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旅游與會展產業在產業屬性、地域影響等方面的內在融合邏輯和外部支撐條件,使得日照旅游與會展產業之間的互動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本文分析日照旅游與會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并為日照旅游與會展產業更好地融合發展作出探究與提出建議。
關鍵詞:旅游產業;會展產業;產業融合
一、日照旅游與會展產業發展現狀
(一)日照會展產業發展現狀
會展場館是會展產業發展的物質載體,日照市會展業的發展也隨著會展場館的建設而不斷發展。結合日照會展場館的建設運營情況,可以大體將日照會展產業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萌芽階段(2014年12月之前),該階段日照本地沒有專業的會展場館,會展活動多由各行業龍頭企業組織,以本企業產品的營銷推廣為主,規模小而散,一般為企業營銷活動的附屬,尚不能稱為會展活動。第二階段為導入期(2015年1月-2019年6月),這一階段隨著日照會展中心的投入使用,先后舉辦了日照茶博會、房博會、車展等展會,日照會展產業的發展初步呈現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態勢。本階段受會展場館面積有限、會展主體發展剛起步等因素制約,日照會展產業邁出了從0到1的關鍵一步,但各類展會多依托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傳統新聞媒體合作舉辦,規模和品牌影響力有限,與產業結合不夠,對產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第三階段為成長階段(2019年7月至今),進入該階段隨著日照國際博覽中心的陸續投入使用,展覽面積突破上限,展館的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自2019年7月份日照國際博覽中心投入試運營以來,成功策劃舉辦了首屆中國(日照)國際茶葉博覽會、2019中國圍棋大會、2019中國體操節等11個國際化、高標準、重量級展會和賽事活動、39場配套會議,累計觀眾逾30萬人次。
(二)日照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日照市是一座新興的沿海旅游城市,截至2019年末,日照共擁有A級景區64家,旅行社162家,星級酒店19家,萬平口景區、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基地、海洋公園、東夷小鎮等高品質旅游項目成為全國知名的旅游景點或“網紅打卡地”。2019年全市游客總人次達5404.3萬,同比增長9.53%,實現旅游總收入425.6億元,同比增長13.07%。
二、日照旅游與會展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會展活動與旅游活動的外部表現都伴隨著人流,人們會展活動或旅游活動期間和活動結束前后,也衍生出一系列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這也就構成了二者的融合發展的內在邏輯。另外,會展活動和旅游活動的順利舉辦都需要經過策劃、物料準備、活動舉辦期間的現場管理等過程,且二者的舉辦均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專業的場所或景區、便捷的城市服務、良好的城市環境及形象等,由此構成了二者融合發展的外部支撐。基于此,會展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也在實踐中呈現出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交叉、影響、變革、提升[1]。結合產業融合和產業價值鏈理論,會展和旅游產業的融合路徑可以分為基礎活動融合和支撐活動融合。
(一)基礎活動融合
基礎活動融合包括資源融合、市場融合、產品融合等。在資源融合方面,近年來,日照市打造中央活力區,構建“一區三極六圈”,萬平口景區、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基地、東夷小鎮、海洋公園等特色旅游資源以及日照國際博覽中心均屬于“一核——萬平口(文旅會展)核心活力片區”,諸多旅游和會議產業資源、配套功能在空間上的集聚融合。在市場融合方面,日照通過舉辦茶博會、中國圍棋大會、中國體操節等會展活動,在短時間內帶來的參展商、參賽選手、觀眾等人流,顯著帶動萬平口景區、東夷小鎮、海洋公園等周邊景區消費;另一方面,每年5月—9月的旅游為日照的旅游旺季,周邊景區龐大的游客量,也為舉辦各類品牌展會、賽事活動提供了觀眾保障,從而提升了會展活動的經濟價值。在產品融合方面,日照作為旅游城市,也從舉辦中國圍棋大會、中國體操節、煤炭交易會、省運會等專業會議、展覽、賽事活動,逐步策劃舉辦新聞攝影周、散文季、音樂節、啤酒節等與旅游結合更為密切會獎旅游、賽事旅游活動,從而實現二者產品層面的融合。
(二)支撐活動融合
