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緱秦征
摘 要:企業的生產發展離不開人,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管理的實質就是將人才資源、物質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便盡可能多的獲得利潤,實現企業經營的價值所在。這種管理的本質是對人財物的合理配置,帶來的人在思想觀念上的認可,對經營意識的提高、對決策與行動的認可,所以一切管理制度的初衷和目的都是激勵和鼓舞。
關鍵詞:企業;管理制度;人力資源
一、激勵理論基礎
首先,激勵具有系統性。企業激勵的對象涉及到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缺少了任一層次,都可導致激勵失效,因此從被激勵的對象涉及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員工來看,激勵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人的需要具有多樣性,不僅體現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導需要,也體現在同一個人的需要也不是單一的,而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會發生改變,因此企業激勵員工的形式也必須是針對多樣的需要,呈現多樣性,是一個系統性的安排。
其次,激勵具有社會性。人是社會人,有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對被激勵者而言,激勵的效力是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總和,對企業而言,進行物質激勵所付出的成本遠高于精神激勵。當企業充分利用的人的社會特性后,同樣的激勵成本會產生更強的激勵效果。3000元錢的獎勵私下發給員工和通過全體員工的表揚大會,對被獎勵員工和其他雇員而言所產生的激勵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由于組織中其他成員參與授獎的過程,被獎勵者得到了組織和成員的認同和尊重,獲得了更強的精神激勵。
第三,激勵具有信用性。從激勵的實施過程來看,激勵的承諾先于員工的行為,激勵的兌現滯后員工的行為,如果只有承諾,沒有兌現,激勵的承諾就不會再有效。強化理論認為:“行為結果后如果馬上跟隨一個反應,則會提高行為被重復的可能性”,強化理論的觀點也說明了兌現的重要性。另外,期望理論認為:“當員工認為努力會帶來良好的績效評價和組織的獎勵時,就會受到激勵進而付出更大的努力。”,期望理論的觀點也說明了兌現(或信用)的重要性。激勵的信用性告誡企業的管理者,守信對于激勵的重要性。不守信使員工喪失了為企業努力工作的積極性,而這種消極情緒會傳遞給新進入公司的每一位員工,使公司逐漸變得沒有生機。
第四,激勵具有有限性。一個公司的健康發展,人才的正常循環是必須的。即便是有能力的人才,如果激勵的成本很高,挽留對企業是一種傷害。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沒有必要繼續滿足被激勵者。激勵的有限性體現了激勵的成本與收益所決定的激勵限度。為了避免高成本激勵人才的離開對公司造成的傷害,公司需要事前就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注意進行人才梯隊的培養。
二、激勵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鼓舞員工士氣。“明察秋毫而不見車薪,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本褪钦f,一個人如果眼睛能發現細微的毫毛,卻堅持說他看不見一車柴薪,是因為他不想這么干,并不是因為他沒有這個能力。一個人能力再高,如果激勵水平很低,缺乏足夠的自動力,也必然不會有好的工作效績;反之,一個人能力一般,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發揮出巨大的熱情,也必然會有出色的表現。由此可見,激勵對工作人員積極性的調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第二,有利于員工素質的提高。從人的素質構成來看,雖然它具有兩重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影響,但從根本意義上講,主要還是決定于后天的學習和實踐。學習和實踐的方式與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激勵是其中最能發揮效用的一種。通過激勵來控制和調節人的行為趨向,會給學習和實踐帶來巨大的動力,從而會導致個人素質的不斷提高。
第三,能夠加強一個組織的凝聚力。行為學家們通過調查和研究發現:對一種個體行為的激勵,會導致或消除某種群體行為的產生。也就是說,激勵不僅僅直接作用于個人,而且還間接影響其周圍的人。激勵有助于形成一種競爭氣氛,對整個組織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如何做好激勵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員工拼命地工作,為組織創造更多的效益。要使員工在工作中付出最大的努力,管理者就必須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激勵,把員工的潛能煥發出來。這是每個管理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有些激勵措施往往并不奏效,甚至適得其反。怎樣才能有效地激勵員工呢?
第一,為員工安排的職務必須與其性格相匹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質。比如,有的人安靜而被動,另一些人則進取而活躍;一些人相信自己能主宰環境,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自己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環境的影響;一些人喜歡高風險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另一些人則是風險規避者。員工的個性各不相同,他們從事的工作也應當有所區別。與員工個性相匹配的工作才能讓員工感到滿意、舒適。
第二,為每個員工設定具體而恰當的目標。有證據表明,為員工設定一個明確的工作目標,通常會使員工創造出更高的績效。目標會使員工產生壓力,從而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員工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時候,管理者還應當把成果反饋給員工。反饋可以使員工知道自己的努力水平是否足夠,是否需要更加努力,從而有助他們在完成階段性目標之后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目標。
提出的目標一定要是明確的。比如,“本月銷售收入要比上月有所增長”這樣的目標就不如“本月銷售收入要比上月增長10%”這樣的目標更有激勵作用。同時,目標要具有挑戰性,又必須使員工認為這是可以達到的。實踐表明,無論目標客觀上是否可以達到,只要員工主觀認為目標不可達到,他們努力的程度就會降低。目標設定應當像樹上的蘋果那樣,站在地下摘不到,但只要跳起來就能摘到。這樣的目標激勵效果最好。
第三,針對不同的員工進行不同的獎勵。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若干層次。當一種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員工就會轉向其他需求。由于每個員工的需求各不相同,對某個人有效的獎勵措施可能對其他人就沒有效果。管理者應當針對員工的差異對他們進行個別化的獎勵。比如,有的員工可能更希望得到更高的工資,而另一些人也許并不在乎工資,而希望有自由的休假時間。又比如,對一些工資高的員工,增加工資的吸引力可能不如授予他“A別業務員”的頭銜的吸引力更大,因為這樣可以使他覺得自己享有地位和受到尊重。
激勵是企業長久發展不可或缺的管理部分,是開啟企業人力資源潛能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 王則柯·激勵機制[M]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2] 周三多,蔣俊,陳傳明·管理原理[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 李寶元·戰略性激勵: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精要[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2
[4] (美)安德烈.德瓦爾(Andre A.de Waal) ·成功實施績效管理[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