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英
摘?要: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標,對與一個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十分重要。制定和實施班級德育目標要有清晰的脈絡和流程,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點入手:了解和研究班級學生,共同確定班級德育總目標,建立監督和激勵制度,確保目標的順利實施,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關鍵詞:德育目標;班集體;制定和實施
做好班級德育工作是促進班級進步的有效措施,也是形成班級凝聚力的重要舉措。開展德育工作,需要制定科學、合理、具有激勵作用的班級德育目標,實現班級群體由松散群體向班集體的跨越,讓班級成為每個學生幸福生活和健康發展的基地。這就需要班主任從班級的基本德育情況出發,了解和研究學生,制定德育目標,激勵全體學生努力奮斗,開展一系列活動,保障目標順利實現。
制定和實施班級德育目標要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不同年級、不同的班級,都有著不同的德育目標和實施方式。
下面先從本班的案例出發,談談制定和實施班級德育目標的過程:
班級情況簡析:班級中有學生41人,學習較好的學生有12人,女生總體情況比較好,男生大部分比較懶散,學習積極性差。在開學初要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利用班干部的力量,爭取不斷前進,樹立良好的班風。按照學校的德育實施計劃,堅持“獨立自主和責任擔當”的主題,加強行為規范教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學期德育目標:
一、以“獨立自主,責任擔當”為主題,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1.規范升旗儀式,增強學生自我管理,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加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教育。
2.以“獨立自主”為主題開展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及個人的行為能力,加強自我責任意識。
3.以“五愛教育”為基本內容,從了解自己開始:認識到現在的自我,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對小事負責做起,培養學生主動做小事,學會做小事。在實踐中增強責任感,繼續開展結對子活動,樹立良好的班級氛圍。
二、繼續加強行為規范教育
以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為方向,培養學生善良、文明、自律、自主、友愛的品質,從日常行為規范切入,做好以下幾點:
1.要求每個學生遵守中小學生行為守則,加強道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班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教育開始,每個人都行動,養成良好的習慣。好人好事堅持天天記。
2.加強基礎道德教育。基礎道德教育是教育學生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是行為規范教育的重要部分。從對自己負責開始,從自我評價開始,堅持道德教育,以責任感判斷自我做人做事的態度、能力和完成情況。開展熱愛集體、熱愛學習、熱愛勞動、保護公共財產的主題教育活動,增強自主意識和責任感,培養有理想、會創新,以及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3.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加強紀律、衛生、課間操等檢查管理,努力爭取“文明班級”稱號。(1)保護公物,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課桌椅負責,必須保持干凈整潔,不得故意損壞。(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每天兩次的打掃工作,教室必須全天候保持整潔。(3)課間操、午餐加強來回紀律的檢查和管理。(4)落實每天兩次的眼保健操正確到位,堅持每周的健康教育。5
三、德育滲透工作
1.堅持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的工作。及時做好早期預防和行為偏差學生轉化工作,認真做好青少年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個別行為偏差或心理有偏差的學生,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加強咨詢\指導和糾正工作。
2.作為班主任,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家訪,多與監護人聯系溝通。
四、在具體的班級德育工作中,筆者認為,制定和實施德育目標要從以下幾點著力:
(一)了解和研究班級學生
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包括對班級群體和班級個人的理解和研究,是做好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它也是有效實施班級教育過程中各項任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和研究班級群體的主要內容有:
(1)班集體的基本構成,如學生身份、年齡、男女比例等。
(2)班級群體的學業情況。
(3)班級的發展狀況,如班級的組織、規范、人際關系、輿論及班風、傳統等。
(4)課堂日常行為表現,如學習習慣、課堂內外的紀律。
(二)共同確定班級德育總目標
為了建立一個和諧的集體,有必要設定適當的目標。班級的共同目標是班級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可以按短、中、長期設立不同的具體目標,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可以產生更好的激勵作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目標設定必須具體、現實、可行,因為具體目標比空洞理論說教更具激勵性。班級的目標可以由老師和班委預先設定,然后由全體同學進行討論和補充,最后確定一個可行且易于操作的目標。目標設定得恰到好處,只有正確的目標可以激勵班級前進。
例如,本學年某六年級班主任制定的班級德育總目標是: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文明的行為,得體的儀容儀表,勤奮的學習態度,積極的精神狀態,加強班級凝聚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然后,圍繞總體目標,靈活制定短期的周目標或月目標。因為本學期六年級的老師全部重新安排,所以開學第一周的德育目標是:認識老師;第二周的目標是:做好個人和教室環境衛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三個周的目標是:熱愛國旗國歌,嚴肅升旗儀式等等。每周,我們都堅持設定小目標,并敦促學生完成。29
(三)建立監督和激勵制度,確保目標的順利實施
德育的實施要有適當監督,可以是學生自查,可以是互查督促,也可以是指定班委做相應的記錄。必要時,班主任也將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面談,使被管理人能心服口服。既然是整個班集體公認的目標,就應該激勵學生努力實現。當每個人都對組織及其目標有一種認同感時,它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形成個人乃至集體的內在驅動力。我們可以給學生一點物質激勵,但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精神動力的作用。找找學生的亮點,多用贊美激勵的語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班級定能實現他們的預設目標,并成為一個有凝聚力的和諧集體。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在新形勢下,德育工作應盡量避免“灌輸式”教育模式。組織班級活動,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無形的滲透。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能否達成活動的教育效果,關鍵在于活動的設計。在閱讀大量關于德育活動的知識的前提下,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德育工作的要求,設計適合自己班情的活動方案。在實施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資源,從日常的學習生活入手。如利用“學習園地”可以讓學生議一議;建立一個班級圖書角,組織閱讀分享會、主題辯論會、故事會、作品展示會,讓學生有機會說一說、做一做,在動腦、動口、動手的參與過程中接受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萍,李京蕾:《第二章 班級管理》,《班級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面向21世紀班級管理創新之作》,2005-05-01.
[2] 楊世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年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