支撐活動融合包括戰略、技術、人力等的融合。戰略融合一方面是指在宏觀層面,當地政府重視旅游和會展業的融合發展;另一方面是在微觀層面旅游企業和會展企業面對市場競爭壓力和利益驅動,通過戰略合作、兼并重組、多元跨界經營、服務外包等方式,發展成為會展旅游企業集團,如日照文旅集團負責萬平口景區、東夷小鎮等旅游景區的管理運營,新時代會展公司負責日照國際博覽中心的運營,而日照文旅集團和新時代會展公司均為日照城投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在技術融合方面,側重于兩個產業之間線上平臺的整合,線下活動期間音響、燈光等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以及大數據、AR、VR、智慧云等在人流分析、景區和場館能源管控等現代技術的運用,可以將會展與旅游兩個學科在技術上進行相互嵌入和融合,進一步推動兩個產業經濟的融合發展。在人才融合方面,一是在旅游專業人才和會展專業人才在基礎知識、專業能力、服務意識等方面具有共通性,且會展專業人才培養主要依托旅游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廣告策劃等專業,其中旅游管理專業又占了一半以上[2];二是2017年以來日照市面向全市各行各業推出了統一的人才引進政策,打通了不同企業、不同專業之間的人才培養和流動渠道與平臺。
三、促進日照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建議
日照市依托天然的旅游資源,實施“旅游富市”戰略,旅游產業的發展集聚了要素稟賦優勢和政策優勢,因此先于會展產業搭建起了完整的旅游產業鏈。基于此,在日照市旅游產業和會展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主動、主導地位。然而,日照會展與旅游業之間的融合尚處于比較松散的狀態,二者之間的融合更多的是發生在微觀市場主體之間,在產業鏈上表現為傳媒策劃公司、酒店、交通等點與點之間的融合,整個鏈條的全面融合局面尚未成型。要促進二者在鏈條上的全面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做強做大會展經濟。一是加強行業管理。日照目前的旅游業強于會展業,一方面是因為旅游產業發展早于會展,另一方面也與行業管理密切相關。當前,日照的會展業與旅游業分屬貿促會和文化旅游局兩個部門管理,可以探索會議旅統一管理的模式,或明確各部門管理范圍與流程,從而構建穩定融合發展的政策基礎。二是堅持“政府與市場”相結合,圍繞鋼鐵、綠茶、港口、旅游等特色產業,策劃培育自主品牌展會,帶動本地會展活動主場服務方、搭建方、主辦方、承辦方、場館方等會展行業市場主體的發展,從而推動會展產業鏈的升級發展。三是依托日照國際博覽中心地標形象,在功能上拓展旅游休閑服務功能、旅游產業博覽會等,在宣傳上與周邊東夷小鎮、萬平口景區等結合起來,以整體營銷模糊市場邊界,促進市場和產品的融合。
(二)推動旅游產業鏈升級。首先,整合日照市濱海旅游資源,改革管理體制,加強服務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提升文創產品、文化演藝、住宿客棧的品質,從而實現旅游產業鏈的升級。其次,引導景區管理運營企業、旅行社、酒店等傳統旅游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申拓展引入新業態、拓展新服務,策劃研學游、會獎旅游、賽事旅游等群體性活動,豐富融合產業的供給。
(三)發展骨干企業。在一般情況下,產業融合最終體現在企業的跨界并購,導致產業邊界模糊甚至消失[3]。建議培育以日照城投集團為一級主體,社會企業作為二級主體,以產業鏈龍頭企業的融合發展帶動產業鏈的全面融合。
注 釋
[1] 喬一博.山西省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路徑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60-63.
[2] 鄭向敏,付業勤.會展專業教育中的會議教育之相關問題分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2,22(2):154-16O.
[3] 吳金梅,宋子千.產業融合視角下的影視旅游發展研究[J].旅游學刊,2011,26(6):29-35.
參考文獻
[1] 芮明杰,劉明字,任江波.論產業鏈整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15.
[2] 宋子千.旅游業應增強產業融合的主動性[J].旅游學刊,2011,26(4):7-8.
[3] 喬一博.山西省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路徑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60-63.
[4] 吳金梅,宋子千.產業融合視角下的影視旅游發展研究[J].旅游學刊,2011,26(6):29-35.
[5] 鄭向敏,付業勤.會展專業教育中的會議教育之相關問題分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2,22(2):154-160.
[6] 旅游與會展產業的融合:產業價值鏈分析、路徑與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2):146-153.
[7] 產業融合視角下會展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32(8):1010-1013.
作者簡介:王崇杰(1987—),男,漢,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日照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戰略與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