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我們祖先獨創的優秀醫療衛生資源,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和瑰寶。優質的中藥材是支撐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中藥材優良品種及優質種子(種苗)是實現中藥材規范化生產的基礎和首要條件。
但是,目前我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體系尚未真正建立,繁育工作還存在諸多難題,呈現出種子(種苗)生產無標準、經營無專業渠道、管理無具體辦法且呈多頭管理的“三無”狀態。為此建議:
一是加快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管理條例或辦法。中藥材種子(種苗)相比其他農作物種子,具有品種種類繁多、人工馴化種植和野生生長并存、繁育良種周期長且技術難度大等特點。但現行的《種子法》偏重糧油果蔬種子管理,對中藥材種子(種苗)的針對性不強,我國至今也沒有專門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管理條例或辦法。建議加快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管理條例或辦法,明確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品種選育與審定、種子生產與經營、種子質量、種子進出口和對外合作、種子行政管理和法律責任等內容。從制度、科研、生產、監管等各個環節入手,打通制約中藥材良種繁育的關節,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化體系、生產經營體系、管理體系等。
二是加快建立完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的科研和技術體系。缺少優良種質資源是制約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的“瓶頸”。目前,中藥材種子(種苗)選育工作基礎薄弱,主要表現為科研力量薄弱、科研人才匱乏、科研投入不足、研究基礎和水平較低、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等。導致種子(種苗)新品種選育、生產技術標準、技術規程等方面工作滯后,尚未建立起產、學、研、用一體的合作與運行機制。因此,中藥材種子(種苗)科研和技術體系亟待建立完善,加快構建起我國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種子(種苗)新品種選育與審定評價、繁育與推廣等科研和技術推廣體系。國家有關部門應通過政策和項目支持,鼓勵科研機構和種子企業從事中藥材新品種的選育,既要通過常規技術手段,也要積極鼓勵和支持應用雜交育種、多倍體育種、航天育種等新技術,真正為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提供高質量的科研和技術支撐。
三是建立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國家應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在中藥材種植地區和鼓勵有能力的種子企業建立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加大良種的推廣力度,徹底改變中藥材種子自繁自育的落后生產方式。在組織標準化生產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中藥材種子(種苗)市場秩序,堅決杜絕偽劣質中藥材種子流入市場,建立更加嚴格的種子(種苗)質量可追溯制度。
四是建立國家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檢測與評定中心。目前市面上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種性退化嚴重,導致人工種植生產的中藥材藥性下降,質量難以保證。要加強種子(種苗)檢測與評定平臺建設,提高檢測能力和手段,規范評定標準,保證種子(種苗)質量。檢測與評定中心建設包括:檢測平臺硬件建設、人才隊伍和管理制度系統建設、種子種苗質量標準及檢驗技術研究、檢測資質認證等。(袁斌才,民革甘肅省委會機關民革支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