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薇
摘 要:幼兒具有多樣性的游戲行為,在幼兒的游戲行為中輔助材料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當選擇豐富投放策略時,幼兒的游戲行為也更趨于多樣化。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幼兒園教師一方面在進行輔助材料投放過程中要照顧到幼兒的游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投放輔助材料來強化幼兒的游戲行為。
關鍵詞:輔助材料;投放方式;游戲行為
對于幼兒的成長而言,游戲輔助材料能夠對幼兒諸多方面的行為起到促進作用,如情感、認知等等。研究結果表明,輔助材料對幼兒的認知、審美等因素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幼兒能夠從游戲行為中汲取許多科學知識,同時也能夠增進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輔助材料也有助于幼兒建立感知運動能力,加速幼兒的智力發育,同時強化他們的藝術興趣以及審美能力,實現幼兒在創造性、主動性以及想象力方面的全面發展,強化幼兒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一、選擇差異化輔助材料投放策略對幼兒的影響
1.影響幼兒的社會性游戲行為
在游戲中不投放輔助材料會降低幼兒對于游戲的興趣,有時甚至處于旁觀狀態,但是同時也會增加幼兒彼此之間進行聯合游戲的行為;當進行單一輔助材料投放時,那么幼兒更多的處于獨自或者平行游戲行為當中;隨著投放材料愈加豐富,那么處于旁觀狀態的幼兒的將大幅減少,同時獨自進行游戲或者平行游戲的行為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幼兒之間進行合作游戲或者聯合進行游戲的行為同樣呈現出減少的趨勢。
當以單一投放模式進行輔助材料時,幼兒的游戲行為當中會呈現出更多的獨自游戲或平行游戲行為,同時聯合游戲行為以及合作游戲行為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是所造成的影響不大。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將洋娃娃等輔助游戲材料投放至游戲區,那么幼兒之間進行聯合游戲行為以及合作游戲行為的頻率將有所提升,這有助于幼兒彼此之間進行社會性機會的增加。盡管當教師增加投放輔助材料的豐富性會造成幼兒彼此之間合作與聯合游戲行為的頻率降低,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能夠強化幼兒進行游戲的目的性,加速幼兒更好的投入到游戲當中,進入狀態,但是這對于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與聯合會造成一定的阻礙。[1]
2.影響幼兒的認知性游戲行為
不對幼兒進行輔助材料投放時會引起幼兒游戲行為中建構性行為以及功能性行為出現的頻率增加,而象征性行為出現的頻率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對于輔助材料的投放如果選擇單一投放模式,此時幼兒的游戲行為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即為象征性行為;當材料的投放策略變更為豐富投放時,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功能性以及建構性行為就會呈現出不斷減小的趨勢。然而對于幼兒的建構性游戲行為而言,選擇單一投放策略抑或是豐富投放策略,二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幼兒的建構行為。一旦輔助材料出現在幼兒的視野中,大部分幼兒都會被吸引。通過觀察發現,當僅僅向幼兒提供小汽車時,幼兒的注意力就容易被其所吸引,在極短時間內就選擇小汽車,同時很快就進行功能性游戲或者是象征性游戲,但是如果僅僅玩小汽車便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就產生無聊的感覺。這時候幼兒便會選擇其他輔助材料進行游戲,例如選擇積木以小汽車為主題進行構建。
3.影響幼兒的游戲情感體驗
對于幼兒的游戲行為來說,選擇輔助材料的投放方式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對于獲取開心高興的情緒影響不斷,然而當將輔助材料的投放方式轉向豐富投放方式,那么就會增加幼兒在游戲行為中出現不開心等情緒的可能性,而在投放方式中選擇單一投放方式,那么這種出現負面情緒的可能性就會相對減少。
