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士潔
我國有著燦爛歷史文化,從古至今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不斷的變遷發展,博物館就承載著展示燦爛文化的重要場所,而博物館的藏品就是古人留下的歷史見證物,通過博物館和博物館藏品更直觀、更清晰、更真實的了解歷史文化。
當然博物館藏品的保護也是我們博物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保護好了藏品才能使其歷史文化更好的、更持久的流傳,使其不光停留在當今,更能讓我們大家都知曉悠久的歷史文化。
本篇文章我將從博物館的定義,博物館的發展,博物館藏品,博物館藏品的現狀,博物館藏品的保護(藏品庫房保護,藏品展廳保護),博物館和博物館藏品的問題及應對措施,這幾個方面進行淺談。
一、博物館定義
對博物館的定義在17世紀下半葉就有記載,當時記載博物館的定義就是:一個“貯存和收藏各種自然,科學與文學珍品或有趣物或藝術品的場所。
隨著全世界博物館的發展,對博物館的定義展開了多次討論,最終將博物館的定義糾正為: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永久機構,并向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壞境的見證物。
二.博物館的發展
我國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將博物館的發展推向了一個繁榮的階段。
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和遺物創建的孔子廟堂作為中國紀念性博物館的發展開端。早在3600多年的商朝,王室和貴族們就開始收集和保存珍品古物。秦漢以后又出現了保存戰利品、紀念品的武庫,此后的歷代歷朝都建立了收藏文物珍品的專門場所。
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我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傳播和國人對博物館及科學知識的宣傳,出現了外國人開設的博物館,同時也誕生了國人自主創辦的公共博物館即1905年張騫創建的南通苑。
1912年到1937年,從清王朝的覆滅到中華民國的建立,崇尚民主、提倡科學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促進了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192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對外放,1914年古物陳列所對外開放。隨后的地質陳列館、保定教育博物院、天津博物院等相繼成立對外開放。到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對我國以后的博物館事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1937年到1949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爆發,使得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同時在此期間大多數博物館都遭到來了破壞,博物館事業受到嚴重的重創。
1949年至今經,過一百多年的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的統治。博物館事業也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我國博物館數量大幅度提升,博物館的類型也豐富多樣,博物館的規模和布局也日趨合理,博物館營建主體日漸多元化,博物館的各項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建立的群眾性和非營利的學術團隊推動和促進了博物館學術性和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
三、博物館藏品
要了解一段歷史,一個博物館最能反應的就是博物館藏品。藏品是博物館存在的物質前提。
那么什么是藏品?對藏品的定義就是:博物館以社會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目的,并根據自身的性質,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物質文精神文明發展的見證物品。
而就我個人認為藏品就是能反應社會各個時期發展的有著歷史、科學或者藝術價值并可以伴隨留傳意義的物品,它的具有歷史性、真實性和流傳性。其種類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四、博物館藏品的現狀
現今我國博物館不僅在數量上繁多,而且博物館的類型也豐富,相應藏品的數量和種類也琳瑯滿目。每個博物館的在搜集藏品的過程中,都保證了它的真實性、計劃性、系統性、先進性。
藏品的來源不光只有搜集,隨著現今的考古發掘、田野調查的開展藏品數量也在增加,還有就是伴隨博物館事業發展和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提高,社會捐贈也成為博物館藏品來源的重要途經。
當然藏品數量增加了,但是大部分的博物館根據自己的陳列展覽只是把一部分藏品展示在了觀眾的眼前,還有一部則在庫房保護存放。這就是現今大多數藏品的現狀。
一個博物館只有藏品豐富了,才能使的觀眾們更好的了解該博物館,了解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
五、藏品的保護(庫房藏品的保護、展廳藏品的保護)
說到了藏品的現狀,不得不提到藏品的保護。只有將藏品保護好了才能讓我們的博物館不斷豐富。就我個人認為博物館藏品的保護是博物館工作的重點。
藏品的保護我分成了庫房保護和展廳保護。
庫房保護就是將不需要的陳列展示的藏品放入庫房進行統一的保護和存放。每個博物館的根據自身的條件將文物庫房分類分庫房的保管。如可分為青銅器、鐵器、石質類、陶器、瓷器、書畫類等進行專人保管。也有硬件條件不足的博物館不能分庫房保管,則只有通過提升藏品保藏柜,采用分類存放。庫房的藏品保護我們應該注意藏品的封閉性,避免濕度的劇烈變化,保持溫濕度的穩定性,建立完善的溫濕度儀器設備對庫房進行實時監測。博物館的庫房盡量選在密閉的空間或者地下庫房,最好沒有窗戶,防止光照的直射。庫房的光源選擇應盡量避免紫外線,使用通過反射等手段得到自然光源。庫房保管應該具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兩名以上,采取分鑰匙職責,要同時在才能出入庫房,做好出入庫房日志。如因工作需求其他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員要出入庫房,應及時報備負責人,經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進入庫房,做好相應記錄。
展廳藏品的保護,首先就需要保證它的安全性,陳列柜應是結實、穩定的,選取無污染的材料。陳列展示柜同樣應該注意其封閉性,防止空氣中的污染物進入。展廳的光源盡可能減少光照時間,光照環境應嚴格將照度控制在標準范圍內。
六、博物館及博物館藏品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的措施
雖然現今博物館事業在不斷的發展,藏品的保護也在不斷的完善,但是同樣也會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對于地方性的博物館。地方性的局限性,使得博物館及博物館的藏品發展有些滯后,出現以下相應的問題:1、博物館的陳列滯后化,固定化。2、入館參觀的博物館觀眾不理想化。3、時間長久博物館硬件設施出現老年化。4、地方性的博物館的管理理念相對封閉,沒有創新的理念產生。5、因從事博物館工作因為人手不夠的原因,工作人員面臨著一人多崗的情況。6、藏品的數量增多,保存、保護的難度加大。7、根據陳列的布局只需要少部分的藏品展示,庫房的藏品沒有得到更好展示。8、從事專業的藏品保管技術人員缺乏。9、藏品的保護硬件設施不夠完善。10、藏品的研究工作沒有深入,使得許多藏品的背景沒有得以展現。
出現問題時,我們應該積極的應對,這樣才能使博物館更好的發展。博物館陳列固定化這是每個博物館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增加臨時展覽補充,同時也可通過改變陳列來豐富博物館。
現在是網絡發達的世界,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和博物館結合開展線上線下游覽博物館,這樣是游客足不出戶就能參觀到博物館。同樣對于沒有在陳列內的藏品,我們可以建立網絡文物科技庫房,通過電子設備等工具展示庫房里的藏品。
對于文物保護,采取“走去出去”,“引進來”的路線,就是讓從事相關工作的工作人員多到先進的博物館學習交流或著邀請同行的專家老師到本館實地考察,爭對我們的實際存在的問題在學習和指導中得以完善。
以上就是從事文博工作的我對博物館及博物館藏品的淺談。博物館的事業還在不斷的發展,新型的博物館也在不得涌現。我們應該結合當今社會趨勢,滿足廣大游客觀眾的需求,不斷完善博物館事業,讓我們燦爛的歷史文化通過博物館及博物館藏品更好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