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沈俊楠
摘 要:為了應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以及新形勢下國內主要矛盾的轉變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成為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應對新挑戰的一個重要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傳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習近平勞動教育論述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包含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政治智慧和發展眼光,也是我國站在民族發展和社會進步高度上形成的科學教育方針。
關鍵詞:習近平;勞動教育;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具有深刻的歷史向度,這種歷史向度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和清醒的認識,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認識論的辯證統一。
(一)對歷史上我國古代農民起義的鏡鑒
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由于不重視勞動的作用而導致政權動蕩的例子。我國最著名的農民起義的例子當屬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起因是秦朝廷從陽城征調民夫去往漁陽戍邊,行進過程中恰逢七月大雨,道路被沖毀,導致征調延期。依大秦律,逾期未到者,斬。走投無路之下,戍卒首領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了負責押解的軍官,揭竿而起。“大澤鄉起義”的原因正是秦王朝當政者昏庸無道,不重視勞動,忽略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將勞動者看作統治階級的私有財產,導致農民不堪壓迫,從而奮起反抗。因此,我國古代歷史已經有了足夠且深刻的例子證明了勞動的重要性。
(二)對國民革命時期經驗的總結
國民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民主革命綱領,正確認識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真實矛盾,充分肯定了勞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的民生主義更是具體的提出了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的原則,將土地還給農民,發揮勞動作為推進社會進步和發展核心要素的作用。雖然后期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國民黨背棄了“三民”主義的原則,但是中國共產黨秉著兼容并包的原則,繼承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 ,并在“三民”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了人民主體地位的論斷,充分調動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發揮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
(三)對歷史教訓的清醒認知
習近平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深刻把握歷史各時期的發展經驗,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將歷史的發展規律運用到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只有充分保障和確立人民為中心的主體地位,做好勞動教育,才能維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長期穩定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正是中國共產黨在“取其精華”的吸收各方面的優秀成分,同時再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提出的,體現了兼容并包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大都集中在黨的十八大以后,2012年11月15日,在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描述新一代領導班子肩上重大責任的時候首次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他說:“這個重大責任,就是對人民的責任。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第十八屆領導集體在媒體面前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通過重大責任-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勤勞奮斗這一細致嚴謹的邏輯脈絡表達出了勞動的重要性。這也是習近平關于勞動教育重要論述的一個開始。
2013年4月28日,五一勞動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全國總工會機關,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勞動的重要性,指出只有誠實勞動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途徑。習近平總書記說:“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這次講話,是習近平勞動教重要育論述的一個歷史拐點,明確的提出了勞動對于我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性。
2014年4月30日,正在新疆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接見了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人物代表,并同他們進行了會談。在會談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習近平強調:“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滿懷信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歸根到底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促使全體社會成員弘揚勞動精神,推動全社會熱愛勞動、投身勞動、愛崗敬業,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在這里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將勞動和教育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習近平勞動教育思想的初步框架。
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中又一次提到:“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高度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勞動者的知識和才能積累越多,創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廣大勞動者在內的全民族文明素質,是民族發展的長遠大計。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一個國家發展能否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素質。要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推動建設宏大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提出了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堅持勞動教育的基本原則、抓好勞動教育的關鍵環節、完善勞動教育的保障機制的四點重要意見。《意見》的發布,正式把勞動教育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在談到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體系的問題時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正式提出標志著習近平新時代勞動教育觀的正式形成。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等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N].新華社,2012-11-15.
[1] 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4-29.
[1] 習近平.習近平向全國廣大勞動者致以“五一”節問候[N].人民日報,2014-05-01.
[1] 習近平.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N].新華網,2015-04-28.
[1]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作者簡介:王林(1989—),男,山東臨沂人,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沈俊楠(1993—),女,河南信陽人,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博士生。
基金項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重要論述的內在邏輯研究”(CX20200597)。