在輔助方式的投放上,并不是投放的輔助材料越多、種類越豐富,則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所體驗和積累的情感就越豐富、越積極。幼兒的這些負面消極情緒主要由于最終自己的游戲作品沒有完成,以及整個的游戲周期也較短所導致的。
二、幼兒游戲輔助材料投放的科學建議與指導
1.基于幼兒的游戲水平合理選擇輔助材料進行科學投放
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要對幼兒的游戲行為水平進行區間劃分,根據劃分結果進行針對性的輔助材料投放,并選擇合理的投放方式,這將對幼兒的游戲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旦幼兒園老師對于部分幼兒學生在游戲行為中所體現出的社會性游戲行為發展較為緩慢時,那么老師也可以嘗試選擇單一的輔助材料投放方式,這樣能夠更加促進他們彼此之間的聯合合作游戲行為,例如當幾個幼兒都在獨自進行橋梁的搭建,這時候如果幼兒園老師增加輔助材料小汽車的投放,那么就將打破幼兒原有獨立的游戲行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兼顧到投放數量帶來的影響,要采取差額提供的方式,即幼兒多,輔助材料少的原則。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都想獲得小汽車,但是由于數量不足,因此沒有拿到小汽車的幼兒就會選擇和其他伙伴進行聯合游戲,以獲取游戲機會,甚至直接加入到其他人的游戲當中。但是仍然需要關注的就是,如果在游戲行為中出現過多的爭執,那么就可能對游戲的順利進行造成影響,而選擇豐富的輔助材料投放模式將極大程度地減少幼兒之間的爭執行為,幼兒園教師應該通過對輔助材料的投放進行控制來避免在游戲中出現過多的爭執行為。[2]
2.基于豐富的輔助材料投放來加深幼兒游戲作品情節的復雜程度
如果幼兒園教師在幼兒的游戲行為中發現他們總進行游戲作品的重復創作,那么為了能夠對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進行鍛煉,任課教師就可以嘗試進行其他多種類型的輔助材料的投放,這樣有助于沖破幼兒思維的局限性。例如當幼兒園老師選擇不投放輔助材料,或者選擇單一的輔助材料投放模式,那么從幼兒的游戲行為來看,盡管他們有很多作品,但是這些游戲作品都集中于汽車、道路等方面,隨著其他類型輔助材料的增加,會使得幼兒的游戲主題種類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這對于幼兒的游戲作品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對于游戲作品的評價也并非單純被限制在游戲技能層面,同時也要對幼兒的游戲作品情節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的豐富進行關注。單純在游戲的情節發展角度進行切入,選擇豐富的輔助材料添加模式將有助于幼兒游戲過程中主題與情節復雜程度的加深。然而,并不建議在游戲初期就向幼兒投放豐富的輔助材料,因為絕大多數幼兒在游戲開始階段都沉溺于對輔助材料的好奇與嬉戲中,這就導致幼兒的游戲行為受到影響,從而不斷減少,故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將幼兒游戲作品的完成度作為評判標準,以此來判斷是否需要增加輔助材料的投放。
3.在投放輔助材料時要考慮到幼兒的情感體驗
對于絕大多數幼兒園教師來說,在選擇投放材料以及材料投放模式之前會首先權衡自己的教育目標,然而幼兒在游戲行為后的情感體驗卻并沒有得到幼兒園老師的足夠關注。情感體驗即為游戲性體驗,即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所獲得的主觀感受。游戲性提高對于游戲行為的設置與安排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故此,幼兒園教師在進行選擇投放何種輔助材料以及哪種投放方式,應該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走出輔助材料越豐富,幼兒收獲情感體驗越豐富的誤區。
參考文獻
[1] 李憲勇. 論幼兒游戲中教師的不當介入及改進策略 [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14, 4: 171-173.
[2] 王晶. 中班幼兒在積木游戲問題解決中獲得的學習經驗學前教育 [J]. 學前教育, 2015, 5: 45-47.
項目課題:本論文為《不同結構游戲材料與幼兒游戲行為的關系研究》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