潮童天下》的啟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33(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